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必修课-交际礼仪(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由此可以看出,讲究礼仪对个人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个人的形象。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因此学习礼仪 ,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地、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 四、改善人际关系 马克思说过“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 没有社交活动,人类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人们参加社交活动,多为调节紧张的生活,建立友谊、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广结良友、增长见识、获取信息。 现代化的社会对人们的社交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越发展,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社交的需要就会越显示出它的价值,而处在社交活动中的每个人的仪表、仪态及对礼仪知识的了解也变得极其重要。 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打交 道,就不能不讲礼仪。 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之外,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帮助于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礼仪与礼貌,用现代人的眼光,它是一种信息传递,它可以以闪电般的速度把你的尊重之情准确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对方,使对方立即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此同时,礼貌又反馈回来 —— 对方以礼貌回敬。 于是双方热情之火点燃了,支持与协作便开始了。 假如人皆如此,长此以往,必将促进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帮助人们 更好地取得交际成功,进而造就和谐、完善的人际关系,取得事业的成功。 五、塑造组织形象 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任何组织所刻意追求的目标,组织形象的塑造处处都需要礼仪。 比如:你想和某一单位联系业务,当你拨打对方办公室电话竟无人接或铃响五六声之后才有人接时,你会对该单位产生一种印象 —— 工作效率不高,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差等印象。 反之,当你一拨通电话,听到对方和蔼可亲的问候,得体的称谓,礼貌的语言,简捷干练的回答,热情的接待,你立即会有一种亲切之感。 组织形象常常是在不经意间体现并塑造出来的。 整洁优雅的环境,宽敞明亮、井 然有序的办公室,独具个性、富有哲理的价值观,色彩柔和的服饰,彬彬有礼的员工,富于特色的广告等,都会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礼仪则是通过组织员工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礼貌礼节、仪式及活动过程表现出来,它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基础工程。 任何不讲究礼仪的组织,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组织通过各种规范化的礼仪,还可以激发员工对组织的自豪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如松下公司创作了自己的“松下之歌”、“松下社训”,每天早晨八点钟,遍布各地的松下企业员工一起高唱松下歌曲,使每一名员工都以自己是松下的员工而感到光荣。 目前 ,我国的许多企业通过统一企业标识,统一企业服装,统一色彩等,塑造组织统一的社会形象,也使组织的员工自觉地维护组织的形象,组织通过开业庆典、周年纪念、表奖大会等仪式,激发员工对本组织的了解、 11 爱戴,加深感情,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可见,礼仪在塑造组织形象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六、建设精神文明 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都十分重视交往时的礼节礼貌,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如古人所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礼仪是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讲究礼节礼仪,注重礼貌是最基本的要求,它 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大厦起着基础作用,只有基础打得扎实,大厦才能巩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发展要和国际接轨,这些都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文明礼貌素质,才能造成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提倡讲究礼仪礼节,做到文明礼貌,必将有利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如大连市就是从礼仪教育入手,提高大连市民的文明素质,从而推动大连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 一度说脏话、粗话;乱吐口香糖; 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直接影响了大连市的对外形象和城市的整体美感,于是大连市精神文明办等部门开展了使用文明用语活动,大力倡导讲普通话,不讲方言土语,杜绝脏话、粗话;用“家园意识”整治乱吐口香糖行为,不吐口香糖从我做起,清除口香糖大家动手,组织市民上街清洗口香糖污渍;组织学校、居委会建立义务护绿队,教育市民爱护绿地,美化城市。 市民的良好行为和文明素养使这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更放异彩,精神文明之花随处盛开。 第五节 礼仪与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可分为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三个方面。 道德以善和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伪善等概念来规范着人们的各种行为,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道德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说服、诱导,以及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 礼仪与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 明确礼仪与道德的关系,不断提高道德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一、礼仪是人类社会道德自主的表现 礼仪作为现实生活中卓有成效的交往工具,在于礼仪的核心是建立在以礼为中心的道德规范上的。 (一 )礼仪蕴涵的礼 —— 行为规范 礼仪中蕴涵的礼,世指人的行为规范。 美国著名的礼仪学家,米莉• 波斯特在她的巨著《西方礼仪集萃》中这样讲:“表面上礼仪有无数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平易近人。 ”在西方人看来,礼仪是人的一种行为准则,其出发点是宽厚和体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更是强调其中礼的实质内涵。 从面上看,礼的意义似乎是指人事仪节,其中祭祀占据着主要地位。 然而从西周起我们就可以看到,礼的真正内涵在于谨慎自己的行为。 周初的人文精神是必须敬德,天上的神祗不是毫无保留地庇 护人类。 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可以凭自己的努力而影响天意。 在《诗经》中,以老鼠为喻,指责“人而无仪”,“人而无止”,“人而无礼”,连老鼠都不如,可见礼仪指人的行为规范。 在《左传》中,礼的内涵扩大了许多,“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礼后嗣者也。 ”礼包含了人类政治、宗教、社会各方面生活的规范。 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也是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规范。 (二)礼仪中蕴涵的礼 —— 人生规范 把礼从人的行为规范上升到人生规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理论成果之一。 春秋以后,礼学在孔子手中得到了放养光大。 孔子对礼最深刻的反 省在于他认为礼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道 12 德人格,或者讲礼是使人格道德化。 从孔子的礼学理论上看,人人践礼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的内在道德性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呈现。 最后成为一个完整自我的道德人格。 