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20xx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5 汤川秀树 194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汤川秀树(YukawaHideki, 19071981),以表彰他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汤川秀树是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于 1935 年在大阪写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发表在《日本数学和物 理学会杂志》上。 尽管这篇论文不够全面,但他有些重要的新思想极富有创造性,对未来物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95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核乳胶的发明 鲍威尔 195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布利斯托尔大学的鲍威尔( Cecil Frank Powell ,19031969) ,以表彰他发现了研究核过程的光学方法 ,并用这一方法作出的有关介子的发现。 所谓研究核过程的光学方法,指的是运用特制的照相乳胶记录核反应和粒子径迹的方法,这种特制的乳胶就叫核乳胶 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人工加速带电粒子 考可饶夫 瓦尔顿 195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哈维尔( Harwell)原子能研究所署的考可饶夫( Sir John Douglas Cockcroft ,18971967)和爱尔兰都在柏林大学的瓦尔顿( 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 ,19031995) ,以表彰他们在发展用人工加速原子性粒子的方法使原子核蜕变的先驱工作。 在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实验室出身的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考可饶夫和瓦尔顿是其中两位得奖比较晚的实验物理学家。 他们在 30 年代初设计和制造了第一台高压倍加器,并且成功地用之于产生人工核蜕变。 他们先是让锂蜕变为氦,后来又让硼蜕变为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成功不仅是由于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于有理论的正确指导。 这个理论就是伽莫夫 (G . Gamov)的势垒穿透理论。 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核磁共振 汤川秀树 鲍威尔 考可饶夫 瓦尔顿 16 布洛赫 珀塞尔 195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 (Felix Bloch ,19051983)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哈佛大学的珀塞尔 (Edward Purcell ,19121997),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及由此所作的发现。 1945年 12月,珀 塞尔和他的小组在石蜡样品中观察到质子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1946 年 1 月,布洛赫和他的小组在水样品中也观察到质子的核感应信号。 他们两人用的方法稍有不同,几乎同时在凝聚态物质中方法了核磁共振。 他们发现了斯特恩开创的分子束方法和拉比的分子束磁共振方法,精确的测量了核磁矩。 以后许多物理学家进入了这个领域,形成了一门新兴实验技术,几年内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相称显微法 泽尔尼克 195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泽尔尼克(Frits Zernike ,18981966),以表彰他提出了相称法,特别发明了相称显微镜。 相称显微镜是一种特殊的显微镜,特别适用于观察具有很高透明度的对象,例如生物切片、油膜和位相光栅等等。 光波通过这些物体,往往只改变入射光波的位相而改变入射光波的增幅,由于人眼及所有能量检测器只能辨别光波强度上的差别,也即振幅上的差别,而不能辨别位相的变化,因此用普 通的显微镜是难以观察到这些物体的。 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和 用符合法作出的发现 波恩 博特 1954 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德国物理学家波恩( Max Born ,18821970) ,以表彰他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对波函数所作的统计解释;一半授予德国海得堡大学的博特 (Walther Bothe ,18911957),以表彰他提出了符合法和用这一方法作出的发现。 波恩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从 1923 年开始,他致力于发展量子理论,年轻的海森伯当时是他的助教和合作者, 1925 年海森伯天才地提出其 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理论 ,波恩当即看到海森伯理论的表达 珀塞尔 布洛赫 泽尔尼克 波恩 博特 17 形式与矩阵代数 相一致,随后他和海森伯、约旦合作发表了长篇论文,以严整的数学形式全面系统的阐明了海森伯的理论。 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兰姆位移与 电子磁矩 兰姆 库什 195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的兰姆( Willis Eugene Lamb ,1913 ) ,以表彰他在氢谱精细结构方面的发现;另一半授予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的库什(Polykarp Kusech ,19111993),以表彰他对电子矩阵所作的精密测定。 兰姆在氢谱精细结构的研究中发现了兰姆位移;库什在精密测定电子矩阵中发现了反常电子矩阵。 两者都对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晶体管的发明 肖克利 巴丁 布拉坦 195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景山(Mountain View )贝克曼仪器公司半导体实验室的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 ,19101989)、美国伊利诺斯州乌尔班那伊利诺斯大学的巴丁( John Bardeen ,19081991)和美国纽约州谬勒海尔( Murray Hill )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布拉坦( Walter Brattain ,19021987) , 以表彰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晶体管效应的发现。 