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学苗木的播种繁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发达,侧根少,干物质重量小,顶芽不饱满,易受病虫危害,移植成活率不高等。 当苗木过稀时,不仅不能保证单位面积的苗木产量,而且苗木空间过大,土地利用率低,易滋生杂草,增加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合理的密度可以克服由于过密或过稀而产生的缺点,保证每株苗木在生长发育健壮的基础上获得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上最大限度的产苗量,从而获得苗木的优质高产。  2.确定密度的原则 合理密度是相对的,它因树种、苗木、环境条件不同而异。 育苗技术水平不同,育苗密度也不一样。 在确定某一树种的苗木密度时,应考虑以下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  ( 1)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生长快,冠幅大的密度应稀,反之应密些。  ( 2) 苗龄及苗木种类 苗木年龄不同,其密度也不同。 一般培育两年生苗的密度要比一年生苗的小,年龄越大密度越小。  ( 3) 苗圃地的环境条件 土壤、气候和水肥条件好的宜密,条件差的宜稀。  ( 4) 育苗方式及耕作机具 苗床育苗的密度比垄作育苗的密度大,所以产量比垄作高。 另外,确定密度还必须考虑苗期管理所使用的机器、机具,以便确定合适的行(带)距。  ( 5) 育苗技术水平 育苗技术水平高、管理精细的密度可高些;反之,育苗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条件较差的,密度宜稍低。  苗木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株行距,尤其是行距的大小。 播种苗床一般行距为 8~ 25cm,大田育苗一般为 50~ 80cm,行距过小不利于通风透光,也不利于管理。 (二)播种量的计算 是指单位面积上播种的数量。 播种量确定的原则是用最少的种子,达到最大的产苗量。 播种量一定要适中,偏多会造成种子浪费,出苗过密,间苗费工,增加育苗成本。 播种量太少,产苗量低,土地利用率低,影响育苗效益。 适宜的播种量,需经过科学的计算,计算播种量的依据是: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的产苗量;种子品质指标,如种子纯度(净度)、千粒重、发芽势;种苗的损耗系数等。 计算播种量可按下列公式: 式中 X— 单位面积 ( 或单位长度 ) 实际所需播种量; A— 单位面积 ( 或单位长度 ) 的产苗量; W— 千粒种子的重量 ( g) ; P— 种子净度; G— 种子发芽势; 10002— 常数; C— 损耗系数; X= C 21 00 0GPWA C值因树种、圃地的环境条件及育苗的技术水平而异,同一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数值可能不同。 各地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参考值如下:  ( 1) 大粒种子 (千粒重在 700g以上), C= 1;  ( 2) 中、小粒种子 (千粒重在 3~ 700g之间), 1< C≤5;  ( 3) 极小粒种子 (千粒重在 3g以下), C= 10~ 20;  部分园林树木播种量与产苗量参考值见表 43 三、单位面积播种行总长度的计算  单位面积播种行(或育苗行)总长度,是计算播种量和产苗量所需,其计算方法为:  ① 苗床育苗计算单位面积播种行总长度的公式为: X =  式中 X— 单位面积的播种行总长度( m); S— 面积( m2); K— 苗床宽度( m); B— 步道宽度( m); C— 苗床长度( m); g— 行距( m)。  ② 垄作育苗计算单位面积的播种行总长度的公式为: X =  式中 X— 单位面积的播种行总长度( m); S— 面积( m2); B— 垄宽( m); n— 每垄的行数。 CgBCBK KS   )()(nBS 四、播种方法  目前常用的播种方法有条播、点播和撒播。 播种方法因树种特性、育苗技术和自然条件等不同而异。  1.条播 按一定的行距,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沟中的播种方法。 条播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由于条播苗木集中成条或成带,便于抚育管理,因此工作效益高。 条播比撒播省种子,苗木通风良好。 但由于条播苗木集中成条,发育欠均匀,单位面积产苗量也较低。 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常采用宽幅条播,在较宽的播种面积上均匀撒播种子,这样既便于抚育管理,又提高了苗木的质量和产量,克服了撒播和条播的缺点。  