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改扩建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座气调库,使蔬菜保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但产地的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采后处理及冷链系统仍没有形成,导致损耗率居高不下。 全国的贮藏能力仅为商品量的 25%左右,农副产品加工只占总产量的 25%左右,且以初加工为主。 我国蔬菜流通业存在的问题 ( 1)经营主体小而散,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 据调查,在全国比较大的批发交易中心中,从事蔬菜运销的商人 90%~95%是个体经营组织。 全国虽然有众多的蔬菜加工企业,但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能力、水平、技术有限。 规模小而散的市场主体造成了流通成本的上升,且风险较大。 ( 2)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市场体系没有完 全形成。 近几年来,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但从整体角度看,市场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是一哄而上办市场,缺乏总体规划,不仅布局不合理,而且竞争无序。 二是销地市场与生产基地脱节,又没有注重培养自己的经纪人,造成信息不畅、货源不足、有场无市。 加之我们的冷库大多建在大城市,且多属简易库,不符合“产地贮藏,销地周转”这一国外典型的贮运模式。 三是批发交易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处于初级阶段,直接影响批发交易中心功能的发挥。 特别是产地市场,预冷、分级、保鲜、包装技术等采后处理设施不足,商品的损耗非常严重。 四是 交易方式落后,绝大多数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的交易仍处于“看货―讲价―挑选―购买”的较原始的对手交易方式。 这种落后的交易方式给市场的管理、结算、信息的传递等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 3)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直接影响蔬菜出口。 蔬菜生产方面,由于单纯追求产量而忽视产品的卫生质量,致使农药、化肥、添加剂不当的、非法的以及过量的使用,蔬菜不科学的采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立以及市场管理不严,从而导致蔬菜污染比较严重,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超标的蔬菜而引发的中毒事件,尤其是出口蔬菜及其加工品因 此而被退货、扣留、索赔、销毁、终止合同、停止贸易交往的事件屡屡发生。 今年 4 月份《日本农业新闻》中题为“中国蔬菜残留农药水平严重超标”的文章,说“厚生劳动省 25 日宣布,从中国进口的蔬菜存在严重的残留农药水平超标问题,其中蘑菇的残留农药超过标准值 2 倍,冷冻菠菜的残留农药超过标准值 3 倍,而且在冷冻菠菜中检出的农药是在日本严禁使用的。 厚生劳动省已向各检疫所发出通知,要求对这两种中国产蔬菜进行全面检查。 ” ( 4)蔬菜标准陈旧,文件代替法规。 截止到 2020 年底,我国共制定有关蔬菜的各类标准 243 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 诸多问题:一是标准陈旧,绝大部分蔬菜标准标龄( 5 年)过期,严重滞后蔬菜的产销实际。 二是缺乏蔬菜方面的法规,基本以政府文件出现,且政出多头,各自为政。 三是蔬菜标准的应用不理想,往往出现纠纷时才想起拿标准做仲裁,但往往为时已晚。 (二)我国蔬菜出口现状 我国的蔬菜出口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逐年增加。 特别是 1993年后,蔬菜出口量逐年增长。 1998 年我国蔬菜出口量为进口量的 30多倍,出口金额是进口金额的 50 多倍。 1999 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量达到 万吨,进出口贸易额达到 亿美元,其中,出口量为 万吨,出口额为 亿美元。 2020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 亿美元,其中蔬菜出口 万吨,出口额 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15%。 蔬菜出口已成为我国农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显然,大力发展我国蔬菜出口有助于缓解我国蔬菜市场的供求矛盾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蔬菜出口现状 ( 1)出口蔬菜品种日趋多元化 ① 保鲜蔬菜。 保鲜蔬菜的出口近几年来呈迅猛增长之势,据统计, 1998 年我国蔬菜出口 万吨,其中保鲜蔬菜出口 万吨,占蔬 菜出口量的 %。 ② 蔬菜腌制品。 腌制菜是一种最广泛、最大众化的蔬菜制品,我国每年仅向日本出口就近 20 万吨。 ③ 蔬菜干制品。 我国现有 20 多个脱水蔬菜品种,主要有洋葱、大蒜、胡萝卜、姜、花椰菜和葫芦条等,年出口量约 万吨,创汇额达 2 亿美元以上。 ④ 蔬菜罐头。 蔬菜罐头在我国已有 90 年历史,约占罐头总量的 30% 40%,在出口额中,蔬菜罐头约占罐头总额的 50%以上。 主要品种有芦笋罐头、番茄罐头、蘑菇罐头和荸荠罐头等。 ⑤ 蔬菜汤。 一些特殊人群如野外作业、远洋航行、作战,甚至特殊疾病人群 也需大量消费商品性汤。 我国的汤加工发展缓慢,蔬菜汤加工不多,目前仅有芦笋浓汤等少数品种,尚需大量开发。 ⑥ 冷冻保藏蔬菜。 我国冷冻保藏蔬菜的种类很多,如速冻蔬菜、速冻姜块、速冻芦笋和速冻菜豆等品种。 ( 2)蔬菜出口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我国的蔬菜出口市场逐年扩大,出口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例如,保鲜蔬菜主要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和中东国家等,部分特产蔬菜如生姜还出口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腌渍蔬菜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和新加坡;脱水蔬菜主要销往西欧各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新 加坡等;蔬菜罐头主要出口西欧各国、美国、日本、韩国;蔬菜汤主要出口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和香港地区,仅香港地区每年就消费 5000 吨;冷冻保藏蔬菜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西欧各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我国蔬菜出口所面临的机遇 ( 1)国际蔬菜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全世界蔬菜年贸易量不断增加。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蔬菜自给率持续下降,如加拿大为 77%,英国为 76%,日本为 50%,瑞士为 %,国际市场蔬菜贸易额已达到 100 亿美元,其中又以番茄、食用菌、洋葱和大蒜等的增幅最为显著。 随着国际运输条件 和储存保鲜技术的改善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将实现由温饱型和营养型再向保健型转变。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各国都在大力提倡以素食为主,而蔬菜具有其他任何食品所无法取代的保健作用,因此,这将导致全球蔬菜的需求量剧增,同时也为我国的蔬菜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 2)我国蔬菜出口有较强的比较竞争优势 由于蔬菜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活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不易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有效替代,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且有持续攀升的趋势,导致蔬菜的生产成本 不断上升,因此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他们已相对弱化了蔬菜的生产。 相比之下,我国的蔬菜生产成本较低,国内菜价约为国外的 1/ 5~1/ 8,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而且,我国有丰富的蔬菜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各地名特优蔬菜种类繁多,为出口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 3)入世后,我国蔬菜出口面临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门槛大大降低 过去,我国蔬菜在价格上的强大竞争力,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为保护本国农业,一些国家经常以反倾销、反补贴和环境保护为名,对我国出口蔬菜实施制裁。 而我国的入世将大大降低各种形形 色色的关税和非关税门槛,同时,我国还能够利用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有效地解决我国蔬菜出口所遇到的不公平待遇问题。 我国蔬菜出口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蔬菜出口大幅上升,但并不是说我国的蔬菜出口 a name=baidusnap0/a一帆 /B风顺,实际上,我国的蔬菜出口仍然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 ( 1)出口蔬菜品种少,规模小,市场单一 近年来,我国出口蔬菜的品种虽然日趋多样化,但从总体上来说,出口蔬菜的品种仍然较少,而且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形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此外,我 国的蔬菜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这种单一的市场结构十分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该地区发生经济危机或与出口国经贸关系恶化,蔬菜出口将会大幅下滑。 ( 2)蔬菜产品质量较差,包装粗糙,产品附加值低 尽管近几年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我国的蔬菜生产水平仍然十分落后,产品质量依然是影响我国蔬菜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其中,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依然是严重影响我国蔬菜质量的首要因素。 而且我国出口的蔬菜包装简陋、装潢水平较低,达不到消费国的要求,不能很好地与进口国文化及消费习惯相吻合,从而限制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 3)国内出口商的无序竞争使我国蔬菜出口蒙受损失 随着蔬菜出口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其当初的巨额利润刺激了部分国有、集体、个体、合资及外方独资企业的加盟,甚至许多化工进出口公司、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汽车进口公司等贸易公司也纷纷做起了出口蔬菜贸易,多方并举的格局虽然促进了蔬菜的出口,但由于缺乏一致对外的协调机制,再加上市场信息不灵,致使我国蔬菜出口市场出现盲目经营,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 4)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绿色贸易壁垒等非关税壁垒重重 虽然全球一体化进程在加快,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其国内 农业,对不少来自我国的蔬菜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制裁,尤其是近几年的绿色贸易壁垒成了我国蔬菜出口的重大障碍。 