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日的大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幸存地活下来”。 进一步理解上文“凄凉”。 联系下文“惊慌”,这群鸡经过日寇的“侵犯”,也已十分惊慌。 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 4 段。 1.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这段话主要写战士们怎么样。 2. 选择题: a. 战士们争着照料这群鸡。 b. 战士们宁愿吃个半饱也要把饭喂鸡。 c. 战士们进进出出要数一下鸡。 d. 战士们在天黑时总要关好鸡笼 门。 3.“照料”是什么意思。 从课文中找一找战士们照料鸡的句子。 4.分 3 个小组读 3 个句子。 5.这 3 个句子时按什么顺序写的。 圈出表示时间的词。 6.领读这一段 7.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鸡的。 七.作业。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八路军照料鸡,收藏鸡的原因。 体会人民军队爱人民、守纪律的好作风。 2.读懂开头和结尾,知道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理解“盼头”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复习: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2.导入: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有是怎样对待老百姓的鸡蛋的。 再文中 找出有关段( 5—— 7 段)。 齐读 5—— 7 段。 3.默读 5—— 7 段,想想每段说什么。 ( 1) 连起来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对待鸡下的蛋的。 ( 2) 当时战士们的生活很困难。 想一想,会有什么困难。 课文那一句话写出了困难的情况。 ( 3) 出示句子: 开饭时,每人能分到指甲大的一块咸菜,就算不错了。 读一读,你读后有什么体会。 ( 4) 战士们如此困难,为什么没有动老百姓的鸡和蛋。 4.这篇文章结尾有一个新词:“盼头”,想想这个词的意思。 人民为什么说“有了八路军,我们就有盼头啦”。 5.开头一段与这篇课文写的事关系不大,拿掉它,直接从第二段开始可以么。 讨论为什么,进一步加深理解“盼头”。 6.学了本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你懂得了什么。 7.作业 6. 口渴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读准下列多音字:“晃、倒、千、当、只”,了解词语重叠的几种形式和作用 2.能根据段落内容提示复述课文。 3.懂得空想再美,不能解决问题,凡事都要实事求是。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给本课多音字据义定音,辨析形近字。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 学过程: 一. 揭题导读。 听录音,课文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二. 自学质疑。 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读拼音,认清字形,想一想怎么记住这几个生字。 找出不懂的地方。 三. 学习生字、词语。 1. 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躺倒( ) 倒不如( ) dao dao 干渴( ) 干什么( ) gan gan 当然( ) 上当( ) dang dang 只好( ) 一只鸡( ) zhi zhi 四.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五. 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读。 2.分段指导。 每一段该怎样读。 你喜欢读哪一段。 最喜欢读哪几句。 3.指名读第 2 段。 想象:如果你就是那个赶路的人,走得又渴又累,会怎样想。 这些想法的句字怎样才能读出赶路人又渴又累的样子。 照读得好的学生齐读。 4.指名学生试读第 3 段。 读出恍然大悟的语气。 5.每个人挑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一读。 六.作业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每段的主要意思,并据此复述课问。 2. 懂得空想再好,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读读下列带多音字的词语。 躺倒 倒不如 干渴 干什么 当然 上当 只好 一只 二.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第 1 段写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补充。 2.讲读第 2 段。 自学,赶路人想了哪些解渴的东西,用“ —— ”线在文中划出。 归纳:赶路人想到了哪些解渴的东西,用一句话说说: 赶路人先想为什么小溪不从树下流过,又想到了冰冻绿豆汤,但是喝多了肚子胀,又想到了葡萄和大西瓜这些解渴的东西。 3.学习第 3 段。 这一段有几句话。 每句主要写什么。 连起来说一说。 理解句子含义:“实实在在能得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 文中“实实在在的东西”指什么。 什么是“最好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空想没有用) 4.赶路人喝到了水,解了渴,所以他 —— 齐读最后一段。 三.复述课文 1.想一想,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在课文哪一段。 经过是什么,在哪一段。 结果怎样,在哪一段。 2. 根据板书说一说这个故事。 四.作业。 做不倒翁 (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老师制作不倒翁的动作,并能选用恰当 的词汇、句子把这些动作表达出来。 2.能按做的先后顺序把制作过程有步骤地写下来。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介绍玩具:“不倒翁 ” 1.介绍玩具:为什么叫“不倒翁”。 (摆动) 2.这个“不倒翁”是什么样子的。 有趣吗。 二. 观察导写。 这个有趣的“不倒翁”是怎么做出来的,想知道吗。 1.交待观察方法:看老师拿了什么材料,怎样做的。 2.演示制作过程。 每做一步就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动作转化成语言,轻轻地说给自己听。 3.复现制作过程。 4.有看不清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质疑。 三.指导口述。 1.按提纲分 4 步说一说老师 做不倒翁的过程。 2.用上连接词连贯地说说 3. 同桌互说。 4. 指名说,评议。 7. 翠鸟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理解 18 个词语的意思 2. 能读懂课文第 2 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 并能背诵这一段。 3.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 14 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第 2 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 鸟的颜色写具体。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 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具体来介绍它的。 二. 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 三. 检查自学情况 四. 学习 两段。 1.指导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以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 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 2.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3.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 4. 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 5. 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 玲珑,而且十分美丽。 指读第 2 段,边听边标序号,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用 —— 划出有关的一句话。 用、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 6. 