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召力,已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 党政一把手有强烈 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 党委书记及院长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近 20 年,学识丰富,视野开阔,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善于协调,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 ( 三 ) 综合水平实力雄厚 ,得到广泛认可 日照职业技术 学院 始终 坚定不移地 办好高等职业教育 ,确定了“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学院精神,凝结出“集思广益,求真务实,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校风,概括出“立德,乐学,慎思,敬业”的校训,并以 此引领事业发展。 11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成长工程”,制定出台了《新教师岗位培训实施方案》、《关于教师业务学习和进修的实施细则》、《关于教职工参加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暂行规定》、《“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关于教师顶岗锻炼的暂行规定》、《“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教师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采 取 “深造、锻炼、取经、引进、聘请”的方法,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逐步扩大。 目前, 该 院有 专任教师 617 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 教师188 人 ; 专业教师中, 双师型教师 297 人;兼职教师 213 人 ,形成了一支双师素质明显、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该院教师 发表科研教学论文 1536 篇 , 承担 的 国家、省级 科研项目 116 项, 有 87 项 通过鉴定, 15 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 项通过省级鉴定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良好的实 训 条件 促进发展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不断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建设了 5 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大楼, 建起 15 处技能训练中心;建设了水产养殖实习基地、恒基建筑有限公司、山川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和学院服装厂等校内生产性实 训基地;与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 、 日照港 集团 、 联想集团、 日照钢铁 集团 、五征集团等110 家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建设 了 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2 该 院 创造了两个第一,一是引进了我省高等院校最大的一笔外国政府贷款改善 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和食品加工 技术 等专业 的实验实训条件 —— 奥地利政府贷款 482万欧元 ,我省 财政厅 为其 担保 ;二是接受了 我国 高等职业院校规模最大的 一次国外 教学设备捐赠项目 ——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向 该 院捐赠 18 个车型 50 辆、总价值达百万美元的汽车及发动机作为实验实训设备 , 现代 汽车 集团在华相关企业也向 该 院捐赠整车 12 辆 、 发动机 32 台 、汽车 零部件 180 件套。 2020 年 4 月 18 日 该 院 与韩国现代 汽车 集团合作建立的 现代汽车人才培养基地 —— 现代汽车学院 挂牌 成立。 该 院始终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学院发展活力和后劲的重要措施来抓,与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人才培养、共享实训设备等方面灵活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形成了“校内设厂、厂内设校 ,校企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立起了机构健全、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机构和质量监控体系,设立了 15 个 二级学院(部)。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具体分为学院、二级学院(部)、教研室三个管理层面。 围绕教学管理这个轴心,已 形成校企合作开放式办学体制、学生管理针对性体系、后勤服务社会 13 化体系、教师科研服务激励体制,构成了该院内部科学系统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该 院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由教学督导室组织的教学检查监控网络、由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评教监控网络、以教学 课件 上网为主要形式的公众监控网络。 督导室全过程对教学环节进行督导,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质量综合检查。 教务处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学 生可以通过网络评教系统对教师进行评价,再由教务处综合分析。 所有教师教学 课件 通过网络公开,学生通过网络既可 以 自主学习,也可以对教师教学准备情况进行监督。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市场需要设置的 水产养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旅游管理 等 50 个专业,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4%以上 , 平均供需比 1: 3,一度达到 1: 6。 毕业生活跃在日照港 集团 、青岛海尔、青岛海信等 多个 企 业 中。 日照港集团公司、日照钢铁集团等一百多家企业每年定期到 该 院招聘人才。 毕业 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时间短,吃苦耐劳,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评价。 在 2020 年 6 月份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 14 院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上, 该 院做了《校企合作谋发展,广开渠道促就业》的典型发言。 ( 四 ) 教育改革深入扎实, 建设 成效 显著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1998年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 1999年成立了学院学术委员会和高教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论证,围绕“社会需要什么岗位,就设置什么专业;社会 需要什么技能,就开设什么课程;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学生”的指导思想,逐步建立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办学机制。 形成 了“ 校内设厂、厂内设校 , 校企互动 ”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开展订单培养,安排学生到相关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冶金技术专业 与 日照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定订单式培养协议,学生采用“工学交替”方式边学习边工作,实现“学院针对性安排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学生安心学习,不愁就业”、“企业节约人才培养成本,获得适用人才”的 三方共赢。 水产养殖和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带薪进行生产性实习,实习期间年薪突破万元。 15 该院 构建了 既相对独立又相互 渗透 的 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打破多年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老三段模式模式,采取了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 技术 课和 选修 课的教学模式,确定了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教学模块,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更加明确。 该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教学学时,根据课程模块设立若干独立实训环节,构建 了 与 理论 课程体系相呼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 五 )重视特色 专业建设 , 目标明确 合理 所有 专业 的设置与调整都 建立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 ,该院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的主导作用 , 按照职业基本能力、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业能力三个不同层次,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解。 