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指导 7 兰 山 男 198 10 技术员 印制电路图形制作(高级工) 电子技术、水文、机械设计 课程实训指导 研发部副主任 8 李 丹 女 198 2 技术员 印制电路图形制作(高级工) 电子技术、公司产品市场推广 课程实训指导 研发部成员、销售部副经理 9 叶 芳 女 1974 讲师 /工程 师 高级电工 应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授课、实训指导 10 幸 敏 女 1978 助教 电子信息工程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授课、实训指导 19 32 教学队伍整体 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双师结构 职称结构 学 历 结 构 年 龄 结 构 职业资格结构 双师和有企业经历教师 7 高级职称 3 博士 1人 4050岁 3人 高级 工 4 兼职教师 3 中级 4 硕士或在读硕士 4人 3040岁 4人 专兼职 教师比例为 :7:3 初级 3 本科 5人 2030岁 3人 一、“双师”结构及专兼职教师比例:教学队伍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有 7人,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 70%;教学队伍中有兼职教师有 3 人,专兼职教师比例为 7: 3。 他们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同时具备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能力。 二、 学缘结构:教师队伍中 10名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大学 、厦门集美大学、 等 7 个不同的院校,学緣结构比 例 为 70%。 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系 统及自动化、通信工程、 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知识结构全面。 三、 年龄结构: 40 岁以上的有 3人,占教师总数的 30%; 3040 岁有 4人,占教师总数的 40%; 2030岁有 3人,占教师总数的 30%。 教学队伍中年龄梯队合理。 四、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 3人,占 30%;中级职称 4人,占 40%;初级职称 3人,占30%。 五、职业资格结构:教师队伍中有 8 人有 1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占教师总数的80%, 4人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占教师总数的 40%。 20 33 教学改革与技 术服务 /培训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课程组 全体 教师老中青结合,专兼职结合,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 近年来,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工作, 取得了 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及其解决的问题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在开展专业建 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 工学 结合发展道路的精神,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 了大量的 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已毕业的 20 20 20 2020届学生的平均就业率超过了 95%。 2020 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厅确认为 首批“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电工电子实训基地 参与了电工电子实训基地 建设,该基地 是 获中央财政支持的 “ 职业教育专业性实训基地” , 并获得 35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 2020 年 7 月被广西教育厅授予 “国家电工电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为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先进的、充足的生产性实训的场所和设备,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课程学习网站的建设 ——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多媒体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完成了 课程 学习 网站的制作和设计工作,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 多媒体课件 使 传统 教学的静态形式转化为声音、图像、文本、动画构成的动态信息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和 现代教育技术 手段, 打破传统教学手段 的 师生之间单一的“传授—— 接受”的模 式,实现了师生互动、高度开放的教学模式。 不仅是教学的表现形式能够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该课程学习网站荣获 2020年 广西第六届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 广西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 ——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 主持了广西示范性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2020年该基地被广西教育厅 确认为 广西示范性实训基地。 21 精品课程建设 —— 《单片机应用技术 》 主持了《单片机应用技术》 课程 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的教学研究项目。 在课程改革中坚持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以行 动为导向,以实训为手段,以 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的整合和设计,有效地提高了 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已被评为 院级精品课程。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研究 ——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和指导 本教学团队一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和作品展示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每年举行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学团队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认真指导,不但取得了优良成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 在参加以往的比赛中获奖情况为: 2020年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优秀征题奖、竞赛一等奖 1项、二等奖 2项。 202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 1项,成功参赛奖若干项。 承担新世纪教改工程研究任务 参加了 2020年 自治区 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课题 —— 《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该项目正在研究当中。 