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无接触测量(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材位置,如果带材反射率较高,也可以不用线光源而改用白炽灯聚光照明。 物体厚度测量原理 微光测厚的基本原理是三角法。 如图 43 所示,利用一个摄像管来获取因板厚变化而引起 的激光像位置的偏移,从而测出板厚。 激光束经压缩后以 45。 入射测量平面。 放置参考平面时,激光束入射点 A在摄像管上的位置为 O,放上被测平板后,激光束入射点成像于 O180。 ,OO180。 =X。 则 与门 检测器 CCD 计数器 微机 显示打印 9 XOBABd  211 对于一个确定的测量系统 AB, OB 为定值,只要测出 X 即可得到 1d ,从而得到板厚XOBABdddd  21010 X O O180。 B A180。 d 0d 图 43 HeNe A 10 第二章 基本电路设计 第一节 传感器工作的定时驱动电路 图 21 为传感器正常工作的定时图,图中 RS、 SH均由驱动(见附图一)电路产生, RS为频率 1MHz时钟。 从图中可知  可用于有效光电元素计数前的复位, SH可用做单片机对计数值采样的选通信号。 RS 可用做计数脉冲,在 2560 个有效光电元素内有光照的元素其输出为高电平,借助于逻辑控制使 RS 脉冲输至计数器进行计数,而无光照的元素输出 为低电平则禁止 RS 脉冲进入计数器。 附图一为驱动电路,它提供 1MHz 时钟 RS 以及 SH 信号,其它部分为  PD3570D 正常工作提供需要的电源或者电平。 RS SH 4T  OS 2560bit 有效光电元素 4bit无效光电元素 4bit无效光电元素 图 21 第二节 信号处理电路 我在设计此系统时,选定以单片机为主要控制系统而单片机对其能够处理的信号 是有一定的要求。 由前述 CCD 工作原理可知, CCD 内部结构是 2560 个光电二极管构成有效光电元素,当有物体发出光照到 CCD 上时,被照到的部分光电二极管呈“ 0”状态,此时从 CCD中得到信号是如图 21所示的 OS脉冲。 、 OS 脉冲中含有高频信号、杂波信号、噪音信号等,且实际的 OS 信号全部位于“ 0”平上,故从 CCD中得到的信号不能直接用于单片机处理。 所以需添加一级处理电路,以用来对原始信号进行所必需的处理和适当放大,使之满足单片机接收信号的要求。 对于信号处理电路,我们的首要目的是按照控制功能是要求,进行所需要的处 理与转换,能够进行有效的放大,删除噪声,选取有用信号,输出能够被单片机系统所接受的信号,而且对于预处理电路,同时要求它便于放大、便于传输,并且有一定的精度,低噪声、抗干扰、有良好的线性和稳定性,对响应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为此设计的处理方案框图如下:(电路图见附图二) 11 OS 图 22 隔直电容 从 CCD 出来的信号有直流信号、有交流信号,为获取我们所需要的脉冲信号,首先要选择一个隔直 电容(也叫耦合电容)用来把支流信号滤掉,隔直电容(附图二中 C1)一般在几微皮法到几十微皮法之间,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传递交流,隔离支流。 由于一般的音频信号都可用 10 F 大小的电容隔直,故我们在此也选择 10 F 的隔直电容。 由于背景光线的存在,脉冲高电平并不等于“ 0” ;仍然存在微弱电压。 反相器 通常,人们比较习惯于处理高平信号,所以,经过隔直处理后,我们又加了一级反相跟随器(如图 23所示),使代表物体位 置的信号处于高电平。 本设计中,所有放大器均选择通用集成放大器,在日常的电路设计中,测量放大电路按元件的制造方式可分为分主元件结构形式,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单片机集成测量放大器三种。 前两种形式相比,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形式具有体积小、精度高、调节方便,使用更方便,但价格较贵。 由于考虑成本,我在设计中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这种反相器用的是常用的反相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如图 23 所示,因为这里只是利用放大器的反相作用,所以取 R1=R2=10K, R4=5K为补偿电阻,它决定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扰。 