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的区划与建设(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条或相互垂直的 2条,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 6~ 8m, 标高高于作业区20cm。 ( 2) 二级路 也称副道、支道。 是一级路通达各作业区的分支道路,应能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 通常与一级路垂直,根据作业区的划分设置多条,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 4 m, 标高高于耕作区 10 cm。 ( 3) 三级路 也称步道、作业道。 是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的道路,与二级路垂直,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 2 m。 ( 4) 环路 也称环道。 设在苗圃四周防护林带内侧,供机动车辆回转通行使用,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 4~ 6 m。 大型苗圃和机械化程度高的苗圃注重苗圃道路的设置,通常按上述要求分三级设置。 中、小型苗圃可少设或不设二级路,环路路面宽度也可相应窄些。 路越多越方便,但占地多,一般道路占地面积为苗圃总面积的7%~ 10%。 苗圃必须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苗木对水分的需求。 灌溉系统包括 水源、提水设备、引水设施 三部分。 ( 1)水源 水源分地表水(天然水)和地下水两类。 地表水 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直接暴露于地面的水源。 地表水取用方便,水量丰沛,水温与苗圃土壤温度接近,水质较好,含有部分养分成分,可直接用于苗圃灌溉,但需注意监测水质有无污染,以免对苗木造成危害。 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时,选择取水地点十分重要。 取水口的位置最好选在比用水点高的地方,以便能够自流给水。 如果在河流中取水,取水口应设在河道的凹岸,因为凹岸一侧水深,不易淤积。 河流浅滩处不宜选作取水点。 地下水 指井水、泉水等来自于地下透水土层或岩层中的水源。 地下水一般含矿化物较多,硬度较大,水温较低,通常为 7~ 16℃ 或稍高,应设蓄水池以提高水温,再用于灌溉。 取用地下水时,需要事先掌握水文地质资料,以便合理开采利用。 钻井开采地下水宜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以便于自流灌溉。 钻井布点力求均匀分布,以缩短输送距离。 ( 2)提水设备 提取地表水或地下水一般均使用水泵。 选择水泵规格型号时,应根据灌溉面积和用水量确定。 ( 3)引水设施 引水设施分 渠道引水 和 管道引水 两种。 ①渠道引水 修筑渠道是沿用已久的传统引水形式。 土筑明渠修筑简便,投资少,但流速较慢,蒸发量和渗透量较大,占用土地多,引水时需要经常注意管护和维修。 为了提高流速,减少渗漏,可对其加以改进,如在水渠的沟底及两侧加设水泥板或做成水泥槽,也有的使用瓦管、竹管、木槽等。 引水渠道 一般分为一级渠道 (主渠 )、二级渠道 (支渠 )、三级渠道 (毛渠 )。 可根据苗圃用水量大小确定各级渠道的规格。 大、中型苗圃用水量大,所设引水渠道较宽。 一级渠道(主渠)是永久性的大渠道,从水源直接把水引出,一般主渠顶宽 ~。 二级渠道(支渠)通常也为永久性的,从主渠把水引向各作业区,一般支渠顶宽 1~。 三级渠道(毛渠)是临时性的小水渠,一般渠项宽度为 1m以下。 主渠和支渠是用来引水的,渠底应高出地面,毛渠则是直接向圃地灌溉的,其渠底应与地面平或略低于地面,以免灌水带入泥沙埋没幼苗。 各级渠道的设置常与各级道路相配合,干道配主渠,支道配支渠,步道配毛渠,使苗圃的区划整齐。 主渠和支渠要有一定的坡降,一般坡降应在 1/1000~ 4/1000之间,渠道边坡一般为 45176。 渠道方向应与作业区边线平行,各级渠道应相互垂直。 引水渠道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 1%~ 5%。 ② 管道引水 管道引水是将水源通过埋入地下的管道引入苗圃作业区进行灌溉的形式 , 通过管道引水可实施喷灌 、 滴灌 、 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管道引水不占用土地 , 也便于田间机械作业。 喷灌 、 滴灌 、 渗灌等灌溉方式比地面灌溉节水效果显著 , 灌溉效果好 , 节省劳力 , 工作效率高 ,能够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 保持土壤原有的疏松状态 , 避免地表径流和水分的深层渗漏。 虽然投资较大 , 但在水资源馈乏地区以管道引水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应是苗圃灌溉的发展方向。 喷灌是通过地上架设喷灌喷头将水射到空中,形成水滴降落地面的灌溉技术。 滴灌是通过铺设于地面的滴灌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苗木根系生长范围的地面,从滴灌滴头将水滴或细小水流缓慢均匀地施于地面,渗入植物根际的灌溉技术。 渗灌是通过埋设在地下的渗灌管道系统,将水输送到苗木根系分布层,以渗漏方式向植物根部供水的灌溉技术。 这三种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效率相比较,以渗灌和滴灌优于喷灌。 