基于plc的机械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引言机械手的出现目的是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代替劳动者在高温、高压、噪声、等对人体有危害的场合工作,随着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使用机械手了,如:焊接、搬运、装配等等。 再加上微电子技术在机械手中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融入,机械手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进一步的提高,在军事、海洋探测、航天、医疗、农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总而言之,机械手是提高劳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和实现工业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国内外对其的应用和发展十分的重视。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其中一个控制机械手能在工业环境下能够运行的工业控制装置。 由于其其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编程;通用性好,能扩展;实用性强,硬件配套齐全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1]。 本次课题设计的机械手就是通过PLC来自动化控制机械手的运行,通过这次的设计来提高对PLC的相关知识了解,将所知道的PLC内容能应用到本次的课题当中,将理论能更好的应道实践当中。 机械手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制造业生产自动化中重要的机电设备。 在现代工业中,正式在使用的机械手很多属于第一代的机械手,这些机械手基本上采用点位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焊接、喷漆和搬运。 第二代机械手是安装有接触类传感器的程序控制机械手,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信息对控制程序进行校正[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三代机械手在第一、二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是能感知外部环境与对象,并具有对复杂信息能够处理,能对自己行为作出自主决策的智能化机械手,具有专家知识,语音功能和自学能力等人工智能[3]。 在新世纪的曙光下的人们追求更舒适的工作条件,恶劣危险的劳动环境下的工作都由机器人代替人工,因此世界工业机械手的数目每年在递增。 随着机器人应用的深化和渗透,工业机械手在不同行业不断的开辟新用途。 机械手的发展也已经由最初的液压,气压控制开始向人工智能化转变,并随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该项技术将日益完善。 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是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75”“85”科技攻关,目前国内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件,开发出点焊,装配,搬运等机械手。 但相较于国外的工业机械手技术我国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械手应用工程起步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低。 国外的工业机械手发展趋势:机械手性能不断提高而且价格不断下降;机械结构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控制方向发展;传感器在机械手上的应用【4】。 国内的发展状况:在一些方面基本掌握了机械手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解决了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和配置,软件的设计和编制等,掌握了自动化喷漆、弧焊自动线及其周边配套设备的全套自动通信、协调控制技术【5】。 2控制方案 本次设计的控制系统采用的是PLC控制机械手,相比于单片机虽然成本有所提高,但其输出带负载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好、环境适应能力强。 在工业中所用到的机械手大多都在环境恶劣的地方代替工人做业,将PLC的优势完全的体现出来了,因此本次的控制方案采用PLC。 也许有人也会问为什么不用工控计算机来控制呢,它也有PLC的那些优点,而且功能更完备,但由于考虑到其成本太高,编程复杂,而PLC的那些功能足以控制机械手了,因此在对于机械手的控制上大多数都采用PLC控制,这也是本次采用PLC的原因。 下面是对PLC的介绍。 (PLC)的概述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或PC,是从早期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起来的,它加入了微计算机技术后功能不断增强,逐渐适应复杂的控制任务。 PLC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PLC的硬件系统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EPROM,ROM)、输入输出(I/O)部件、电源部件、编程器、I/O扩展单元和其他外围设备组成【6】。 各部分通过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连接而成。 其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外设I/O接口 输出部件存储器 EPROM 微处理器 运算器 控制器电源 输入部件I/O扩展接口 I/O扩展单元 受控元件输入信号外部设备 图2 1 PLC结构图PLC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他具有一些其他控制系统(如DOS和通用计算机等)所不及的一些特点。 