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的大苗培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采用喷灌或滴灌,控制每次的灌水量,以节约用水。 第五, 根据气候特点灌溉。 在气候干旱或干燥的地区灌溉的次数多,间隔期短。 在降水量较大的南方灌溉的次数少间隔期长。 第六, 土壤追施肥料后要立即进行灌溉,而且必须灌透。 每次灌溉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因此时蒸发量较小,而且水温与地温差异较小。 不要在气温最高的中午进行地面灌溉。 因为突然降温会影响根的生理活动。 停止灌溉时期对苗木的生长、木质化程度和抗性有直接影响。 停灌过早不利于苗木生长,过晚会造成苗木徒长,寒流到来之前,仍没有木质化,降低苗木对低温、干旱的抵抗能力。 适宜的停灌期应在苗木速生期的生长高峰过后立即停止。 具体时间因地因苗而异,一般到雨季即可停止灌溉,雨季期停止早的地区,应在结冻之前 6~ 8周停止灌溉,寒冷地 区还可以再早。 不要用含有有害盐类的水灌溉。 灌溉的水温如果过低使土温下降,不利于苗木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 在北方如用井水或河水灌溉,应尽量准备蓄水池加温以提高水温。 (三)灌溉方法 灌溉方法与第四章苗期管理中相似,分为侧方灌溉、畦灌和其它节水灌溉。 1.侧方灌溉 一般应用于高床或高垄,水从侧方渗入床或垄中。 其优点是水分由侧方浸润到土壤中,床面或垄面不易板结,灌水后土壤仍有良好的通气性能,但耗水量较大。 2.畦灌 畦灌又叫漫灌。 它是低床育苗和大田育苗中最常用的灌溉方法。 畦灌的缺点是水渠占地较多,灌溉时破坏土壤结构,易使土壤板结,灌溉效率低,需用工多,耗水量大而且不容易控制灌水量,浪费水多。 3.其它节水灌溉 如喷灌、滴灌、地下灌溉、移动喷灌、微型喷灌等。 二、排水 圃地如果有积水容易造成涝灾或引起病虫害,为了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必须及时排出雨季圃地的积水。 核果类苗木往往在积水中 1~ 2天即全部死亡,因此排水要特别及时。 北方雨季降水量大而集中,特别容易造成短时期水涝灾害,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应将排水系统疏通,将各育苗区的排水口打开,做到大雨过后地表不存水。 在我国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多,要经常注意排水工作,尽早将排水系统和排水口打开以便排除积水。 第四节 园林苗圃的土肥管理 一、园林苗圃的土壤管理 (一)土壤耕作的目的及其效果 土壤耕作的目的是改良土壤物理状况,提高土壤孔隙度,加强土壤氧化作用,促进土壤潜在肥力发挥作用,调节土壤中水、热、气、养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消灭杂草、病虫害等,给移植苗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苗圃地通过合理耕作,能够取得如下作用。 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提高土壤的持水性,减少地表径流。 由于耕作层的土壤疏松切断毛细管作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既能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又能防止返盐碱。 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利于土壤的气体交换,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如硫化物和氢氧化物)排出,利于苗木根系的呼吸和生长。 同时也给土壤中好气性的微生物创造良好生活条件,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土壤养分能及时供应给苗木。 疏松的土壤适于固氮菌的活动,所以能提高固氮量。 土壤耕作使土壤水分和空气有所增加 , 由于水的热容量大和空气的导热性不良等原因 , 所以能改善土壤的温热条件。 耕地后使土壤垡片经过冬冻或曝晒 , 能促进土壤风化和释放养分。 对于质地较粘重的 、 潜在养分较多的土壤效果更显著。 土壤耕作能使肥料在耕作层中均匀分布并翻土覆盖肥料 , 可以提高肥效。 合理的土壤耕作 , 结合施用有机肥 , 能促进形成团粒结构 , 有团粒结构的土壤 , 能不断地给苗木提供养分 、 水分和空气。 通过深翻能将表层的杂草种子 、 虫卵和病菌孢子一起翻入土壤深层使其得不到繁殖条件 , 对适宜在土壤深层越冬的害虫 , 经翻耕可到土壤表面 , 被鸟类啄食或冻死。 (二)土壤耕作内容 土壤耕作内容包括: 耕地、耙地、镇压、中耕和浅耕灭草 等。 