反馈、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鲜艳”时这句话的中心词。 7. 读 2—— 4 句: 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 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的好。 为什么。 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 2—— 4 句。 这 3 句与第 1 句是什么关系。 8. 小结学法,学习“学习提示”最后一句话。 9. 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 概括这两段意思 五. 指导书写 六. 作业。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掌握“疾”“锐”等 8 个生字的字形,理解“锐利”、“隐约” 等词语。 2.讲读 3—— 4 自然段,品词析句,体会翠鸟敏捷、灵活的活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 哪几个自然段写它的活动。 二.指读 3—— 4 段。 想一想:翠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用一个词概括。 翠鸟的行动敏捷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三.学习第 3 段。 从哪里看出它非得快。 圈出有关词。 (理解“疾飞” ) 他停在苇秆上的目 的是什么。 (等鱼) 读第 3 句话,把“注视”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哪一个更合适。 四.学习第 4 段。 1. 默读、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句字看出翠鸟捉鱼动作快。 2. 根据学生反馈的顺序学习句子 第一句:这句话主要写谁。 写小鱼的哪两个意思。 用什么词连接。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连。 为什么要写小鱼呢。 用句子中一词来回答。 (理解“锐利” ) 第二、三句:这两句主要些什么。 圈出其中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用换词比较的方法体会“蹬”、“叼”蹬 词用法的准确,体会翠鸟行动的敏捷。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第 4 句:这句话些什么。 能去掉吗。 为什么。 五.齐读 4 段,小结:这两段主要写什么。 六.指导书写:逃、锐、隐、约、荡、漾、壁。 七. 作业。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并运用“愿望”、“失望”三个词。 2. 复习巩固总分段式,背诵第 2 自然段。 3.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 5 段。 1. 翠鸟外形这么美丽,行动这么敏捷,“我”和小伙 伴中滋生一个什么愿望。 2. 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为什么。 3. 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 —— 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一个小小的愿望是什么。 4. 练习: 选词填空 —— 希望、愿望、失望,并说明理由。 5. 齐读第 5 段,思考这一段讲什么。 二.复习巩固总分段式。 1. 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一段话。 2. 填空: 这一段是用( )方法写的。 总起句是( )。 中心词是( )。 分述部分是从( )、( )、( )这三方面把翠鸟羽毛的鲜艳写具体。 3. 试背。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 翠鸟的外形时那样小巧玲珑而美丽,动作又是那样敏捷,所以引起了小朋友对翠鸟的爱。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鸟,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鸟,才使大自然显得那么富有生气。 我们不仅要爱翠鸟,还要爱其他的鸟。 三. 作业。 8. 山里的孩子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 能读懂课文 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 能背诵课文。 4. 培养学生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健壮”、“满山遍野”等词意。 2. 读懂课文第 1 自然段是 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 3. 有感情的朗读第 1 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欢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出示课题齐读。 二.交待学习任务。 1. 我们对山里还了解甚少。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山村的美丽,特别是山里孩子的可爱之处将会有一定的了解。 2. 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总分段式把一段话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三.自学课文,要求: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 想想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主要针对生字的读音掌握情况。 2. 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 样的。 句式 1:山里的孩子是。 句式 2:山里的孩子是 、 、。 五.学习课文第 1 自然段。 1. 指名读,思考: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 2. 学第 7 课时,我们是怎样读懂总分段的。 3. 用“ —— ”划出总起句。 用“ ..”圈出中心词。 理解“健壮”。 4. 为什么山里的孩子长的这么结实、健壮呢。 理解分述句。 齐读第 2 句,圈出动词,在练一练: 爬山 采树 拾松果 登蘑菇。1、节日的大街(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 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经部门经理签字批准。 附同经批准的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交至采购部。 S 公司董事会对固定资产采购合同重要条款进行审批,并授权总经理签署合同。 采购合同一式四份,且连续编号。 是 已记录的 采购订单 内容准确 固定资产:计价和分摊 由不负责输入采购订单的人员 比较采购订单数据与 支持性 文件(如 请购单)是否相符。 每月,财务部门应付账款记账员汇总本月内生成的所有采购信息,并与请购单核对
播和大报刊定期做广告外,还搞了许多赠品,如时钟、收音机、皮包、小刀、表带、纸牌、明信卡、唱片套等等,还有飞机场的行李推车、超级市场的购物手推车 —— 所有这些赠品均印上 了可 口可乐的商标。 可口可乐的广告官传可谓多种多样,技巧变化无穷。 其目的就在于树 立 商品和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经常保持与消费者的密切关系从而促进销售。 (三 )善用包装,巧于命名 可 口 可乐善于用其包装和巧妙的
搬呀。 ” (西班牙 ) 答案五: 蚂蚁甲:“我来。 ” (文莱 ) 答案六: 蚂蚁乙:“抱家里呀。 ” (保加利亚 )。
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5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HTML 是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缩写,发展到今天,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规范 —— HTML 规范。 它是构成 Web 页面的主要工具,是用来表示网上信息的符号标记语言。 在网上,如果要向全球范围内出版和发布信息,需要有一种能够被广泛理解的语言,即所有的计算机都能够理解的一种用于出版的语言。
D 以及高清播放设备上都采用该接口。 如果使用优质的线材和接口,即使采用 10 米长的线缆,色差线也能传输优秀的画面。 VGA VGA( Video Graphics Array)还有一个名称叫 DSub。 VGA接口共有 15 针,分成 3排,每排 5 个孔,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绝大多数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 它传输红、绿、蓝模拟信号以及同步信号(水平和垂直信号)。 使用 V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