灵活、通用在继电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控制器件是大量的继电器,整个系统是根据设计好的电器控制图,由人工布线、焊接、固定等手段组装完成的,其过程费时费力。 如果因为工艺上的稍许变化,需要改变电器控制系统的话,那么原先的整个电器控制系统将被全部拆除,而重新进行布线、焊接、固定等工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而可编程控制器是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实现控制功能的,如果控制功能需要改变的话,只需要修改程序以及改动极少量的接线即可。 而且,同一台可编程控制器还可以用于不同的控制对象,只要改变软件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控制要求,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用性。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对于机械手系统来说,可靠性、抗干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如何能在各种工作环境和条件(如电磁干扰、低温潮湿、灰尘超高温等)下,平稳可靠的工作,将故障率降至最低,是研制每一种控制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 现代PLC采用了集成度很高的微电子器件,大量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半导体电路来完成,其可靠性程度是使用机械触点的继电器所无法比拟的。 为了保证PLC能在恶劣的工业环境可靠的工作,在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抗干扰措施,使其可以适应恶劣的工业应用环境。 操作方便、维修容易PLC采用电气操作人员熟悉的梯形图和功能助记符编程,使用户十分方便的读懂程序和编写、修改程序。 对于使用者来说,几乎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知识。 工程师编好的程序十分清晰直观,只要写好操作说明书,操作人员经短期的学习就可以使用。 功能强现代PLC不仅具有条件控制、计时、计数和步进等控制功能,而且还能完成A/D、D/A转换、数字运算和数据处理以及通信联网和生产过程监控等。 因此,它既可控制开关量,又可控制模拟量;既可控制一个机械手,又可控制一个机械手群;既可控制简单系统,又可控制复杂系统;既可现场控制,又可远程控制。 体积小、重量轻和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由于PLC采用了半导体集成电路。 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的特点。 且PLC是为工业控制设计的专用计算机,其结构紧凑、坚固耐用、体积小巧,并由于具备很强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使之易于装入机械设备内部,因而成为实现机电一体化十分理想的控制设备【7】。 现代PLC的发展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向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和价格更低的微小型方面发展;二是想大型网络化、高可靠性、好的兼容性和多功能方面发展。 网络化和通信能力强势PLC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向下课将多个PLC、I/O框架相连,向上与工业计算机、以太网、MAP网等相连构成整个工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随着自调整、步进电机、位置控制、伺服控制等模块的出现,使PLC控制领域更加宽广。 3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介绍本系统的硬件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机械手本体、PLC控制单元、触摸屏组成。 机械手本体按功能分课分为二轴平移机构、旋转手臂机构、夹手、支架、限位开关等部件;按活动关节分为S轴、L轴、U轴、T轴、B轴等机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图31 机械手示意图机械手的控制系统是安装在机械手上的步进电机、传感器、直流电机和驱动步进电机运行的步进电机驱动器等。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 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 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8】。 本次设计采用二相八拍混合式步进电机来控制机械手的动作,相比直流电机有更好的制动效果,又加上滚珠丝杆和滑杆配合,使机械手的运动更加稳定。 主要特点:体积小,具有较高的起动和运行频率,有定位转矩等优点。 本模型中采用串联型接法,其电气接线图如图22所示:图32 步进电机电气接线图 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驱动器主要有电源输入部分、信号输入部分、输出部分等。 本次用到的型号为SH2H057。 驱动器部分参数如下表21。 PLC控制器与步进电机驱动器连接及工作原理,如图23所示。 步进电机驱动器有电源输入部分、信号输入部分、信号输出部分等,利用驱动器可以很方便的对步进电机的转速、方向进行控制。 驱动器电源由面板上电源模块提供,驱动器信号端采用+24V供电。 驱动器输入端为低电平有效。 PLC通过控制其输出点来控制驱动器光耦的开合,当PLC输出线圈得电时,晶体管导通,相应的触电输出低电平,使驱动器光耦导通,当PLC输出线圈失电时,晶体管关断,使驱动器光耦截止。 另外若不采用驱动器,而采用PLC输出触点直接驱动步进电机,会占用很多的输出触点,同时给编程带来不便。 表31 接线信号描述信 号功 能PUL脉冲信号:上升沿有效,每当脉冲由低变高时电机走一步DIR方向信号:用于改变电机转向,TTL平驱动OPTO光耦驱动电源ENA使能信号:禁止或允许驱动器工作,低电平禁止GND直流电源地+V直流电源正极,典型值+24VA+电机A相A电机A相B+电机B相B电机B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