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选定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三个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开设相应的支撑课程,进而确立核心课程,形成专业知识、技能与课程设置一一对应。 该院 不断改革,探索建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的课程体系。 一是课程综合化,以工作过程 为 主线整合课程,使学生综合能力 得以提高 ;二是课程模块化,将各种 课程分别编制成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差异的几个模块,各专业方向可以按照需要选择各种适用课程模块,再加上少量自己开发的课程,精心打造成专门的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 16 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建成 47 门院级精品课程, 7门省级精品课程, 2020 年我省推荐 1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组织教师参与了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的编写,出版教材 153 部,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面达到70%。 3.实践教学 该院 实施实践教学工程,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 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设了 168 个校内实验实训室、 132 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 , 强化产学结合、工学交替, 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 该院 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工程,创新职业素养教育模式 , 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充分发挥学院和企业的 作用。 组织编写了一套八部《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程》,内容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法律、历史、道德、礼仪、就业准备等方 面。 该 成果获得了 2020年 我 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我 省学生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 近三年 该院 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平均通过率达 90%以上。 近几年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 2020 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各 1名,三等奖 2名; 2020 17 年 在 我 省计算机技能大赛中有 81 名同学获奖; 2020 年 在 我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其中“电动轮椅”是参赛的全国组作品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高职院校作品。 ( 六 ) 强化 社会 服务 功能 ,影响广泛 深入 该 院设 有 继续教育学院,形成 了完备的成人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培训,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 面向日照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会待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短期技能培训。 2020 年 以来,累计提供各类教育培训 64000 余人次。 该院 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科技服务,“中华绒螯蟹海水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获 我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鲈鱼北方室外土池越冬实验”通过省级鉴定,被国家科委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指南项目;“半滑舌鳎人工种苗养成、促熟暨生态调控育苗技术研究”获日照市科技进步一 等奖,“星斑川鲽人工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为首的专家组鉴定,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院 专业教师 结合 自身技术优势,走出学院,面向企业,主动提供技术服务, 拥有 国家 专利 19 项。 水产 专业 师生常 18 年联系日照周边地区 101 家育苗厂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厂家解决鱼病防治、水质分析、育苗保苗的难题;建筑专业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学院建筑设计工作室 2020 年对外承接了198 项监理服务和平面设计。 该 院重视支教助教工作,几年来,以人力、财力、物力对口支持莒县洛河乡教育发展 ,多次组织为 莒县洛河乡 中小学捐赠图书、桌椅、电脑等教学用品。 今年 该院 有两名同学被选送赴青海省西宁市参加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20 年项目, 是我 省 高等职业院校 中唯一一所派出志愿者赴祖国西部志愿服务的院校。 该 院 积极帮助日照市工业学校、日照市农业学校、菏泽信息工程学校 进一步 发展,带动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日照广播电视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的发展,与其实现部分教学资源共享 , 先后有全国各地 100 多所中高等职业院校到 该院参观学习。 是“中国西部教育发展顾问学校”, 对口支援甘肃省民勤职业技术学校等 3所西部地区 中 高等职业院校 ,共享学院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免费为其进行师资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并派出教师帮助这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面向未能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19 三、建设内容 (一)指导思想 该院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20]14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20]16 号)为依据,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 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紧紧围绕 我 省和日照市“十一五 ”发 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结合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教 育人 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 等 职 业 教育体系探索新路子。 (二)建设目标 该院 经过三年 的艰苦努力 ,实现与日照地区水产业、临港工业、旅游业、建筑业、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等支柱产业以及鲁南经济带农产品加工 基地 、建材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建设的深度融合。 办学实力更强,特色更加鲜明,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 20 善和提升,成为鲁南经济带乃至 我 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中心。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带动 我 省鲁南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该院 成为 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成为 改革的模范,发展的模范、管理的模范。 该院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选择基础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 8 个专业和现代水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等共 12 个项目进行重点建设。 其中,水产养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6 个专业 申请 中央财政支持 建设 ;物流管理和旅游管理等 2 个专业和教师成长工程、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现代水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共 6 个项目 是 非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 (三)建设项目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 8 个重点建设专业 (群) 、 4 个公共建设项目,是基于鲁南经济带发展崛起需要而提出的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