1.耕地 耕地又叫犁地。 耕地涉及到整个耕作层,耕地的效果最大,上述各种效果它都具备。 它是土壤耕作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 耕作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耕地深度和耕地季节 耕地深度对土壤耕作的效果影响最大。 深耕的效果好。 农谚说:“深耕细耙,旱涝不怕” 这说明深耕对保蓄土壤水分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深耕对于调节土壤的温热情况、通气条件、释放养分、消灭杂草和病虫害等各项效果都起着主要作用。 深耕对促进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效果,移植区耕地深度以 30cm为宜。 在上述耕地深度的范围内,可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所变动。 如在气候干旱的条件下宜深,沙土宜浅;盐碱地为改良土壤抑制盐碱上升利于洗碱,耕地深度达 40~ 50cm的效果较好,但不能翻土;土层厚的圃地宜深,土层薄的圃地宜浅;秋耕宜深,春耕宜浅。 总之,要因地、因时制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防止形成犁底层,每年耕地深度不尽相同。 对耕作层较浅的圃地,可逐年加深 2~ 3cm, 以防生土翻到上层太多。 耕地季节 , 在北方一般秋季起苗或在苗木挖掘后进行秋季耕地效果最好。 对于改善土壤的水 、 热 、 气 、 养的作用大 , 消灭病虫害 、 杂草的效果也好。 秋耕的晒垡 、 冻垡时间长 , 能促进土壤风化作用 , 并利用冬季积雪。 在无灌溉条件的山地和干旱地区的苗圃 , 在雨季前耕地的蓄水效果好 ,在这类地区不宜在春季耕地。 但在秋季或早春风蚀较严重的地区及沙地不宜秋耕。 春耕要早 , 最好是当土壤刚解冻即耕。 耕地后要及时耙地。 在南方因土壤不结冻 , 一般可于冬季耕地。 对土壤较粘的圃地 , 为了改良土壤 , 实行夏耕 , 耕后不立即耙地 , 进行晒白促进土壤风化 , 改良土壤有较好的效果。 2. 耙地 耙地有的地方叫耙耢 、 耙耱。 是在耕地后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 耙地的目的是耙碎垡块 , 覆盖肥料 , 平整地面 , 清除杂草 , 破坏地表结皮 , 保蓄土壤水分防止返盐碱等。 耙地时间是否适时 , 对耙地的效果影响很大。 如对土壤的保水状况和以后作床或作垄的质量都有直接影响。 农谚说: “ 随耕随耙;贪耕不耙 ,满地坷垃 ”。 如果土壤太湿 , 耕后立即耙地效果也不好 , 当能耙碎垡块时再耙 , 耙地的具体季节要根据苗圃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而定。 在北方有些地区春季干旱 , 而冬季有降雪 , 为了积雪以保蓄土壤水分 , 秋耕后不耙地 , 待翌年春 “ 顶凌耙地 ”。 在冬季不能积雪的地区 , 应在秋季随耕随耙 , 以利保蓄土壤水分。 在春旱地区 , 春季当土壤刚解冻时 , 要及时耙地保墒。 在盐碱地为防止返盐碱 , 耙地尤其必要。 春季耕地要随耕随耙。 3.镇压 镇压的目的是破碎土块,压实松土层,促进耕作层的毛细管作用。 在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春季耕作层土壤疏松,通过春季镇压能减少气态水的损失,对于保墒有较好的效果。 镇压的应用是在土壤疏松而较干的情况下,为促进毛细管作用,当作床或作垄后应进行镇压,或在播种前镇压播种沟底,或播种后镇压覆土。 用机械进行土壤耕作,镇压工作与耙地同时进行。 在粘重的土壤上如果镇压则可使土壤板结,会妨碍幼苗出土,给育苗带来损失。 此外,在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镇压也会使土壤板结。 要等表土稍干后才可镇压。 镇压的机具有环形镇压器、齿形镇压器、木磙子、铁磙子、石磙子等。 4.浅耕灭茬 浅耕灭茬是在挖掘苗木后,在圃地上进行浅耕土壤的耕作措施。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减少耕地阻力,提高耕地质量。 在苗圃的农作物或绿肥作物收割后要及时进行浅耕,深度一般为 4~ 7cm, 而在生荒地开辟苗圃时,由于杂草根的盘结度大,浅耕灭茬深度要达 10~ 15cm。 二、苗圃轮作 (一)连作 连作又叫重茬。 是在同一块圃地上连年培育同一树种的苗木。 实践证明,连作容易引起病虫害或因其他原因使苗木的质量下降,产苗量大减。 例如杨树、刺槐、榆树、黄波罗、合欢和紫穗槐等树种的育苗,如果连作常出现苗木质量下降的现象见表 62。 连作会使苗木质量和产量下降的原因: ①某些树种对某些营养元素有特殊的需要和吸收能力,在同一块苗圃地上连续多年培育同一树种的苗木,容易引起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致使苗木生长受到影响。 ②长期培育同一树种的苗木,给某些病原菌和害虫造成适宜的生活环境,使它们容易发展。 如猝倒病和蚜虫等。 但对于有菌根菌的树种,如松属的油松、樟子松、红松、落叶松等在不发病的前提下,连作效果好。 (二)轮作 轮作是在同一块圃地轮换种植不同树种苗木或其他作物,如农作物或绿肥作物的栽培方法。 轮作又称换茬或导茬。 1.轮作的效果 轮作与连作正好相反,轮作可提高苗木的质量与产苗量,并且通过轮作能得到以下效果。 ( 1) 轮作能充分利用土壤肥力。 ( 2) 轮作能调节根系排泄的有毒物质的积累。 ( 3) 轮作能预防病虫害,如猝倒病、金龟子幼虫和蚜虫等,通过轮作使病原菌和害虫失去其适宜的生活环境,所以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 4) 有防除杂草的效果。 ( 5) 在苗圃中实行轮作 , 如用苗木与绿肥植物或牧草实行轮作的效果最好。 ① 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 , 并使土壤形成水稳性的团粒结构。 ② 豆科的绿肥植物或牧草能提高土壤的含氮量 , 据统计每 hm2豆科绿肥植物的根瘤菌每年能将空气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 49~ 190kg左右 , 约相当于用硫酸铵 240~ 900kg。 ③ 增加可溶性养分 , 并能防止可溶性养分的淋失。 ④ 使土壤疏松 ,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⑤ 可以收获绿肥或饲料 , 如用农作轮作可收获粮食。 ⑥ 在沙土种牧草或绿肥作物 , 对土壤有良好的改良作用。 ⑦ 在盐碱土种绿肥或牧草 , 对土壤有良好的改良作用。 ( 6) 能够保蓄土壤水分。 这主要是绿肥作物覆盖了土壤地面 , 减少了土壤水分的直接蒸发 , 从而保蓄了土壤水分。 2.轮作方法 轮作方法就是某一种苗木与其它植物或苗木相互轮换栽培的具体安排。 目前常用的轮作方法有三种。 ( 1)树种与树种轮作 这种轮作方法是在育苗树种较多的情况下,能充分利用土地,将没有共同病虫害的,对土壤肥力要求不同的乔灌木树种进行轮作。 ( 2)苗木与农作物轮作 苗圃适当的种植农作物和绿肥作物等,对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有一定作用。 在南方实践证明,松苗与水稻轮作效果良好,且杂草、病虫害少。 ( 3)苗木与绿肥植物轮作或套种 为恢复土壤肥力,选用绿肥植物或牧草进行轮作或套种的效果好,它具备轮作的各项优点。 这种方法是用一部分土地栽种绿肥植物或牧草,虽然减少了育苗的土地面积,但是生产的牧草是理想的饲料,生产的绿肥是苗圃的良好肥料。 由于改善了土壤肥力,提高了苗木的质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 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区,应该考虑这种轮作方法。 三、苗木套种 套种 就是利用苗木的大小、高矮和生态习性等不同,相互种植在一起的方法。 苗木与苗木套种在一起可以解决地少苗多,土地紧张的问题,可以更经济的利用肥沃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套种要注意的问题是:套种苗木相对要小,行株距较大,高矮搭配,阳性树种与荫性树种搭配,深根系与浅根系套种;相互之间不能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生态习性尽可能不同,以便更能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和空间。 四、园林苗圃的施肥 (一 )苗圃施肥的意义 培育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树形美观、生长快的优良苗木,必须有较好的营养条件。 因为苗木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很多化学元素作为营养,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供应其生长需要。 苗木如果缺乏营养元素,就不能正常生长。 从苗木的组成元素分析和栽培试验来看,苗木生长需要十几种化学元素。 植物对 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等需要量较多,故叫做 大量元素 ;植物对 硼、锰、铜、钴、锌、钼 等需要量很少,故叫做 微量元素 ;铁从植物需要量来看比镁少得多,比锰大几倍,所以有时称铁为大量元素,有时称铁为微量元素。 