喷灌在喷洒过程中水分损失较大,尤其在空气干燥和有风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但由于园林苗木培育过程中经常需要移植,不适宜采用渗灌和滴灌。 因此,喷灌是园林苗圃中最常用的一种节水灌溉形式。 一个完整的喷灌系统一般由水源 、 首部 、 管网和喷头组成。 井水 、 泉水 、 河流 、 湖泊 、 池塘 、 水库等地下或地表水以及城市供水系统均可作为喷灌水源。 在苗木的整个生长季节 , 供水水源应有可靠的保证 , 水源水质应满足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 首部的作用是从水源取水 , 并对水进行加压和系统控制 , 同时可处理水质 、 注入肥料。 一般包括动力设备 、 水泵 、 过滤器 、 施肥器 、泄压阀 、 逆止阀 、 水表 、 压力表 , 以及系统控制设备 , 如自动灌溉控制器 、 衡压变频控制装置等。 首部设备的多少 , 可视系统类型 、水源条件及使用单位要求有所增减。 管网的作用是将水输送并分配到所需灌溉的苗木种植区域。 管网由干管、支管、毛管三级不同管径的管道组成,通过各种相应的管件、阀门等设备将各级管道连接成完整的管网系统。 同时,应根据需要在管网中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如进排气阀、限压阀、泄水阀等。 喷灌灌溉系统的管网多采用塑料管道,如 PVC管、 PE管等,这些材料的管道具有施工方便,水力学性能良好且不会锈蚀的优点。 喷头的作用是将水分散成滴状 , 均匀地喷洒在苗木种植区域。 根据喷头的工作压力与射程可分为高压远射程 、 中压中射程 、 低压近射程等喷头;根据喷头的结构与水流形状可分为旋转式 、 漫射式 、 孔管式等类型。 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布置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灌溉质量。 喷头的组合形式主要取决于地块形状以及风的影响 , 一般为矩形或三角形 , 或为其特例的正方形或正三角形。 矩形或正方形布置 , 适用于地块规则 ,边缘成直角的条件。 这种形式设计简便 , 容易做到使各条支管的流量均衡。 三角形或正三角形布置 , 适用于不规则地块 , 或地块边界为开放式 , 即使喷洒范围超出部分边界也影响不大的情况。 这种布置抗风能力较强 , 喷洒均匀度要高于矩形或正方形 , 同时所用喷头的数量相对较少 , 但不易作到使各条支管的流量均衡。 在喷头布置完毕后 , 应根据实际布置结果对系统的组合喷灌强度进行校核。 特别是在地块的边角区域 , 因喷头往往是半圆或 90176。 而不是全圆喷洒 , 若选配的喷嘴与地块中间全圆喷洒的喷头相同 , 则该区域内的喷灌强度势必大大超过地块中间。 所以 , 为保证系统有良好的喷洒均匀度 , 一般安装在边角的喷头须配置比地块中间的喷头小 2~ 3个级别的喷嘴。 地势低 、 地下水位高 、 雨量多的地区 ,应重视排水系统的建设。 排水系统通常分为大排水沟 、 中排水沟 、小排水沟三级。 排水沟的坡降略大于渠道 , 一般为 3/1000~ 6/1000。 大排水沟应设在圃地最低处 , 直接通入河流 、 湖泊或城市排水系统;中 、 小排水沟通常设在路旁;作业区内的小排水沟与步道相配合。 在地形 、 坡向一致时 , 排水沟和灌溉渠往往各居道路一侧 , 形成沟 、路 、 渠整齐并列格局。 排水沟与路 、 渠相交处应设涵洞或桥梁。 一般大排水沟宽 1m以上 , 深 ~ 1m; 作业区内小排水沟宽 , 深~ m。 苗圃四周宜设置较深的截水沟 , 可防止苗圃外的水入侵 , 并且具有排除内水保护苗圃的作用。 排水系统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 1%~ 5%。 设置防护林带是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适宜苗木生长的小气候条件。 防护林带的规格依苗圃的大小和风害程度而定。 小型苗圃在主风方向垂直设置一条防护林带;中型苗圃在四周都设防护林带;大型苗圃除四周设置主防护林带外,在内部干道和支道两侧或一侧设辅助防护林带。 一般防护林带的防护范围是树高的 15~ 17倍,可据此设置辅助防护林带。 防护林带的结构以乔、灌木混交半透风式为宜,既可减低风速又不因过分紧密而形成回流。 林带宽度和密度依苗圃面积、气候条件、土壤和树种特性而定。 一般主防护林带宽 8~ 10m, 株距 1~ , 行距 ~ 2m;辅助防护林带一般为 1~ 4行乔木。 林带的树种选择应尽量选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冠高大的乡土树种。 同时也要注意到速生和慢长、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寿命长和寿命短的树种相结合。 亦可结合栽植采种、采穗母树和有 — 定经济价值的树种,如用材、蜜源、油料、绿肥等,以增加收益。 但应注意不要选用苗木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树种和病虫害严重树种。 防护林带的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 5%~ 10%。 苗圃管理区包括房屋建筑和圃内场院等部分。 房屋建筑主要包括办公室 、 宿舍 、 食堂 、 仓库 、 种子贮藏室 、 工具房 、 车库等;圃内场院主要包括运动场 、 晒场 、 堆肥场等。 苗圃管理区应设在交通方便 , 地势高燥的地方。 中 、 小型苗圃办公区 、 生活区一般选择在靠近苗圃出入口的地方。 大型苗圃为管理方便 , 可将办公区 、 生活区设在苗圃中央位置。 