由于我国蔬菜生产大都是粗放经营,科技投入较低,质量难以符合这些国家的环境标准,因而很容易受到关税制裁。 ( 5)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蔬菜出口形成挑战 现在,在世界蔬菜市场上,美国、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蔬菜出口也呈上升趋势,与我国出口蔬菜形成一定的竞争。 例如美国、新西兰、泰国和台湾地区 特别是美国 ,近几年来出口日本市场的蔬菜数量增加。 这种国际蔬菜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我国的蔬菜出口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三)龙城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销售现状 龙城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现已是全西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每天有 万人进场交易,日蔬菜上市量达 60- 90 万公斤,上市蔬菜品种达 15 个大类, 170 多个品种,其蔬菜总产量的 40%供应昆明及省内其它地区, 40%供应省外市场, 20%出口供应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上,龙城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的上市蔬菜在保证昆明市区供应的同时,大批量销往北京、黑龙江、西安、浙江 、海南、广西、广东、贵州等省市,国外主要销往加拿大、泰国、新加坡、日本以及港、澳、台地区,蔬菜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四)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本项目地处西南地区,目标市场是包括本地市场在内的全国广大地区及海外市场,即立足于现有国内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力量的不断加强,其辐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 项目现状条件较好 现在整个龙城批发交易中心已建成混凝土露天交易货场 50000多平方米,沥青地面停车场 5000 平方米,钢架玻璃钢瓦交易大棚20200 多平方米,综合楼及综合配套设 施 10000 多平方米,蔬菜冷藏加工冷库 7300 平方米,配套冷库用仓库住房 7300 平方米, 12 吨蔬菜真空预冷车间一套。 近年来在国家农业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作为产地市场,龙城公司第一家建成了由一台计算机服务器和一条200Mbps 光缆主干带动 10- 12 个微机开票工作区,二个货主登记工作区的 60 余台有盘工作站组成的电子交易结算系统,建立了以农药残留检测为中心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快速检测),并配备了专业的农残检测人员,定期对上市蔬菜进行农残检测,改建的大屏幕电子信息显示屏与农业部信息中心、农贸绿篮网、十亿农网 、云南省农业信息网及全国大、中型农业网站实现信息联网。 项目建成后整个市场的经济技术实力将极大加强 ( 1)市场规模扩大,交易数量及交易额将大幅提高 ( 2)具备完善的各项硬件交易设施 ( 3)具有完备的农残检验检测系统 ( 4)具备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项目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项目地处云南省中部,充分利用云南省优越的自然环境、土地和生态资源及区位优势条件,采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高品质的、规范化的、规模化的蔬菜加工基地与交易市场,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向海外市场延伸。 (六)市场风险分析 本项目主要供应蔬 菜等农产品,这些产品在目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呈递增态势,需求缺口较大,只要严格控制住农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同时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农产品的种类与数量,深加工农产品的品种与数量,项目将不会有很大的市场风险。 四、建设规模与交易方案 (一)建设规模 本项目主要包含农药残留检测中心、物流中心一期、保鲜加工二厂、交易市场以及一期的基础设施等的建设。 1、交易规模 2020 年整个批发交易中心蔬菜交易量约 12 亿千克,交易额为 亿元,分别比前一年增加了 %和 %,带动全省各地的农产 品生产基地达 40 万亩,带动从事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农户15 万户, 2020 年营业收入 1200 多万元,上交税收 120 多万元。 预计项目建成后的 2020年其蔬菜交易量及交易额将达到年蔬菜交易 亿千克,交易额将达到 亿元(参照 2020 年的增长率情况估算)。 由于目前龙城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约有 20%的蔬菜销往海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出口量将越来越大,预计到 2020 年,蔬菜出口将占到整个市场总交易量的 35%,即到 2020年将出口蔬菜。 现在龙城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日蔬菜上市量达 60- 90 万公斤,上 市蔬菜品种达 15 个大类, 170 多个品种,项目建成后蔬菜的花色品种还将进一步增加,达到 20 多个大类, 200 多个品种。 2、加工厂生产规模 加工厂建成以后将达到日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