晶体管的发明是 20 世纪 中叶科学技术领域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由于晶体管比电子管有体积小、耗电省、寿命长、易固化等优点,它的诞生使电子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拨快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步伐,从而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库什 兰姆 肖克利 巴丁 布拉坦 18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宇称守恒定律的破坏 杨振宁 李政道 1957 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来自中国的杨振宁( 1922 )和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来自中国的李政道( 1926 ),以表彰他们对所谓宇称定律的透彻研究,这些研究导致了与基本粒子有关的一些发现。 宇称是描写粒子在空间反演下变换性质的物理量,有正负之分,若在空间反演下波函数不变,则粒子具有正宇称;若改变符号,则为负宇称。 离子系统的宇称等于各粒子宇称的乘积,还要乘上轨道运动的宇称。 如果粒子或粒子系统在相互作用前后宇称不变,就叫宇称守恒,它反映了物理规律在空间反演下的对称性。 1958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 切连科夫效应的发现和解释 切连科夫 夫兰克 塔姆 195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苏联莫斯科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切连科夫 (Pavel ,19041990),夫兰克( Ilja M . Frank,19081990)和塔姆( Igor Y . Tamm,18851971)以表彰他们发现和解释了切连科夫效应。 切连科夫效应指的是带电粒子在透明介质中以极高的速度穿过时,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光的效应,这是 1934 年 由切连科夫发现的。 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反质子的发现 西格雷 张伯伦 195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加州大学的西格雷( Emilio Segre ,19051989)和张伯伦 (Owen Chamberlain ,1920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反质子。 1955 年西格雷和张伯伦发现了反 质子标志着人类对反世界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狄拉克理论的一个胜利,也是人工加速带电粒子的努力所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196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泡室的发明 杨振宁 李政道 切连科夫 夫兰克 塔姆 西格雷 19 格拉塞 196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加州大学的格拉塞( Donald A . Glaser ,1926 ) ,以表彰他发明了泡室 . 泡室是探测高能带电粒子径迹的又一种有效手段 ,他曾在 50年代以后一度成了高能物理实验的最风行的探测手段设备 ,为高能物理学创造了重大的发现 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核子结构和穆斯堡尔效应 霍夫斯塔特 穆斯堡尔 196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霍夫斯塔特 (Robert Hofstadter ,19151990),以表彰他在电子受原子核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及由此获得的核子结构的发现。 另一半授予德国慕尼黑技术学院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州理工学院 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凝聚态理论 朗道 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苏联莫斯科苏联科学院的朗道 (Lev ,19081968),以表彰他作出了凝聚态特别是液氦的先驱性理论。 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原子核理论和对称性原理 维格纳 玛丽 戈佩特-迈耶夫人 延森 196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物理学家维格纳 (Eugene Paul Wigner,19021995),以表彰他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 格拉塞 霍夫斯塔特 朗道 维格纳 玛丽 戈佩特-迈耶夫人 延森 20 特别是通过基本对称原理的发现和应用所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物理学家玛丽 戈佩特-迈耶夫人 (Maria GoeppertMayer, 19061972)和德国物理学家延森 (),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核壳层结构方面所作的贡献。 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发明 汤斯 巴索夫 普罗霍罗夫 196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汤斯(Charles , 1915 ),另一半授予苏联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巴索夫 (Nikolay , 1922 )和普罗霍罗夫 (Aleksandr , 1916 ),以表彰他们从事量子电子学方面的基础工作,这些工作导致了基于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原理制成的振荡器和放大器。 