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bound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药品制造 【中国制药业迎来整合大潮】 《华尔街日报》近日撰文指出:面对外国竞争对手的强大攻势和政府有关质量标准的新规定,市场格局非常分散的中国医药业正在进入一波决 定性的整合大潮。 在规模达 100 亿美元的中国医药市场上分散着 3,000 多家本地企业,没有一家企业能控制着相当规模的市场。 商业咨询公司麦肯锡驻香港医药行业主管周天助说,中国大多数行业都有全国性的领先企业,但医药行业是个例外。 但是,由于希望加强医药行业竞争力的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新的质量控制标准,这种情况正在开始转变。 面对更加严格的质量要求和来自辉瑞、诺华制药等国际医药巨头的激烈竞争,一些小公司正被迫关闭或成为实力更强的竞争对手的盘中餐。 不过,对急于进入中国庞大的医药市场的跨国巨头而言,那些能存活下来的国内企业也有可 能成为他们很难对付的挑战者。 高盛驻香港分析师 John Tang说,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将出现大规模的整合。 多数企业到最后都会被淘汰。 中国医药企业在研发方面的预算很少,这一点跟跨国医药企业非常不同,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 许多企业不仅生产药品,还拥有自己的药店和分销网络,通过这些网络,他们将自己的产品销往医院,而医院是中国药品零售的主渠道,通过医院销售出去的药品占市场总销量的 80%。 另外,中国企业还可以以极低的成本生产仿制药。 按照不同药物种类和企业类型统计,外国制药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总销量中占 10%到 20%不 等。 但据位于康涅狄格州法菲尔德的咨询机构 IMS Health 为,中国一流制药企业的销售增长速度要快于西方同行。 英国制药企业阿斯特拉捷利康亚洲区副总裁霍登 (Andrew Howden)说,这种情况使外国大公司反而显得很小。 在行业整合的同时,中国制药企业还有可能成为廉价仿制药出口商。 IMS驻上海分析师张也洪说,已有一些中国企业开始仿效印度著名仿制药企业如Ranbaxy 和 Reddy`s 在创业时期的做法了。 这些印度仿制药生产商花费了数年时间完善仿制技术,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及开发出高科技含量的药 品。 将 Anbound amp。 Information 本刊资料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是作为行业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而提供。 8 来,中国制药企业将成为令跨国公司畏惧的竞争对手。 有些跨国公司现在已对它们感到担忧了。 返回目录 【业界观点:中国医药产业迅速融入世界是当务之急】 在日前开幕的“ 2020 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传出消息:由于原创力弱、低价竞争,国内 4000 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近一半面临生存危机,绝大多数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占领。 对此,有关专家、企业家认为:中国医药产业迅速融入世界是当务之急。 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公司总经理艾良华表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新药的研发越来 越困难。 而且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没有优势。 因此,迅速做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扩大非专利药出口。 2020 年,全球非专利药销售400 多亿美元,基本没有中国药的影子。 多数中国企业只能出口“原料药”,利润不到成品药的 1/10。 中科院院士陈凯先分析认为,技术落后固然是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工艺以及服务。 对于药物研发外包, TVEA 制药高级主管库卡尼说,跨国医药巨头已将 40%50%的研发外包到发展中国家,然而,研发外包目前仍主要集中在印度。 药明康德公司国内市场副总裁张朝晖对此表示,我们的差距不在人才、设备 ,关键是“细节决定成败”。 张朝晖举例说,按照国际外包服务惯例,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不同项目组所有资料必须分开,每个研究人员的笔记本在出办公室前必须封存,合同完成时整体归还发包方。 “管住笔记本看似小事,却决定了能否赢得信赖。 ”对于中药如何快速走向世界,绿谷药业董事长吕松涛表示,在全世界广开中医诊所,以医带药,将使中药快速走向世界。 绿谷药业制定了一个计划:年内将在全球开设 100 家中医诊所 (或中医保健中心 ),远期壮大到 10002020 家。 返回目录 【健康元参股金冠 电力“一石二鸟”】 据知情人士透露,健康元全资子公司 —— 深圳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日前出资5650 万元,收购了深圳市风雷投资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 深圳市风雷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电力行业投资,目前已持有焦作金冠电力有限公司部分股权。 对此,健康元董秘邱庆丰表示,健康元确已间接持有焦作金冠嘉华电力公司 29%的股权。 邱庆丰所说的焦作金冠嘉华电力公司,正是健康元收购深圳市风雷投资有限公司后增资 7730 万元并更名的那家焦作金冠电力有限公司。 之前,深圳市风雷投资有限公司共持有焦作金冠电力有限公司 20%的股权。 这显然与朱 保国此前关于健康元不会投资公司主业医药业以外的产业的说法有很大出入。 对此,朱保国解释说,“参股电力公司并不意味着健康元向多元化拓展。 此次参股电力公司主要是为了配合公司即将上马的新医药项目。 ”朱保国说,健康元及旗下全资子公司天诚实业公司准备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投资总金额为 亿元人民币用于生产 1000 吨的 7氨基头孢烷酸。 