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2)我国《城市绿化条例》规定新建城区绿化用地为总面积的 30%,改造区为25%。 ( 3)《广州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1997 年。 ( 4)据研究认为,根据成年人每天所需要的 O2为 ,排出的 CO2为 计算,一般城镇 如果每人平均拥有 10m2树林或者 50m2草坪,就可以保持空气中 CO2和 O2的平衡,使空气新鲜。 基本标准 ( 1)绿地率 35% ( 2)人均绿地面积 50m2 ( 3)绿化覆盖率 50%— 75% 具体要求 、大小工业区、居住区都是乔木、灌木、各种花草、树阴如盖,处处绿草如茵。 、酒楼、公共建筑物前都要搞花坊、喷水池、花园式林荫步行道。 4 米宽绿化带、搞好铁路公路防护林建设。 ,宽度不少于 2 米。 、搞好公园建设 ,搞好街道绿化、搞好铁路公路防护林建设。 ,强调要种大树,发展果树,要求人均两棵大树。 40%— 45%用地作为绿化花园。 “垂直绿化”、“绿化住宅”活动。 ,停车场要绿化种草。 2 米宽绿带。 、围墙要布满攀缘植物、悬垂倒挂。 “四季有花”,花园式的产业区。 生态环境绿化绿地系统规划 ( 1)公园绿化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活动设施与园林艺术布局、 供市民进 行游憩娱乐及文化体育活动的城市绿地。 一个城市的公园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公园常常包含着城市中多种景观斑块(如水系、不同地形、不同植物群落),因而具有巨大野生生物生境开发潜力和生态教育潜力,公园设计必须考虑对这些生物生境的保护和潜力挖掘。 南庄镇应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开发各种规模、功能、视觉美学特征的城市公园。 这些公园可以是在城市自然林地、自然水域、交通沿线空地、甚至城市建设荒废地等不同的地形地带内。 设公园 4 个,中心公园是综合性公园,重点建设公园。 北部公园有山有水,物种多 样性大,乔木多种阔叶树,针阔叶混交树,形成雨林特色。 西部公园突出裸子植物布局,南部公园突出混生、水生植物布局。 公园花木应以本地花木为主,尽量引种亚热带和热带优良绿化花木,增加景点,美化环境。 ( 2)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是城市的“绿色通道”,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各类机动车辆大量增加,交通噪音和汽车尾气成为城市环境的大敌,道路防护绿带作 为第一防护线,作用十分重要,由于道路防护林主要用于除噪滞尘,吸收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因此林带原则上应与道路等长。 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廊道是指不同于两 侧基质的狭长地带,绿篱廊道则是一个狭长的物种运动的通道(一般情况下),也是一个特殊形状的资源拼块。 廊道的宽度效应敏感,宽的廊道足可以造成一个内部环境,含有内部种(敏感钟)每个侧面都存在边缘效应。 大量研究证明,适宜物种迁移的绿篱廊道的宽度应在12~ 30m。 绿 篱廊道的物种配置要考虑上、中、下立体结合。 根据南庄镇的城市特点和现实情况,规划路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宽为 1m,每隔 4m种一棵乔木;乔木之间种上一丛灌木或均种上绿篱;灌丛与乔木之间空地种上草皮。 人行道与旁边建筑之 间种上一行或多行树木。 大型立交桥附近应规划大 面积防护绿地,既注重环境效益,又注重景观价值,使这类交通车辆汇集之处不但不会出现尘土飞扬,车声震耳的状况,反而能够成为一个自然美景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赏心悦目之处。 一些类似的植被拼块连接在廊道上,以节点的形式出现。 当两条道路交叉时或道路与河流交叉时,容易形成生物移动通道的中断( Break),是物种移动的阻碍,而在交叉处设小块树林及节点,则有利于物种暂存,节点面 积以 1~ 5hm2为宜。 拟种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有些地段,看需要可作滨河式公园绿化。 防护林物种,多种净化抵污能力强的物种,建议用高山榕、细叶榕、大 叶榕、垂叶榕、橡胶榕、斜叶榕、尖叶杜英、海南杜英、盘架树、红花羊蹄甲、红花夹竹桃、马占相思、尾叶桉、巨尾桉、赤桉、隆缘桉、海南蒲桃、芒果、麻竹、 簕 竹、广宁竹、粉单竹、眉竹、车筒竹、黄金间壁竹、佛肚竹、棕竹、黄婵、软枝黄婵及棕榈科的一些种类。 开发区内廊道绿化和道路绿化,拟种高大物种,多层次结构防护林,如广珠铁路和佛开高速公路两侧各有 20— 30m宽绿化带。 次干道亦应有 5— 10m宽绿化带。 ( 3)大自然绿化 扩大公益生态林,建议种翻白叶树、花榈木、竹节树等。 ( 4)居住区绿化 以花果为主,可以种一些盆景、阳台 绿化,垂直绿化等。 居民们可以各自选择喜爱的花草,达到花园式住宅区的效果。 ( 5)厂区绿化 目标是建成花园式的工厂。 在设置防护林带时应考虑常风风向与风速以及周围环境。 