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奥美有情--一位女性企业经营者的酸甜苦辣告白(doc141)-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某些书则可交专人先行拜读。 常常在这时候,我就想起法国那位为了做读书电视节目《猛浪谭》而苦读 15 年的主持人毕佛。 我们的环境实在需要这样一个苦行僧来为普罗大众导读,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改造心灵。 年假即将到临,我不禁思索自己的承诺 —— 每年春节看一本洗涤心灵的好书;现实的自我 要放假了,沉潜心底的那位可要出来透气了 „„。 潮起潮落春去春回 我常 自言身为领导管理者,体内至少备有两部 “ 自燃发电机 ” ,一部激励别人,一部鼓舞自己。 1994 年 8 月,我们几位资深管理人员一起参加了亚太区奥美在新加坡举办的 “ 代理商领导力 ”电脑模拟训练。 顾名思义,就是透过电脑领导管理一个虚拟的广告公司。 大约五六个学员一组,假设自己是被调至某一国家的分公司新官上任第一年。 在 3 天内,每一小组必须同心协力作出高达二三百个难易不均的决策。 然后,再根据数项不同的评估基准,检视这家公司在一年后是否生意兴隆、是否具有创意声誉、员工是否快乐、新客户是否滚滚而来,以及是否赚钱 ? 3 天过程紧张刺激 ,一来必须把握时间做完功课,二来所作的每项决策都具有连锁效应,稍一不慎就可能降低评估项目的分数,甚至致使公司倒闭破产。 最令人称绝的是电脑游戏中所设计的问题百态,活生生就像现实环境的翻版。 我最记得第一道问题:公司有位稍微智障的行政人员,因故丢掉他的机车〖 ZW(〗指摩托车。 —— 编者注〖 ZW)〗,身为新老板的你,是否愿意出钱购买一部新机车给这位收入微薄的员工 ?或你要采取不同的做法 (当然有不同答案供选择 )? 我们那一组的成员年龄有些差距,年长如我者,主张新主官上任所作的第一件决策极具代表意义,再加上该名员工出身贫寒 ,公司理应照顾。 年轻的学员则有不同的见解看法,令我有机会一睹新血轮的管理灼见,一阵热络开放的辩论后,我们决定购买机车给员工。 事后,从别组得到,如果采取不同做法 (即不买机车给员工 ),员工在日后会发生车祸并导致公司重大损失。 不同的决策均有对应的剧本等着上演。 那一年的电脑训练让我获益良多,其中最大的学习莫过于一个领导管理人员做决策时,必须具有持续一致性,不仅确保决策品质的一定基准,同时也可防止员工陷入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的恐惧感。 此外,我也深记于心:领导管理人员遇到棘手难题时,应当适时适地亲自处理解决,而非假借授 权之名托倚他人。 虽然在工商企业界,我们常说领导管理的才能绝非与生俱来 (一方面是学者专家不时在安慰世人:这是可以培养学习的能力 ),但却不得不承认它和每个人的性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的人因为个性特质,在展现若干能力时特别得心应手,有的人则相对的事倍功半力不从心。 在我看来,最基本的是身居要位的人要有透彻的自知之明,深谙自己的极限,同时宽宏大量懂得欣赏旁人的长处,容许对方展现才华。 必要时,更要适时借重周遭人才来辅佐不足、弥补缺陷。 一般而言,一个领导者最起码必须从事三方面的工作: 带领团队,达成所设定的任务。 建立团队精神,并维持团队士气。 发展团队中的每个人,令其成长。 这三件事相互之间均有重叠,任务是目标所在,团队建立与维持士气是必经过程,而个人成长发展则是维系一切的根本之源。 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彼此的互动更深切影响团队表现的品质。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团队运作的过程绝对无法像 “ 公主与王子一样从此过着快乐的日子 ”。 它的演进充满变化,团员们的事业生命周期与其个人相关的生活变化,都会微妙地影 响团队的运作。 就算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也会面对春去春回潮起潮落的情境。 此时此刻,领导管理者绝对不能惊慌气馁、轻易放 弃。 以个人而言,我常自言身为领导管理者,体内至少备有两部 “ 自然发电机 ” ,一部激励别人,一部鼓舞自己,特别是在好像周遭一切都要弃你而去时,这部发电机可以使你呈现奋发图强的态度,影响感染和你拼斗的伙伴们。 