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 该区域居民的健康生存关系密切。 然而,由于附近村民 的生活污水 直接排入水库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加上近年来该区经济发展快速,水库水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 水质较差 ,严重影响了 南岸 区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大局,因此,开展 内子口 水库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已 迫在眉睫。 3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初设” 未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 相关分析。 评估认为: 项目建设对 内子口 水库水源实施水生态修复的 目标是十分 明确 的, 设计单位在此领域 已有一定的 研究 基础, 不存在技术难点问题 , 而且项目所需单项工程 材料、方法得当 , 因此 项目建设 是可行的。 三、项目建设 内容及规模 “初设” 为实现水生态修复的目标, 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 水源涵养林、建造人工湿地、设置生态浮床进行生态修复。 其中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包括树种选择、群落配置、经营管理等内容,水源涵养林按造林技术标准来营造,乔灌草相结合;人工湿地主要采用 垂直 潜流湿地;生态浮床包括浮床的框体、浮床床体、浮床基质、浮床植物。 项目建设规模: 建设水源涵养林带共 17280m2; 6 个 小型 人工湿地, 面积 共 196m2, 充分利用地形自然落差以减少动力消耗,平面布置合理可行 ; 生态浮床着重 布局在水库各库湾 ,生态浮床单体 980 个。 评估认为: “初设” 结合项目的目标功能定位, 着重建设水生态修复系统 ,对 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 进行了综合布局。 建设内容基本可行 ,建设规模基本合理。 四、 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初设” 中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包括 : 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生 4 态浮床。 (一) 水源涵养林 “初设” 中 在水库正常蓄水 位以外 30米 范围内,建设 10m30m宽的生态库岸防护林带,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生态库岸防护林带范围的确定应具体考虑水源地类别,防护林带划定要结合保护水源的地形条件来确定,防护林带要最大限度地能阻隔水源地区域可能产 生的污染物,并对来水起到净化作用。 防护林带划定后要严格禁止隔离带上生产建设活动,再隔离带范围设置保水保土、调蓄净化作用效果明显的植物带。 评估认为: “初设” 中 水源涵养林带通过营造防护林,达到调蓄、净化水源的目的。 涵养林的营造考虑到树种的蓄水保土、生物自净功能,造林达到一定的密度,防护林带建设采用多层次的近自然造林模式,“乔 — 灌 — 草”相结合,能达到综合的防护效果。 (二) 人工湿地 “初设” 中的 人工湿地采用 根据地形特征,拟设计 2 种湿地大小,一种是 28m3,设计为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一种是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