上风向 的林带设置 2~3条林带,以便防止风沙、粉尘、噪声和附近企业对该厂的污染影响;下风向的林带一般应在离有害物产生源 300~400 米处设林带以便有效的堵截该厂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噪音。 若工厂与住宅区、居民活动区邻近,就适当多设置林带条数。 林带的中心高度最好在 10 米以上。 如果有害气体是沿地面扩散的,防护林带应均匀设置,林带间距不超过树高的 10 倍, 已达到良好的过滤作用。 特别在工厂密集、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区,更需加强厂区绿化和工业防护林带建设,防止污染危害周围环境。 工业防护林带设置的参数取决于工业污染的等级。 设置的参数包括防护林带总宽度、防护林带数目、每条林带宽度、林带间隔等。 厂内可种植些抵污性强、净化能力强、有较好的绿化效果的优良树种,如小叶榕、高山榕、大叶相思、芒果、龙眼、蒲桃、短穗鱼尾葵、棕榈、美人蕉、黄皮、炮仗花、爬山虎、女贞、桂花、鸡蛋花、红花夹竹桃等,在仓储用地周围应栽种含油脂少、阻燃防火的叶厚革质、树冠稠密的常绿阔叶树种,如台湾相思、茶 、香樟等,这些植物组成的生态林带既能防火又能起到厂房之间的卫生隔离作用。 ( 6)水域和城市高压线走廊绿化 水域防护绿地树种以耐水湿及抗风性的木麻黄、乌桕、水蒲桃、水翁、水松、落羽杉等为主,并辅以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树种。 林带以稀疏结构为主,林下铺设宿根花卉及草坪。 局部地段可作为露营地及青少年体育活动基地。 城市高压线走廊防护绿地树种以管理省工的小乔木树种(如黄花槐、夹竹桃、鱼尾葵、散尾葵)及常绿灌木(九里香、桂花、红背桂等)为主,地面应种植耐荫宿根类地被植物以防风沙飞扬。 防护带与城市道路或其他地段接壤时,应考虑 以美化市容为主的栽植形式,兼顾防护功能及美化效益。 机关、企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部门的绿化均以达到花园式为目标。 ( 1) 领导必须重视生态绿化,园区内应成立绿化组织,有专人负责规划、设计和实施。 ( 2) 绿化资金要到位,应占投资总量的 3%— 5%。 ( 3) 要有一定面积的苗圃、花木场作为生产绿地。 ( 4) 要求高标准地实施绿化 生态保护 ( 1) 完善岗贝公益生态林 ( 2) 正确处理好农田保护区与开发区之间的关系 ( 3) 保护 100 年树龄以上的古树,建立古树档案,加强管理,以达到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 对一些必然受到影响的古树,应进行迁移 工作。 城市人工景观规划 城市人工硬质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主体。 它包括城市各类建筑、交通线、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广场、停车场等铺筑地面,城市标识物和建筑装饰物等其它城市设施等。 这些硬质景观的合理设计和构造是创造城市景观视觉美或景观廊道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供生物生境、平衡城市水文、创造城市娱乐机会、增进居民健康的基本景观开发途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滨江景观 在建设城市景观时,要充分利用南庄镇的气候条件和乡土树种、花、灌木等丰富资源,着重体现南庄镇的自然风貌,使江岸绿化 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改造沿 江 两岸的道路,将防汛堤与绿化融为一体。 形成“天然”城市沿江绿化带,构成开放性的滨江公园,既能起到防汛的作用,又能让居民们休闲娱乐、漫步、纳凉和欣赏江景。 适当布置一些儿童游戏设施供儿童玩耍,添置一些座椅、凉亭、廊道、雕塑、花坛等园林艺术小品。 水边护坡可作石阶、踏步、平台等亲水设施,让人们能够接近水、接触水、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形成一条既具有现代城市风貌和良好居住环境,又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带,突出南庄旖旎的亚热带山水风光特色。 2.城市绿化广场 本区 绿地率相对较小。 城镇居民点及各类工矿用地上,有相当部分区域建筑密度高于 50%,过分拥挤的城市空间使人感到压抑、紧张。 而高楼林立之间,街坊纵横之处如果点缀一些开阔的城市广场,将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目前城市广场数目相对较少,分布也不均匀,建议在现有的城市相对开阔地如主干道交汇处、街头游园等基础上加以改造,增设雕塑、水法、花坛、喷泉、座椅、灯具等小型构建筑物等。 改建成开放式的绿化广场。 此外在新建机关和写字楼的楼前留出足够的广场用地作一些装饰性或雕塑广场,使城市街道的楼宇在红线方向上有一些凹凸变化,南庄镇目前 几个城市广场要么裸露地面太多,要么仅有草坪而缺乏高大的乔灌木,应多种大树,形成树大荫浓,温馨和谐的氛围。 绿化广场面积可大可小,形式可多种多样,不仅限于轴线对称草坪式,可以规划,也可以自然,更多的则是混合式。 3.城市建筑景观 由于过去城市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楼宇景观、空间环境杂乱,屋宇缺乏维护,大楼阳台窗台到处是乱搭乱建的防盗网,造成视觉污染。 