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bookoffreshmanseminarprogram新生研讨课手册新生研讨课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课程论文报告。 7. 成绩评定: 23 份集体制作的课程论文;合格,不合格 2 种成绩。 Handbook of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 16 课程名称: 国花、市花鉴赏 课程代码: SP079 开课院系: 农学院 任课教师: 申晓辉 开课人数: 30 学 时: 36 学 分: 2 开课周次: 2— 13 开课对象: 不限 课程简介 国花起着鼓舞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和热爱园林绿化的作用,全球已经有 100多个国家有了自己的国花,而中国是唯一没有确定国花的大国。 本课程分设 18个专题,介绍具有特殊历史或现实意义、文学欣赏价值高的国(市)花品种,如:日本樱花、英国玫瑰、荷兰郁金香、法国百合、美国月季(北京、天津市花)、加拿大糖槭、阿根廷木棉(广州市花)、韩国木槿、印度荷花等,同时介绍上海市花白玉兰、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 我国 62 院士倡议 “梅花、牡丹 ”作为中国双国花的理由将是本课程的一个教学重点。 本课程 是植物学、文学、历史等学科知识交叉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师生课堂讨论等 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诗词歌赋欣赏世界著名花卉植物,了解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花卉生物学知识和栽植养护技术,培养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提高植物识别和鉴赏能力,增强保护我国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资源的意识。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先后担任本科生“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专业系列前沿讲座”,以及硕士研究生“高级园林植物学”和“高级园林植物育种学”等课程,负责园林专业“科技创新( 12)”、“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课程,并曾担任 05级生农医药平台新生班主任。 主持完成国家留学 基金委、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中新生研讨课手册 17 国 加拿大”国际合作项目等。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一项,省部级二、三等奖多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农委项目三项。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基于研讨课的特点,主要是启发式互动教学,因此,本课程注重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其中出勤 30%、课堂表现 40%;课程结束时,以自己感兴趣的国花品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3000 字的课程论文,成绩为 30%。 出勤率低于 40%、课程论文抄袭者不得进入最终成绩评定。 Handbook of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 18 课程名称: 健康与植物 课程代码: SP085 开课院系: 农学院 任课教师: 武天龙 开课人数: 20 学 时: 18 学 分: 1 开课周次: 1018 开课对象: 不限 课程简介 人类 的 食品、营养、健康生活与植物紧密相关,植物是人类生命的依托。 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在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很多研究都离不开植物资源,近年来保健食品的发展为 植物资源与营养保健科学 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本课程的 教学安排 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 突出植物资源的营养成分和化学物质的药理活性,讨论植物毒素与食品安全、植物的营养和化学 物质与人的健康的关系、慢性疾病的植物营养选择、生命周期与植物营养保健、 植物资源安全与功能性 食品 等, 内容选择国内外的科研成果。 本课程 的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食用、医药用植物的基础知识,明悉植物与营养保健 的 最新发展,提高对今后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20202020在上海交通大学开设农产品储藏与加工学、作物育种学、植物资源与营养保健学三门,选课人数本科生 359 人,研究生54人, 2020获上海市白玉兰奖。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一项、重点项目一项、国家 86上海市 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上海市科委、农委重点项目多项。 获 2020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 2020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 1997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获上海科技精英提名奖。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课程内容包括( 1)植物毒素与食品安全 4个学时( 2)植物化学新生研讨课手册 19 物质与人的健康的关系 3个学时、( 3)慢性疾病的植物营养选择 4个学时、( 4)人的生命周期与植物营养保健 3个学时,( 5) 植物资源安全与功能性 食品 4个学时。 课堂开展相关的五个方面的课题讨论,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 突出植物资源的营养成分和化学物质的药理活性, 内容选择国内外的科研成果。 本课程计 18学时, 9个学时安排上课, 9学时安排 PPT讨论。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利用网络信息检索资料撰写论文 1 份,完成PPT作业 1份。 课题讨论分数 40%, PPT分数 30%,论文 30%。 Handbook of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 20 课程名称: 吃出美丽和健康 食物营养与健康研讨 课程代码: SP086 开课院系: 农学院 任课教师: 张少辉 开课人数: 30 学 时: 18 学 分: 1 开课周次: 311 开课对象: 不限 课程简介 张少辉 , 博士、 研究员, 1998 年 获得日本国鹿儿岛大学农学 博士学位, 乳与乳制品加工 专业。 1998 年至 2020 年受聘于日本国Tanishow食品开发研究 所研究员。 2020年至 2020年受聘于 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历任研发部经理、生产技术总监和总工程师等职务。 2020 年 7 月 加盟 上海交通大学 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先后主持和参与光明乳业、上海市和国家的应用技术开发和重大科技项目 6 项。 2020 年以来在 在国际乳业联合会( IDF)年会刊 , 中国乳制品工业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letter 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10余篇。 主持和参加 制定国家 、 行业 和企业 技术标准 10 多 项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吃与人的一生相伴,永不分离。 吃 , 对于人来说是最重要最大的事情了,所以说民以食为天。 传统意义上人们吃是为了活着。 活着就要追求健康、快乐、美丽、幸福和长寿。 这是一条很长的人生之路。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追求的是如何吃 得 更好,本课程从心理学、食物色彩与营养、人的消化和吸收等科学的 角度出发,讲授如何使人们的饮食生活更快乐,吃出美丽和健康。 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健康观念。