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计数管特性的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如果放射源的活度合适,可用触发扫描示波器观察计数管输出脉冲波形,如图 所示。 图的横轴是扫描时间,纵轴是 脉冲信号幅度,由图可看出,在第一个大脉冲之后有一系列由小逐渐变大的脉冲。 在第一个大脉冲的宽度 tD 时间之内,计数管内正离子鞘离阳极还很近,管内电场较4 弱,即使有离子进入管内也不能引起放电,不会形成脉冲,因此称 tD 为死时间。 随着正离子鞘离开阳极的距离增大,管内电场稍有恢复,此时若有粒子进入计数管内,就能引起放电而形成脉冲,不过脉冲幅度很小。 随着正离子鞘越接近阴极,管内电场逐渐恢复,输出脉冲也逐渐恢复到大脉冲的幅度。 直到正离子鞘到达阴极而被中和,管内电场完全复原,输出脉冲也达到正常幅度。 见图中表示脉冲幅度的变化情形 ,其中 tD 表示计数管的死时间, tR 为恢复时间,此段时间有粒子进入计数管时,它可能产生脉冲信号,但其幅度较小。 实际上计数管不能计数粒子的时间一般大于 tD 而小于 tD+tR。 计数管实际不能计数的时间称为失效时间(或称分辨时间)。 失效时间除决定于计数管的结构和工作电压外,还与计数率的大小和定标器的触发 阈 等因素有关。 参考图中表示,如定标器的触发阀选为 V1,则对应计数管的失效时间为 t1,若触发 阈 选择为 V2,失效时间应为 t2。 由于计数管有失效时间,所以测量粒子数目时会产生漏计数,尤其是放射源活度较强时可能产生的漏计 数也多,一般需进行校正。 计数管失效时间为 t1,含意是当粒子进入计数管而形成脉冲信号后的 t1 时间内,即使再有粒子进入计数管也不能再产生脉冲信号即不能再引起计数,但也不延长失效时间。 若单位时间内进入计数管的平均计数率为 n0,而实际计数管测量的计数率为 n,那么可知漏计数为 100 ntnnn  ( 2) 由此可求出真正平均计数率 n0为 10 1 ntnn  ( 3) 测量计数管的失效时间 t1后,根据实际的计数率 n 即可求出真正的平均计数率 n0值。 一般计数管的失效时间约为 102μs,由此可估计漏计数的多少,根据 n0的大小和精确度要求决定是否要进行漏计数校正。 3. GM计数管的使用方法 5 GM 计数管用作射线探测仪器,要配合高压电源、定标器和输出电路使用。 高压电源提供计数管阳极和阴极间的工作电压;定标器用来记录计数管输出的脉冲信号数目;输出电 路由负载电阻和输出电容构成,计数管输出的放电信号在负载电阻上形成压降而构成脉冲信号,通过电容输出被定标器记录。 高压电源是通过实验仪器,应根据使用计数管类型的不同,选择电压调节范围适当、精度适当、电压读数指示明确的合适的电源。 参阅实验室提供的仪器使用说明书。 定标器是核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配合粒子探测器使用可记录脉冲信号数目,即可测量粒子数目。 具体使用方法应参阅实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