建议南庄今后建设大厦或住宅群楼应具有地方特色,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色和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包括建筑物的体量、布局、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外观、沿街后退、风格、尺度、 色彩、材料等都要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保护和谐的有机统一。 并确立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 已有建筑做好翻新和美化,认真处理好高层住户的供水卫生,临马路的房屋不宜设面向路的外飘阳台,严格控制各家各户飘搭各式防盗网,以保持城市形象。 根据地形和房屋条件尽可能地建设楼顶花园、天台花园、利用屋墙和花棚架种植攀援植物,发展垂直绿化,为城市增添绿色视野。 4.城市交通线 城市交通常常占用大量土地,它与城市绿地景观斑块相嵌合,并保持一定的人性,不仅增进了城市硬质景观视觉美,创造了许多生态景观,也充分利用了交通线上及邻旁的大 量城市空地或荒地,提高了交通线的生物和社会生活 “ 走廊价值”。 南庄镇的许多路口地段闲置了大量空间,可通过植被种植计划(如花坛、草坪、屏蔽林地等)减少裸质地面的不适感,创造城市娱乐场地和生物生境,引导行人安全通过。 这也是降低路口等处硬质景观维持成本的设计途径。 在基础管线设施沿线合理设计多层次绿地景观空间层系结构,增加城市的景观多样性。 5. 城市标志 对交通标志、公交站点、交通指示路板、城市雕塑、广告牌、招牌、霓虹灯等城市标志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和建造,使其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体现南庄的风貌和特色。 防灾减灾生态工程规划 该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带,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台风和暴雨风潮所引起的洪涝灾害、水土流失,还有干旱等。 因此,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绿地的防灾、减灾的作用、以提高全镇的抗灾能力,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1 滨河防灾减灾绿带 在滨河绿带的规划设计建设中,要结合滨河道路的建设,兼顾考虑居民的游憩使用要求和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又要结合布置防汛、防风设施,发挥河岸防风林的作用,达到足够的安全系数。 2 避灾绿化带 避灾据点是灾害发生后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 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教设施等组成。 因此,在进行这些设施的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平常时期与非常时期不同的使用特点,形成多功能、可应变的“柔性”设施,以提高城市的减灾、救灾、避灾能力。 这些设施应按照城区的人口密度和避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均匀的分布于城市内,建设好绿化带。 3 避灾通道 避灾通道,是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 为保证灾害发生后道路的通畅,沿路的建筑应后退道路红线 5~10 米,高层建筑后退红线的距离还要加大,以保证通道的安全性和避灾据点的可达性。 4 救灾通道 城市 救灾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 规划以高速公路等主干道作为该镇救灾通道。 这些道路在其红线两侧,均规划有宽度为 10~30 米不等的绿化带。 必须按规划的绿带宽度(绿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建筑红线距离。 从城市救灾、减灾的角度看,它们也是城市减灾绿地的一类,必须按规划严格控制、实施。 道路规划绿线,不容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预测因子 根据项目排污特征,本次评价选取污染因子 BOD CODCr作为预测因子。 预测时段 受纳水体枯水期,尾水达标排放时对地表水的影响。 预测范围 某江自某河入口至横田罗家,全长约 13公里。 预测模式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中推荐的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预测。 预测模式如下:    210 0 6 5 g H IBHM r  式中: C( x,y) —— 预测点( x,y)某污染物预测浓度的净增值, mg/L; K1—— 耗氧系数, 1/d; x,y—— 预测点坐标, m; u—— x 方向 流速, m/s; Ch—— 河流上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