由于这个项目投产后将大量用电,能否解决电力供应将会是“氨酸”项目成败的关键。 安邦分析师认为,健康元参股电力公司实际上是“一石二鸟”,首先可以解决新项目的电力供应问题。 其次,目前中国 的电力供应情况十分紧张,电力行业正在成为高回报行业。 相反,目前的医药企业很多都面临利润下降的问题。 健康元此举无疑是在投石问路。 希望能够在电力方面找到新的盈利点。 返回目录 Anbound amp。 Information 本刊资料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是作为行业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而提供。 9 【三九集团为了推进重组而自曝家丑】 三九医药日前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公司原公告 2020 年预亏 3 亿元,但现在经测算后将大幅提高,可能亏损达 亿元。 而三九发展也在日前公告表示,由于深圳商业银行上步支行与三九集团的债务纠纷,集团持有的 33,964,347股股票已全部被冻结。 据了解,三九 医药亏损额中,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对公司 2020 年度损益的影响增加到 30,213 万元,因公司各子公司业务发展方向调整等原因导致合并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造成损益为人民币 13,151 万元;此外,亏损问题还来自于公司重要参股公司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度的大幅亏损。 公告同时表示,对控股股东三九企业集团、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公司认为可通过三九企业集团的资产债务重组以及组合还款方案解决,因此将不计提坏账准备。 有证券分析师对此表示,三九药业公司的年报和半年报公布的财务数据分析显示,三九药业其他应 收款增加快速, 2020 年半年报超过32 亿元,同比增加 55%,虽然年报要到 4 月 28 日才公布,但可以预料,届时其他应收款还将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公司此次公告中,预亏的 亿中有 3 亿是因为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而计提的。 据了解,三九集团控股的三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很高,其中三九药业约 60%,三九生化约 62%,三九发展约 78%。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近期三九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三家上市公司均发布了预亏公告,这种“自曝家丑”的做法,也许并不一定是坏事,随着问题的不断暴露,一些原来潜在的债务问题和股东占款问题就会 逐渐地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三九重组的推进。 不过截止到目前,关于上海实业的合作消息除了掀起三九旗下三只股票波动之外,并无任何实际证据显示双方已形成明确关系,三九医药此前的澄清公告也表示“有接触无实质进展”。 返回目录 【双鹤药业欲打造三个“第一”】 双鹤药业近日公布 2020 年年报和 2020 年一季报。 在年报的“新年度经营计划”部分,该公司董事会提出了打造三个“第一品牌” —— “中国输液第一品牌”、“中国降压药品第一品牌”和“中国降糖药品第一品牌”的目标。 双鹤药业 202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因计提减值影响合并损益 17,998 万元,实现净利润 万元。 该公司还提出了 2020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7 亿元、净利润 亿元的目标。 这 亿元净利润的目标,已经接近双鹤药业 2020 年 亿元净利润的历史最好水平。 该公司一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实现净利润 3,345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大幅上升趋势。 该公司今日同时刊登的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称,由于公司经营改善及转让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股权收 益,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 50%以上。 双鹤药业 2020 年年报称,根据自查初步结果,公司自 1997 年 6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累计投入本金 34,500 万元,累计收回本金 32,500 万元,累计收回盈利 10, 万元,剩余盈利 3, 万元也已于 2020 年 1 月收回。 双鹤药业自 1997 年上市以来,先后在华北、华东、东北、中南、西北、西南建立了七个区域性大输液生产基地,其产能占中国大输液总体市场的 15%,该公司也因此成为中国大输液领域的龙头企业。 而北京医药集团与上海华源生命产业集团的战略 重组,更为双鹤药业大输液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高端平台。 双鹤药业的另一拳头产品北京降压“ 0 号”从 1977 年至今的 28 年间,累计 Anbound amp。 Information 本刊资料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是作为行业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而提供。 10 生产超过 30 亿片,约占国内降压药市场 1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人服用最多的降压药。 双鹤药业的糖适平产品则走了一条“走出去、引进来”的创新之路。 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双鹤药业将德国的治疗糖尿病的专利药品“糖。anbound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