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课堂(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 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 在 GPS观测量中包含了卫星和接收机的钟差、大气传播延迟、多路径效应等误差,在定位计算时还要受到卫星广播星历误差的影响,在进行相对定位时大部分公共误差被抵消或削弱,因此定位精度将大大提高,双频接收机可以根据两个频率的观测量抵消大气中电离层误差的主要部 分,在精度要求高,接收机间距离较远时(大气有明显差别),应选用双频接收机。 在定位观测时,若接收机相对于地球表面运动,则称为动态定位,如用于车船等概略导航定位的精度为 30一 100米的伪距单点定位,或用于城市车辆导航定位的米级精度的伪距差分定位,或用于测量放样等的厘米级 的相位差分定位( RTK),实时差分定位需要数据链将 两个或多个站的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到一起计算。 在定位观测时,若接收机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则称为静态定位,在进行控制网观测时,一般均采用这种 方式由几台接收机同时观测,它能最太限度地发挥GPS的定位精度,专用于 这种目的的接收机被称为大地型接 收机,是接收机中性能最好的 一类。 目前, GPS已经能 够达到地壳形变观测的精度要求, IGS的常年观测台站已 经能构成毫米级的全球坐标框架。 系统如何组成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 ( 1) 空间部分 —GPS卫星星座; ( 2) 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 3) 用户设备部分 —GPS信号接收机。 ( 1) GPS卫星星座 GPS工作卫星及其星座 由 21颗工作卫星和 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GPS卫星星座,记作( 21+3) GPS 星座。 24 颗卫星均匀分布在 6 个轨道平面内,轨道倾角为 55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