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吃的学问;饮食心理;饮食文化;食物色彩与营养;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饮食安全;喝水的学问;喝酒的学问、吃出美丽和健康等 9个部分。 新生研讨课手册 21 通过讲授和实际饮食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懂得好的食物,均衡饮食,合理搭配,加上安全饮食,可以吃出美丽和健康。 过度节食产生疾病,造成病态的美。 饮食 +运动 =健康的生活方式。 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健康观念。 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讲授加研讨,以 人们饮食生活实际情况为例子,结合食物性质、营养、人的吸收与心情、美丽和健康的关系来讲解。 吸收低年级的学生参加。 启发新生兴趣,提倡主动参与意识。 成绩考评 : 参加研讨占 30%,作业与报告占 30%,课程论文占40%。 Handbook of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 22 课程名称: 生命的奥秘-生物信息学前沿研讨 课程代码: SP054 开课院系: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 魏冬青 开课人数: 30 学 时: 18 学 分: 1 开课周次: 210 开课对象: 生命科学相关专业 课程简介 人类来自非 洲。 人类迁移图何时绘制。 今人可活 1000岁。 基因可决定人的初吻年龄。 基因武器数年内问世。 中华民族是否基因安全。 你想了解吗 ?! 让我们一起研讨 ! 三年前基本完成的人类基因测序标志着基因时代的到来。 现在各种生物基因的测定,从病毒到水稻,陆续展开。 科学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基因数据库。 基因数据库和 蛋白质数据库是全人类的知识宝库,科学地利用这一宝库,推动中国生物学,医药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科学家的职责。 本人和一些 从事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学前沿研究的专家将与选课同学研讨生命起源、演化、 新基因的确定等生物信息学的重大前沿问题。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多年 从生物信息学的科研教学工作。 先后就职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计算与应用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 在美国、 加拿大学习工作达 20年。 迄今为止,发表论文 80 多篇,被邀参与 6本专著的有关章节的编写。 经检索, SCI收录文章 50多篇,累计引用 1350(其中 100 次自引 )。 近年来,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开展了抗 SARS和 H5N1药物设计工作,并开发了药物设计软件 SAMM. 设新生研讨课手册 23 计了 KZ7088 分子和一种八肽。 开展了对接、数据库搜索 和化学修饰等方面的工作,在国 际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 最近完成了八肽的合成和生物活性评估。 实验证明八肽制剂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强弱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半数有效浓度 (EC50)值为: 105 mg/ml,比其他药物小 2 个数量级,可以作为药物先导化合物(魏冬青,周国城,甘一如,杜奇石, “一种抑制冠状病毒的多肽及其衍生物” , 专利号: ZL2020 1 )。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老师讲授与学生课题调研,讲述,研讨相结合。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 发言情况打分。 Handbook of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 24 课程名称: 从细胞到分子 课程代码: SP016 开课院系: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 乔中东 开课人数: 10 学 时: 36 学 分: 2 开课周次: 213 开课对象: 生农医药的学生 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学习生物技术的兴趣。 主要讲述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动态、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凋亡研究进展、基因工程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信号传导、干细胞研究进展、免疫学与疾病检测等内容。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迄今为止共发表学术论文 90余 篇、其中被 SCI收录 20余篇,出版著作 5部。 指导博士研究生 13名,硕士研究生 22名。 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 14 项,现有项目 4项,经费50余万元。 教学设计及成绩评定方案 结合各讲座,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 考核以出勤和课堂互动( 30%)与研究报告( 70%)评定。 新生研讨课手册 25 课程名称: 神经科学前沿问题及信息学方法 课程代码: SP052 开课院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 梁培基 开课人数: 12 学 时: 18 学 分: 1 开课周次: 118(隔周) 开课对象: 对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交叉研究领域有兴趣或好 奇心的同学 课程简介 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最为复杂的系统。 神经科学的任务在于对大脑的工作机理进行研究,也就是对感知、行为、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心智过程进行探索。 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实验性研究始于 19世纪末。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人们对大脑即中枢神经系统的认识,主要基于对神经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功能以及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则称为 20 世纪下半叶发展作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而其在发展过程中,神经生物学不 断通过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引入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为其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课程主要通过神经科学最新进展的一些具体例子的介绍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信息科学方法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两者的有机结合对神经科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任课教师长期从事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交叉研究和教学。 目前主要从事视觉神经信息传递的生物学过程及信息编码特性方面的研究。 在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等学术团体任职。 并在多种国际国内专业刊物担任编委和审稿工作。 其研究 团队由具生物学、生理学、临床医学、物理学、自动控制、电子学等学科背景的人员组成,承担了国家 973 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Handbook of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 26 课题、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教育部专项课题等基础研究任务。 教学设计及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