植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多,而这三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少,常感不足,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最大,人们用这三种元素做肥料,称为肥料三要素。 多实验表明 , 多年种植苗木的圃地 , 供应苗木所需的氮 、 磷 、 钾的数量是严重不足的。 当施用肥料后 , 很快地提高了苗木质量 , 见表 63。 因此种植苗木更应加强施肥。 苗圃施肥之所以能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是因为土壤本身严重缺乏营养元素,施肥后得到了补充。 特别是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①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各种矿质肥料,既给土壤增加营养元素又增加有机质,同时将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带入土壤中,加速土壤中无机养分的释放,提高难溶性磷的利用率。 ② 能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气热条件,给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苗木根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③ 能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④ 能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并能减少土壤养分的淋洗和流失。 (二)主要营养元素的作。园林树木的大苗培育(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过梁比墙身提高砂浆强度等级的因素,已综合考虑在定额内,不另增加。 (二)工程量计算规则: 砖结构以标准砖为准,计算墙体积时,其厚度规定如下: (二)工程量计算规则: 檐高按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滴水高度计算。 通过墙基、墙身的孔洞或其他空洞的面积,每个在 ㎡ 内不予扣除,如超过 ㎡ 应予扣除。 基础与墙身的划分:砖基础与墙身以设计室内地坪为界,设计室内地坪以下为基础
题意的正确答案,少选、多选、错选或不选均无分,但不倒扣分,例如: 下列植物在秋季呈红色或紫红色的有 C E A、红背桂 B、栾树 C、枫香 D、银杏 E、鸡爪槭 二、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只是对某一概念或术语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简要说明,一般只给出基本定义即可,无需作展开说明,例如: 垂直绿化 是指利用攀援植物来美化装饰建筑物的一种绿化形式,由于这种绿化是向立面发展的,因此称为垂直绿化。 花坛
示 :此设计即满足了铺装材料的对比也保证了路边的排水要求 . 园林道路景观工程 园林道路铺装的类型 • 仿 • 冰 • 裂 • 纹 • 铺 • 装 • 路 • 面 园林道路景观工程 园林道路铺装设计结合其他工程措施 • 道路 • 铺装 • 与雨 • 水井 • 盖的 • 结合 • 设计 园林道路景观工程 园林道路铺装设计结合其他工程措施 • 道路 • 铺装 • 与导 • 游标 • 志的 • 结合
图 3224 上海黄浦公园水池设计 如图 322 26,水池亦处在公园主要入口作对景处理并引 伸两侧入园的园路。 水池臵于虎皮石砌的种植台上。 由于台高仅 60cm,近观时便 可见水面的效果。 水池小而浅 ,与台上微地形起伏相结合 ,有小跌水挂落 ,水量可控制调节。 水池虽小但活跃了空间气氛。 图 3225 上海黄浦公园盆景园水池图(一) 图 3226 上海黄浦公园盆景园水池图(二) 如图
观设计与土方工程 地形的功能作用(四) 园林地形景观设计与土方工程 地形的功能作用 (五 ) 地形为水景设计创造良好的高程条件 自然界中正是由于地势的高低变化,为我们创造了诸如跌水、瀑布以致喷泉景观(高位水池供水如:圆明园的西洋楼景区) 园林地形景观设计与土方工程 地形的功能作用 (六 ) 地形设计为植物种植(生物多样性)创造小气候环境条件
1 花台平面布臵 图 532 ③ 花台的断面结构要伸缩、虚实和藏露的变化 花台的断面轮廓既有直立 ,又有坡降和上伸下收等变化。 这些细部处理技法很难用平面图或立面图说明。 必须因势延展 ,就石应变。 其中很重要是虚实明暗的变化、层次变化和藏露的变化。 具体做法就是使花台的边缘或上伸下缩、或下断上连、或旁断中连。 化单面体为多面体。 模拟自然界由于地层下陷、崩落山石沿坡滚下成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