堆肥场等则应设在较隐蔽 , 但便于运输的地方。 管理区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 1%~ 2%。 四、园林苗圃设计图的绘制和设计说明书编写 (一)绘制设计图 在绘制设计图前,必须了解苗圃的具体位置、界限、面积;育苗的种类、数量、出圃规格、苗木供应范围;苗圃的灌溉方式;苗圃必需的建筑、设施、设备;苗圃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编制等。 同时应有苗圃建设任务书和各种有关的图纸资料,如现状平面图、地形图、土壤分布图、植被分布图等,以及其它有关的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资料等。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 通过对各种具体条件的综合分析 , 确定苗圃的区划方案。 以苗圃地形图为底图 , 在图上绘出主要道路 、 渠道 、 排水沟 、 防护林带 、 场院 、 建筑物 、 生产设施构筑物等。 根据苗圃的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 , 确定作业区的面积 、 长度 、 宽度 、 方向。 根据苗圃的育苗任务 , 计算各树种育苗需占用的生产用地面积 , 设置好各类育苗区。 这样形成的苗圃设计草图 , 经多方征求意见 , 进行修改 , 确定正式设计方案 , 即可绘制正式设计图。 正式设计图的绘制应按照地形图的比例尺 , 将道路 、 沟渠 、 林带 、作业区 、 建筑区等按比例绘制在图上 , 排灌方向用箭头表示。 在图纸上应。园林苗圃的区划与建设(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不发达,侧根少,干物质重量小,顶芽不饱满,易受病虫危害,移植成活率不高等。 当苗木过稀时,不仅不能保证单位面积的苗木产量,而且苗木空间过大,土地利用率低,易滋生杂草,增加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合理的密度可以克服由于过密或过稀而产生的缺点,保证每株苗木在生长发育健壮的基础上获得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上最大限度的产苗量,从而获得苗木的优质高产。 2.确定密度的原则
设单位移交。 (二)基本规定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⒌ 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对工程文件的立卷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对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验收合格后,须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 (二)基本规定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三)工程文件的归档范围及质量要求 ⒈ 工程文件的归档范围 ⑴ 对于工程项目有关的重要活动、记载工程建设主要过程和现状
了使其在 “ 十一 ” 开花,一般在 8月上旬就开始进行遮光处理,每天见光 810小时,可以用来在国庆布置花坛、美化街道以及各种场合造景。 三、水分 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无论是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还是植物体内进行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都必须在水分的参与下才能进行,水也是影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等的重要生态因子。 空气湿度与植物景观 空气湿度对植物生长起很大的作用。
示 :此设计即满足了铺装材料的对比也保证了路边的排水要求 . 园林道路景观工程 园林道路铺装的类型 • 仿 • 冰 • 裂 • 纹 • 铺 • 装 • 路 • 面 园林道路景观工程 园林道路铺装设计结合其他工程措施 • 道路 • 铺装 • 与雨 • 水井 • 盖的 • 结合 • 设计 园林道路景观工程 园林道路铺装设计结合其他工程措施 • 道路 • 铺装 • 与导 • 游标 • 志的 • 结合
题意的正确答案,少选、多选、错选或不选均无分,但不倒扣分,例如: 下列植物在秋季呈红色或紫红色的有 C E A、红背桂 B、栾树 C、枫香 D、银杏 E、鸡爪槭 二、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只是对某一概念或术语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简要说明,一般只给出基本定义即可,无需作展开说明,例如: 垂直绿化 是指利用攀援植物来美化装饰建筑物的一种绿化形式,由于这种绿化是向立面发展的,因此称为垂直绿化。 花坛
过梁比墙身提高砂浆强度等级的因素,已综合考虑在定额内,不另增加。 (二)工程量计算规则: 砖结构以标准砖为准,计算墙体积时,其厚度规定如下: (二)工程量计算规则: 檐高按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滴水高度计算。 通过墙基、墙身的孔洞或其他空洞的面积,每个在 ㎡ 内不予扣除,如超过 ㎡ 应予扣除。 基础与墙身的划分:砖基础与墙身以设计室内地坪为界,设计室内地坪以下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