图 23 隔直电容 反相器 低通滤波 分压 低通滤波 平均电路 放大器 12 平均电路 经过隔直和反相后的信号,其低电平并不等于“ 0” ,而是高于“ 0”的某个电压值。 为保证处理的精度,需要把低平减为“ 0”或者负值,因此选用如图 24 所示电路。 从反相跟随器中输出的信号兵分两路,一路信号直接送入低通滤波,另一路信号经分压电阻降压并送入到同相电压跟随器,然后进行低通滤波。 经过处理的两路信号分别进入集成运算 放大的反相和同相输入端,使两路信号相减。 调节下一级集成运算放大器,同相端的电源,可以使输出的信号符合单片机的要求。 低通滤波 原始的 OS 信号其实是又许多较高频率脉冲组成的,当它被看成是一个脉冲时,很可能会存在一些更高频率杂波引起的毛刺,为除去这些毛刺,须加一级低通滤波器。 图 25 就是常用的低通滤波电路,它 允许信号通过的频率范围:即通带是从“ 0”延伸到某一规定的上限频率,只要合理选择 数据,使其上限频率符合要求,便可滤去高频杂波。 然而,由于前一级反相器的响应频率较 低,当信号从反相器中输出时,毛刺已经被滤掉了。 图 26 为放大器响应频率与其开环增益的关系,可知工作在此外的放大器相对于输入信号的频率是很低的,这就在无意中起到了低通滤波的作用。 因此,本电路中的滤波网络可以省去,在前一级反相器响应频率较高的情况下便可采用一低通滤波电路。 图 2- 5 20lgA V/Db 100 反相放大 经过以上的电路,原信号 OS 已被基本改变 为如图 21 所示,只是其电压幅值不一定能够满 足要求,且很可能以被衰减,需要再加一级反相 放大器,适当调节整其增益,使之输出具有合适 幅值的电压信号,(放大器正相输入端的滑动电阻 0 外接,便于进行调整,以选择合适的幅值),并将 信号反相。 10 10 106 107 Hz 图 26 输出 被加强过的信号直接送入三极管,此处的三极管工作作开关状态,它的作用是把信号转换为标准的高低电平信号。 例如,当输入三极管的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极管截止,集电极输 13 出电压被上拉到 VCC,一般取 VCC=+5V。 相反,当输入三极管的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集电极输出电压被下拉,接近于零。 如图 27 所示,在三极管的发射结,接了一个二极管,它的作用是保护发射结。 当三极管输入电压为低平时,如果幅度过低,则加在发射结上的反相电压过大,有可能会将三 极管击穿。 接入二极管后,三极管截止时,二极管导通,致使加在三极管发射结上的反相电压仅为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以便可保护三极管。 相反,当三极管导通,二极管截止时,三极管发射结的导通电压也可以保护二极管不被击穿。 图 2- 7 14 第三章 控制电路及微机系统 控制电路及微机系统说明 附图三为 CCD的输出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8031 除 CPU 外还有两个定时 /计数口,两个外部中断口,四 个输入 /输出口,一个串行口, 128 个字节的 RAM。 74LS373为地址锁存器,2764 为存放程序的 EPROM, 8155 为 RAM/IO 扩展器,也做计数采集接口。 4040 为 12 位二进制计数器。 因 CCD 所需的 RS 为 1MHz 频率,难以直接从 8031 的 T0 或者 T1口进入而计数,故而由 4040 计数再借助于 8031P1 口和 8155 PB 口采集,又因为最大计数值为 2560,故选择 12位即可, P0口即作数据口又作地址低 8位, P2作地址高 8 位。 输出信号 OS 与一基准电平经 339 比较器进行比较,对应于有光照的光电元素 OS 为高电平, 经 339 后也为高电平,因此 RS 时钟无法进行计数。 4040 的计数值实际反映了有光照的光电元素数量。  经4050缓冲 /驱动后用于对计数器复位。 SH经 4050缓冲 /驱动后接 8031的两个定时口用作 8031对计数值采样的选通信号。 T0、 T1均设定为计数方式, T1 设定值使其接收一个脉冲就产生中断。 (不采用 INT0 来完成这一功能是由于 SH 脉冲亮度不够,难以产生中断), T0用作对采样次数计数。 图中 K 键为手动复位清零键,用作调试用。 RST/VPD 从高电平变为电平时,单片机将从 0 号单元开始执行程序,另外该 31 脚还具有复用功能。 只要将 VPD 接 +5V 备用电源,一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