1965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 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 朝永振一郎 施温格 费因曼 196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东京教育大学的朝永振一郎 (SinItrio Tomonaga, 19061979),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哈佛大学的施温格 (Julian , 19181994)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加州理工学院的费因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19181988),以表彰他们在量子电动力学所作的基础 工作,这些工作对基本粒子物理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196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光磁共振方法 卡斯特勒 196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的卡斯特勒 (Alfred Kastler, 19021984),以表彰他发现和发展了研究原子中 赫兹 共振的光学方法。 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恒星能量的生成 汤斯 普罗霍罗夫 朝永振一郎 施温格 费因曼 卡斯特勒 21 贝特 196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贝特 (Hans , 1906 ),以表彰他对核反应理论所作的贡献,特别是涉及恒星能量生成的发现。 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共振态的发现 阿尔瓦雷斯 196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阿尔瓦雷斯( Luis ,19111988) ,以表彰他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贡献,特别是发现了许多共振态,这些发现是由于他发展了氢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才成为可能的。 共振态是早先对寿命极端的一类强子的通称。 在研究原子核的三叔和反应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 共振 现象:当入射粒子能量取某一确定值时,散射或反映的截面突然变大,截面随能量的变化曲线和力学中的共振曲线完全相似。 用量子力学可以证明,这种共振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在该能量附近,入射 粒子于原子核结合成为一个亚稳复合核。 经过一定时间后者亚稳复合核衰变为末态粒子。 阿尔瓦雷斯把这类粒子称为共振态。 共振态和稳定强子一样具有类似的量子数,诸如自旋、宇称、同位旋、奇异数和粲数等等,只是它可以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 由于其寿命一般短到 1020s1024s,因此根据不确定原理,不稳定的粒子没有确定的质量,所以其质量的不确定度相当大,一般为几十到几百 MeV。 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分类 盖尔曼 196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加州理工学院的盖尔曼( Murray GellMann,1929 ),以表彰他对基本粒子及。1901年20xx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简介(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头,最不雅观。 用反桐木带皮烧成灰,再将胡桃烧成灰,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用黄蜡溶化,搅拌成膏状,每天傍晚涂擦到头上,白发自然会变成 黑发。 鸡蛋美容法 将脸洗净,取鸡蛋 1/ 4 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 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 20至 30 岁每周 2 次, 30 岁以上每周 3 次,蛋清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
少年白头,最不雅观。 用反桐木带皮烧成灰,再将胡桃烧成灰,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用黄蜡溶化,搅拌成膏状,每天傍晚涂擦到头上,白发自然会变成黑发。 鸡蛋美容法 将脸洗净,取鸡 蛋 1/4 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 15 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 20 至 30 岁每周 2 次, 30 岁以上每周 3 次,蛋清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
生了,它备有前轮驱动 、水冷发动机,具有舒适度高和实用性强等特点。 “高尔夫”的生产标志着一个新汽车时代的开始,同时是新一代轿车级别的代表,因此,同一级别的轿车产品又被称为高尔夫级别。 高尔夫车型成为大众汽车公司成功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这种结构紧凑的小型轿车由于充分考虑了用户的社会地位和年龄层次,很快在德国和欧洲成为最畅销的车型。 1991 年,通过收购西亚特和斯柯达
(朝代) 地理 学家。 2《答谢中书书》选自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 ,作者 陶弘景 ,字通明 ,号 华阳隐居。 3《 湖心亭看雪 》 选自 《 陶庵梦忆 》 ,作者 张岱 ,字 宗子 ,又字 石公 ,号 陶庵 ,又号 蝶庵居士 , 明末清初 (朝 )人。 4 此诗选自《 .陶渊明集 》,作者 陶渊明 ,名 潜 ,字 元亮 , 东晋 (朝 )人。 《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渊明
虽然你觉得你是新手或者地位比较低的人,但是你要勇于不耻下问,也要做到主动询问别人的需要,而不要等领导或者资深的同事对你表现出亲和,因为他们这样表现往往需要特别 的努力。 记得在别人不在座位的时候很热情地帮助接听与记录电话、接受信件、传递信息,对团队的同事与同学,提醒他们一些你知道的重要日程。 在征询了别人意见之后才进入别人的房间,看别人的书架或者室内物品,在经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用别人的电脑
拳置于下颌,两眼目视前方。 如下图: 要求:击打迅猛连贯。 擒敌拳 16 动 抱腿顶摔 二、抱腿顶摔 动作要领:左脚在右脚后垫步,左拳置于下颌,随即起右腿前蹬,右脚向前落步,上体前俯,成右弓步,同时两手前伸,与膝同高,掌心相对。 随即肩向前顶, 两手后拉置于腹前,两眼目视前下。 如下图: 要求:垫步前蹬快,抱腿顶摔猛。 擒敌拳 16 动 勾摆连击 三、勾摆连击 动作要领:左脚向前上步,左勾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