条播一般播幅(播种沟宽度)为 2~ 5cm,行距 10~ 25cm;宽幅条播播幅宽度为 10~ 15cm。 为了适应机械化作业,可把若干播种行组成一个带,缩小行间距离,加大带间距离。 由于组成的行数不同,可分为 2~ 5行的带播。 行距一般为 10~ 20cm,带距 30~ 50cm;距离的大小因苗木生长快慢和播种机、中耕机的构造而异。  播种行的设置方法,可采用纵行条播(与床的长边平行),便于机械作业;也可横向条播(与床的长边垂直),便于手工作业。 2. 点播 按一定的株 、 行距挖穴播种 , 或按行距开沟后再按株距将种子播于沟内。 点播主要适用于大粒种子 , 如银杏等。 点播的株行距应根据树种特性和苗木的培育年限来决定。 播种时要注意种子的出芽部位 ,正确放置种子的姿态 , 便于出芽 ( 见图 43)。 点播具有条播的优点 , 但比较费工 , 苗木产量也比另两种方法少。 图 43 核桃种子放置方式对出苗的影响 1.缝线垂直 2.缝线水平 3.种尖向上 4.种尖向下 • 3.撒播 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或垄上。 撒播主要适用于一般小粒种子,如杨、泡桐、桑、马尾松等。 撒播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单位面积产苗量较条播高,苗木分布均匀,生长整齐。 但撒播用种量大,一般是条播的两倍;另外撒播苗木抚育不便,同时由于苗木密度大,光照不足,通风条件不好,使苗木生长细弱,抗性差,易染病虫害。 五、播种技术要点  播种过程包括 播种、覆土、镇压 等环节。 人工播种,这些环节分别进行;机械播种,这些环节连续进行。 几个环节工作质量的好坏及配合,对育苗质量和苗木生长有直接的影响。 (一)人工播种  1.播种 人工播种为了做到均匀播种、计划用种,在播种前应将种子按每床用量等量分开,进行播种。  条播或点播时,先在苗床上开沟或划行,使播种行通直,便于管理;开沟的深度,要根据土壤的性质、种子的大小而定。 开沟后应立即播种,不要使播种沟较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 撒播时,常两人一组,分别站于相对步道上,用手均匀撒下种子;为使播种均匀,可分数次撒播。  播种极小粒种子时,在播种前应对播种地进行镇压,以利种子与土壤接触。 极小粒种子可用沙子或细泥土拌合后再播,以提高均匀度。 播种前如果土壤过于干燥应先进行灌溉,然后再播种。  2.覆土 播种后应立即覆土,以免播种沟内的土壤和种子干燥。 为了使播种沟中保持适宜的水分、温度,促进幼芽出土,要求覆土均匀,厚度适当,而且覆土速度要快。  覆土的厚度对土壤水分、种子发芽率、出苗早晚和整齐度都有很大影响。 覆土过薄,种子容易暴露,受风吹日晒,得不到发芽所必须的水分,而且容易遭受鸟、兽、虫的危害。 覆土过厚,透气不良,土温较低,幼芽顶土困难,影响种子萌发。  确定覆土厚度要根据树种的特性,如大粒种子宜厚,小粒种子宜薄;子叶不出土的宜厚,子叶出土的宜薄等;还要考虑气候,土壤的质地,覆土材料和播种季节等。 如秋播的种子在土壤中时间较长,土壤水分易蒸发而干燥,种子也易遭受鸟兽危害,因而覆土应适当加厚;苗圃地为粘重土壤的,由于土壤的机械阻力大,种子发芽出土较难,因而覆土应稍浅。 一般覆土厚度应为种子直径的 2~ 3倍。 覆土不仅厚度应适当 , 而且要均匀一致 , 否则幼苗出土参差不齐 , 疏密不均 , 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 见图 44)。 覆土以后 , 除要适当的加以镇压 , 对小粒种子 , 在比较干旱的条件下还应盖草 , 以保持土壤湿润 ,防止土壤板结。 图 44 不同覆土厚度对苗木出土的影响 苗圃地土壤质地较好 、 较疏松的 , 可以直接用于覆盖。 若土壤为粘重土质的 , 则应用过筛的细沙土覆盖 , 也可用腐质土或锯末覆盖。 为了减少杂草和病害的影响 ,还可用心土 ( 未耕作种植过的深层土 ) 或火烧土进行覆盖。 3. 镇压 为了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 使种子能顺利从土壤中吸取水分 , 在干旱地区或土壤疏松 、 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 , 覆土后要进行镇压。 但对于较粘的土壤不宜镇压 , 以防土壤板结 , 不利幼苗出土。 对于不粘而较湿的土壤 , 需待其表土稍干后再进行镇压。 (二)机械播种  使用机械播种,工作效率高,下种均匀,覆土厚度一致。 并且开沟、播种、覆土及镇压一次完成。 既节省劳动力,又能使幼苗出土整齐一致,所以机械播种是大规模苗圃育苗的发展趋势。  采用机械播种,选用的播种机其播种时应能调节播种量,而且播下的种子在行内应均匀分布;排种器不能打碎或损伤种子;应选择开沟、播种、覆土、镇压能一次完成的机械。 另外还应注意播种机的工作幅度要与育苗地管理用的机具的工作幅度相一致。 第五节 播种育苗的发育特点及管理 一、播种苗的年生长发育特点  播种苗的年生长发育是从播种开始,到当年生长进入休眠期为止,在整个生长期中,由于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有不同。 