教学团队主持和参与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项目如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时间 人员所起的作用 成果及 完成情况 1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自治区 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课题 2020 主要参加 正在研究当中 22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时间 人员所起的作用 成果及完成情况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院级 2020 负责人 2020年 该专业 被确认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3 《单片机应用技术》多媒体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院级 2020 主持 2020年获广西第六届高 校 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 4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院级 2020 主持 2020年课程被确认为院级精品课程 5 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和指导 院级 2020 主持 2020年获广西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 6 《电子设计自动化》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 院级 2020 主持 正在研究 7 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课程改革与研究 院级 2020 主持 课程 多媒体教学软件获学院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 教学团队发表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论文情况如下表所示: 23 序号 名称 出版社名称 时间 1 《应用 AT89C2051 单片机设计电子密码锁》(论文) 《淮海工学院学报》 2020年 2 《多路抢答器》 《机电工程技术》 2020年 3 论《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 《大众科技》 2020年 4 《微型计算机原理》教学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吉首大学学报》 2020年 5 《单片机控制卷画灯箱系统设计》 《微计算机信息》 2020年 6 《电子设计自动化》之教学探讨 《科技资讯》 2020年 7 《基于单片机的窗帘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科技资讯》 2020年 8 《基于 DS1820 的智能语音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大众科技》 2020年 二、与企业协作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本教学团队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科研能力, 先后承担了大坝裂缝和温度监测的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与应用、 亚热带碾压混凝土坝温度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 技术研究 、循环索防雷传输器研制等 10项国家、水利部、地方、企业纵横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获得 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国家发明专利 1项、广西高新技术产品 2项。 其他研究成果 也已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具体项目情况如下表所示: 24 序号 合作单位或项目来源 合作内容和项目 人员所起的作用 完成情况及成果、效 益 1 国家电力公司 《 大坝裂缝和温度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主要完成 项 目 获 得湖 北 省 科技 进 步 一等奖 2 南宁市计划项目 循环索防雷传输器 项目主持人 国 家 发 明专利、已推广应用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砼面板堆石坝裂缝监测的光纤传感智能化系统研究 主要完成 已完成、已推广应用 4 南宁市计划项目 水文缆道智能控制系统 主持和主要完成 广 西 高 新技术产品、已 推 广 应用 5 南宁强国科技公司 手持流速测算仪器 主持和主要完成 广 西 高 新技术产品、已 推 广 应用 6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三峡 二期工程温度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 已完成、已推广应用 7 广西桂冠开投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乐滩水电站 3机组三维混凝土结构温度场 主要完成 已完成、已推广应用 8 科技部 区域墒情监测与预测预报 主要承担人 已完成、已 推广应用 9 水 利 部“ 948”科技项目 亚热带碾压混凝土坝温度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 已完成、已推广应用 10 广西南宁市深思科贸有限公司 汽车音响功放模块研制 参加 已 完 成 产品 已 推 向市场 25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 (包括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 师资队伍的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近五年来在师资培养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在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在队伍培养方面 主要工作 如下 : 每周坚持政治学习和教研活动,组织师德专题学习和讨论,学校建立了师德考评制度,倡导优良教风,评选师德模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师风形象。 教学督导责任层层落实,除了 学院有教学督导检查 和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外,系部还设有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通过组织随堂听课、教学调查、 学生评教、 开 展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动态,纠正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和督促教师树立认真负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 本教学团队中教师在师德考评中均获优秀等级。 高 水平人才的引进工作, 教学团队引进 今年来引进博士 1名,带动了教学团队的科研水平的提高。 ,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聘请企业技术员 承担课程教学任务,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提高 教学 团队中 “双师结构”和 “双师”素质的整体水平。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要有一 支 高水平的专兼职结合、理论和职业能力强的教 学团队。 我们 与南宁 强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以基地为依托,不仅聘请公司的张仲良、兰山等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承担课程的部分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参与公司产品的开发,同时,校内的专业教师也参与了企业项目的具体工作,锻炼和培养了专业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教学团队的宁爱民、廖威、罗芬、张存吉等老师都参加过企业的项目研发工作。 ,政策和制度保障 一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近几年,引进了大批年轻教师,为使他们能尽快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为他们配备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老专家作为导师,广泛深 入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是认真执行学院制订的新教师试讲制度、新教师实验室实习制度。 进行相互听课、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