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贡献。 了解《告台湾同胞书》和了解“九二共识” (1) 《告台湾同胞书》: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委员会发表;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2) “九二共识” : 1992 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政策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 : 不承认国民党同各国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然后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问题;“一边倒” :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3)意义: A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B 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 项基本原则; C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 在世界,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的情况 (1)日内瓦会议: ①时间: 1954 年 4月②地点:瑞士日内瓦③ 外交成就:推动会议进展 ,促成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的达成④ 地位: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2)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 ): ① 1955 年 4 月 ②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 作用 :扩大中国的影响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二课 )打开外交新局面 (20 世纪 70 年代 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 )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1)原因:① 20 世纪 70 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一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恢复: 1971 年联合国 26 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 3)意义:①说历史风云网 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 \人教 \人民版各课教案 \课件 \试题 \人物图文简介 \原始史料\趣闻轶事 \不同观点 \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三轮复高考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历史风云网 国内最早、最专业 、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 1)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①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 ② 1978 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撤军”。 ③ 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中日关系的改善过程: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申明。 1972 年中日建交(日本早于美国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8 年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 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 1)对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在国际上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局面,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 2)国际:有利于中国、美国、日本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 (1)改革开放后 ,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 (依据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2)独立自主政策的表现:不结盟 (3)中国与其他国家实行全方位 (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 、多层次 (不仅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也继续加强睦邻友好 ,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推向新的水平 ,还要继续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 ) 、宽领域 (政治合作、经贸外来、文化交流 )的交往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主要活动 ( 1)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 (两伊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 2)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3)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 4)作为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中国在地区性国际 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 1)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APEC);( 2)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1997 年,对东南亚金融危机采取“感同身受,同舟共济”的态度,确立面向 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3)加强与欧盟的合作;( 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2020 年在上海成立。 六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2020 年上海峰会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因为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 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第六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 、了解梭伦改革 : [基础 ](1)公元前六世纪初 (2)内容: a 废除债务奴隶制为自由民(平民与贵族); b 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 (3)意义:废除氏族残余,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了解克里斯提尼改革 : [形成 ](1)公元前六世纪末 (2)内容: a 划定 10个行政选区取代氏族关系; b 设立 500 人会议;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 陶片放逐法 (3)意义: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 、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伯利克 里改革: [黄金时期(鼎盛) ](1)公元前五世纪 (2) 内容: a 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 b 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c 500 人会议通过抽签组成并“轮值”执政; d 陪审法庭形成,主司法、监督; e 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扩大:参政、首席将军军政大权; f 公职津贴制度、观剧津贴 ( 3) 意义: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第二课)罗马法 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 1)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2)发展阶段:公民法:历史风云网 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 \人教 \人民版各课教案 \课件 \试题 \人物图文简介 \原始史料\趣闻轶事 \不同观点 \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三轮复高考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历史风云网 国内最早、最专业 、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前 3 世纪之前 ,仅仅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万民法: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民的法律 (国际法 ) 认识 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 1) 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为统治者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 2) 它维护奴隶制,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巩固基础。 ( 3) 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平等权利,具有一定民主性。 ( 4) 帝国还建立了大量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理解《权利法案》 ( 1)标志: 1689 《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2)内容 : ①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征税、拥有常备军 ② 议会定期召开、议员活动自由。 ( 3)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 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1)形成时间: 18 世纪前期( 2)地位: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3) 内阁 产生过程:普选下院议员→下院大选→(国王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内阁和政府成员)→(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制阁( 4) 内阁权力:对议会负责、控制立法程序( 5) 首相(政府和内阁首脑)权力:--行政权 理解美国《 1787 年宪法》 ( 1)原则: “分权与制衡” ( 2)内容: ①立法权--国会 : a国会实行两院制 (参议院+众议院) b 参众议院的选举规则 c 立法权归国会, 但需总统批准d 国会拥有宣战权 e 参议院对总统的任命官员、与外国缔结的条约有审判权 f 国会可用 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 g 众议院对犯有重大罪行或恶行的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文官提出弹劾。 ②行政权--总统 : a 元首、军、政首脑 b有权提名并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任命须经国会同意 ) c 直接领导政府,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d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③司法权-联邦法院 a 最高审判权 b 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的权力 c 对行政、立法行为,有审查权。 它认为总统或国会的法律、条约、政策“违 宪”,可宣布无效。 (划横线体现三权分立,楷体字体现制衡 )( 3)评价:性质 :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积极作用:②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③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 ④ 承认黑奴制,妇女、黑人、奴隶无选举权;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了解美国联邦 制的权力 结构 (1)国家 (联邦 ):使用全国的宪法和法律,联邦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外交、国防、战争、 货币和外贸)( 2)州: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州政府有一定自主权。 ( 3)作用: 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有避免了中央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5)( 1)行政权--总统、 7 年、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立法权-两院制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 9 年-间选); 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 2)意义:确立共和制度 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 1871 年)( 1)政体: 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2)权力机构:①行政权: 皇帝和宰相: a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权b 宰相:内阁首脑,主持帝国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②立法权: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 (上议院 ,最高权力机构, 首相为议长 );帝国议会 (下议院 ): 立法权。 实际受皇帝和宰相(行政权)的控制,如下院 法案须经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生效;议会无对行政监督权力( 3)评价: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第八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 1) 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矛盾日益暴露( 2)思想:傅立叶、欧文和圣西门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3)阶级基础: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 历史风云网 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 \人教 \人民版各课教案 \课件 \试题 \人物图文简介 \原始史料\趣闻轶事 \不同观点 \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三轮复高考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历史风云网 国内最早、最专业 、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理解《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 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内容:①阶级斗争的学说:充分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性;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③暴力革命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和政党学说;全世界无 产者联合起来。 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 ( - ) 及其意义 ( 1) 导火线: 1870 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卖国政策激起巴黎人民反抗。 ( 2)建立:① 1871年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 ② 建立 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 3)措施:①政治:摧毁旧国家机器,建立新国家机构(普选);②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加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 4)意义:① 性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实行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 学说③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④公社战士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精神永垂史册 (第二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1)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落后+社会矛盾尖锐+一战的激化( 2)二月革命:时间: 月;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功绩: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结果:两个政权并存(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后者掌握实际权力)( 3)《四月提纲》: 列宁提出(和平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4)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