根据一年生播种苗各时期的特点,可将播种苗的第一个生长周期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四个时期。 只有了解苗木年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采取相应的有效抚育措施,获得高产优质苗木。 (一)出苗期  从播种到幼苗出土的时期为出苗期。  1.出苗期的生长特点 种子播种后首先在土壤中吸水膨胀,随着水分的吸收,酶的活动加强,在酶的作用下,种子中贮藏物质进行转化,分解成能被种胚所利用的简单有机物,促进种胚开始生长,形成幼根深入土层,随着胚轴的生长,幼芽逐渐出土。 这时期地上生长很慢,而根部生长快。 当地上部出现真叶,地下生出侧根时,出苗期即结束。 出苗期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种子内贮藏的营养物质。  这一时期刚出土的小苗十分嫩弱、根系分布浅、抗性弱。  2.出苗期的持续时间 出苗期持续时间因树种、播种期、催芽情况和当年气候条件的不同差异很大,有的只需几天,有的则需一个多月或更长时间,如夏播的榆树、杨树一般需要 7~ 10天;而春播的各类树种需 3~ 5周或 7~ 8周出苗。  3.育苗技术要点 这一时期育苗的中心任务是促使种子迅速萌发,提高种子的场圃发芽率,使出苗整齐、均匀、生长健壮。 其育苗措施要为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良好的外界条件,满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水分、温度、通气条件等。 为此,必须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做好种子催芽,提高播种技术,覆土厚度要适宜而均匀,注意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板结。 春季播种在北方要尽量创造提高土温的条件,减少灌水次数;夏季播种为减少高温危害,要进行遮荫。 加强播种地的管理,为幼苗出土创造良好条件。 (二)幼苗期  从幼苗出土后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开始,到苗木进入生长旺盛期之间为幼苗期。  1.幼苗期的特点 这个时期幼苗开始出现真叶,叶型变化大,由过渡叶形逐渐变为固定叶形,其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植株生长量不超过全年总生长量的 10%左右.这一时期苗木幼嫩,侧根生长并形成根系,但根系分布较浅,对炎热、低温、干旱、水涝、病虫害等抵抗能力弱,易受害而死亡。  2.幼苗期的持续时间 这一时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因树种不同变幅较大,多数为 3~ 8周。  3.幼苗期的育苗技术要点 这一时期苗木抚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幼苗保存率,促进根系生长,为苗木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基础。 影响这一时期幼苗生长发育的主要外界环境因子是水分、光照、温度、养分和通气条件。 水分是决定这个时期幼苗成活的重要条件,是幼苗生长和吸收养分不可缺少的因素,这时期幼苗根系分布较浅,如遇干旱,对苗木危害极为严重;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照不足幼苗生长细弱,直接影响苗木质量;温度对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都有很大影响,温度过低,地上部分易受冻害,也影响地下根系的生长;如温度过高或光照过强,则幼苗易受灼伤而死亡。  依这一时期幼苗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其幼苗的抚育工作,主要目的是在保证成活的基础上进行蹲苗,促进根系的生长,给速生、壮苗打下基础。 对生长快的树种,应在此期进行间苗或定苗,生长慢的树种,如果过密,也应进行间苗。 此外要加强松土除草,适当的灌水,适量施肥和进行必要的遮荫、除虫等工作。 (三)速生期  苗木的速生期从幼苗的生长量迅速上升时开始,到生长速度大幅下降时为止。  1.速生期的生长特点 幼苗生长速度最快,苗的高度,粗度,根系的增长等都最显著,生长量最大,高度生长量约占全年生长量的 80%以上。 根系也强烈增长,主根的长度依树种不同而异。  此时期影响幼苗生长发育的外界因子主要是 土壤水分、养分和气温。 据观察在此时期有些树种幼苗的生长出现两个以上速生阶段,一般第一阶段在 7月上旬左右,这时幼苗已具有较发达的根系,能充分供应幼苗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地上部分生长较旺,一般都出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