孔子要求每一个人的视、听、言、行都要合乎礼的规范,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能够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仁”。 礼之所以能够折射出人的道德精神,主要原因在于人的内在本性,本身就包含了实践道德的倾向。 在各种各样的礼仪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许多的礼仪行为常常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映射,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任何一种礼仪都离不开道 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见面时的礼节、称呼,会谈时的态度、言辞等等都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对此英国哲学家约翰• 洛克有过精彩的论述:“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他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敬和好感。 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夸、自负、无用、愚蠢。 ”“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他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凡是一个人能够受到人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但要具有力量,而且要优美。 „„无论办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美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悦。 ”这就是说,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人的高尚的道德修养,使他获得人们的尊敬和好感,实际上,也只有优良道德修养的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形式和可人的仪表风度。 《北京青年报》曾报道北京百货大楼已故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感人事迹,其中充分说明了这点,现摘录如下: 张秉贵 1955 年 11 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三十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 400 万人,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他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与本职工作密切联系起来,他认为‚站柜台不单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不但是买与卖的关系,还是相互服务的关系。 ‛‚一个 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外地人会说你那个城市服务态度不好,港奥同胞会感到祖国不温暖,外国人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文明。 我们真是工作平凡,岗位光荣,责任重大。 ‛ 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他升华为艺术境界。 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张秉贵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第九景‛。 张秉贵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容光焕发。 他认 为:‚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顾客见了才会高兴地买我们的东西。 特别是我们卖食品的,如果不干不净,顾客就先倒了胃口,谁还会再买我们的东西啊。 ‛他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 张秉贵一进柜台,就象战士进入阵地。 普通售货员一般早晨精神饱满,服务态度较好;下午人疲倦了,不太爱说话了,也懒得动弹,对顾客就容易冷漠。 张秉贵却不然,从清晨开门接待每一个顾客,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个顾客,自始至终都能春风满面,笑容可掬。 他到了退休年龄,体力明显不济,一上柜台还是表现得生龙活虎。 到了下班后,他却往往步履蹒跚。 同志们说他是‚上班三步并作一步走,下班一步变为三步迈‛。 看张秉贵工作,也成了许多人的享受。 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经常来欣赏他卖货。 这位老人对他说:‚我是因病休息的人,每天来看看您站柜台的精神劲儿,我的病也仿佛好了许多。 ‛一位音乐家看他售货后说:‚你的动作优美,富有节奏感,如果配上音乐,是非常动人的旋律。 ‛ 无独有偶,新时代的职业道德建设的楷模, “张秉贵”式的人物 —— 建设银行新疆分行储蓄员李向党,他爱岗敬业,苦练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十年如一日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把客户当亲人,视奉献为快乐,以善良和体贴赢 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敬。 高尚的职业道德促使李向党在工作中处处注意礼仪、讲究礼仪,记者写到:“柜台里的李向党总是在笑。 那是温暖的发自内心的笑。 顾客进门,他远远地送上热情的问候,老人他喊‘大爷’、‘大妈’;年轻人他称‘先生’、‘小姐’;接钱、递钱他总是双手托出;办完一笔业务,他必定要站起来,说声‘您慢走,欢迎您下次 13 再来’。 群众满意地说:‘让向党服务一次,简直就是种享受。 ’”由此可见,道德与礼仪是相辅相成的,讲究礼仪是高尚道德的体现,礼仪不是做作的、僵硬的模式,它的原动力来自高尚的道德。 二、礼仪与社会公德 社会公 德,是指一个社会中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借以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人类生活、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社会公德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它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人与社会关系的经验的结晶,是人们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为了共同利益而代代相传和不断完善的优良传统。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地区里,社会公德是相同的。 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与进步的共同要求。 社会公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反映人们共同利益的道德规范,如我国的“五爱”公德,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二是人道主义精神,诸如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尊重人权、保护妇女、儿童、老人、伤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世界和平,支持人类进步事业,实行人道主义救援等。 三是人类共同行为准则,比如:相互尊重,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规则,举止文明,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等等。 社会公德就象一个道德天平,时时刻刻都在衡量着社会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方可真正称为现代化的国家。 日本是个经济大国,也是高度注重文明的国度。 当 1997 年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时, 6 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 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 !”就因为没有一张废纸,令全世界惊讶。 1998 年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举行。 据报道,因为赛会方面的丑闻,日本数千名交了钱的球迷抵达图鲁兹赛场后 却无票进场,但他们不骂不闹,服从东道主的安排,在体育场内通过大屏幕观赛。 更令人感动的是,转播结束后,工作人员清理现场时,同样没有发现一点垃圾,所有的废物都被日本人自备的塑料袋带走了。 日本队在第二场比赛中以 0: 1 输给克罗地亚队后,在场的日本球迷一边流着伤心的眼泪,一边向法国工作人员鞠躬致谢,没有一个人泄愤闹事。 再看看中国,在国庆节升旗仪式后,人群散去,整个广场满地是废纸,被风刮起,四处乱飞;近几年来,我国某些服务行业采取国外的管理方式,设立了一米黄线,即某一顾客在购票、存款或享用服务时,后面的顾客应站在一米 线后,以方便每个顾客,并尊重保护每个顾客的隐私权,有效地保障顾客人身财产安全。 可是,目前的一米线很多形同虚设,这说明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屡禁不止,挤公共汽车、出口伤人、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见死不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