在当今的工商社会,一个团队要表现卓越领先群伦,不仅必须把握时机迸发短期的爆发力,同时也要披荆斩棘培养长期耐撞力。 团队和人一样,如何保持团员们身心的最佳状况,永远是领导人面临的一大挑战。 青蛙窥浴,蝴蝶洗脸 —— 泰国丛林魔鬼营 “ 野战 ” 经验 终究,训练是专业培养的一个过程,个案更是虚拟实境的研讨项目,激情之后 的沉淀才是真正的学习所得。 一群远自亚洲各地奔波而来的人,从曼谷出发舟车劳顿地搭坐约 3 至 4小时的迷你巴士,抵达眼前这家座落在泰国芭提亚 (Pattaya)以原始平房小木屋 (Bunglow)著称的市郊旅馆。 我们聚集的目的是为了参加一项以企划为主题的训练课程。 虽然事前已被善意的警告过:这是一家迥异于大都会装置摆设的饭店,我还是十分惊讶地在树林草丛中找到自己投宿的泰式木屋。 用类似古人的门锁打开两扇木门与抵挡蚊子专用的纱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张躺在正中间嵌入地板内的大床。 暗淡的两盏床头灯、高挂屋梁目视下方的风扇、攀沿正 墙无所事事的白色大蚊帐、五个孤独悬在墙角上端的塑胶衣架、两罐冷静站在冷气机出口的杀虫剂 „„。 面对这百分之百原始的木质空间,我突然感受一阵无缘由的绝望感,大概是那张占屋宽 3/4 的 “ 地床 ” 令人触目惊心,让我觉得彷佛踏进暗无天日的密闭地域无处遁逃。 这是 10 多年来参加国外训练课程的崭新经验,第一次强烈地知觉住宿的周遭环境如此原始又这般的自然,连浴室都可透过镂空的木条看到屋外的树木蓝天。 大概文明生活过惯了,我和同伴们不免在上课之余相互交换木屋里的起居经验。 有的在冲浴时发现青蛙偷窥,有的在洗脸时察觉蝴蝶来访,有的甚至 在就寝时看见蜥蜴相伴。 层出不穷的丛林野趣,在紧凑的课程中增添前所未有的冒险气氛。 白天听讲晚上做功课,几乎是所有密集式训练课程不可避免的方式,连我们这些所谓的 “ 资深老贼 ” 也无法幸免。 事实上,参加这种区域性或甚至国际性的训练,除了在知识技能的精益求精,尚可经由与不同国度的人沟通中增广见闻。 虽然语言的障碍使人无法畅所欲言,尤其 当面对小组讨论中多数的英文为母语的组员时更是如此,但是从中学习文化相异的人如何思考解析问题,却是一件相当有意思的事。 时间一久,不知不觉中也发现隐藏于肤色种族之后的人性,其实是放诸四海皆准 的。 譬如,长达 10 天的海外训练,同学之间几乎都会发生暗潮 汹涌的情爱事件。 然而短至 5 天的,就属不易燃物。 这种屡试不爽的洞察,多年来从未因训练的地点而有所改变 (然而学员的年龄愈长,罗曼史案件愈少 )。 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训练,可追溯至 10 年前奥美在伦敦举办的密集课程,长达 10天丰富紧凑的训练内容,将一群从世界各地前往的学员 “ 锁住 ” 在当年拍摄 007 的摄影棚里。 除了居住在伦敦的英国佬,没有人有交通工具可逃离现场。 那一年的讲师阵容雄厚,涵盖美国、英国、西班牙、澳洲等地。 无以计数的个案研讨埋伏四处,天天有小提案,每隔 三四天有中级案件,到最后一天则有一件非比寻常的大个案。 当时 “ 远走异乡 ” 的我,一方面自知语文不足,二方面视野经历有限, 10 天课程如临大敌,日日战战兢兢、夜夜焚膏继晷,再加上民族荣誉感作祟,我简直像闭门苦读的留学生。 还好,那年的大个案研究,我们那一组因为台湾地区女子有如电脑般熟读资料(“ 同学 ” 说的 ),提供不少策略性方向让大家讨论,最后并以第一名获胜。 事过境迁,想想当年也不过 5 组竞争罢了。 年少时的好强不服输可见一斑。 如今参加类似的训练,就算在泰国丛林中的 “ 野战 ” 经历,虽然仍会全神贯注,但早已养成一种兵来将挡水来 土掩的从容不迫。 终究,训练是专业培养的一个过程,个案更是虚拟实境的研讨项目。 激情之后的沉淀,才是真正的学习所得。 感同身受的小小意外 公司资深干部一趟花莲行,开完会临时起意到 “ 静思精舍 ” ,刹那间,大伙原本嬉戏的心情全被慑住了 „„。 每年第一季,一般跨国性的企业组织会择期择地召开各式的主管大会。 今年 3 月中旬,奥美集团就将世界董事会、亚太区董事会、亚太区年度总经理大会,三效合一全集中到风光明媚的里岛观光圣地举行。 地点固然浪漫轻松,但会议却慎重严肃。 新任甫过一年的亚太总裁,为人平和亲切,做事积极 有劲,强烈的企图心,带动整个网路使之活络不少,必要时,他也不惜摆出 “ 严重 ” 的脸孔,表明一切势在必行。 三天的会议马不停蹄坐无虚席, 里岛的休闲海滩和这群标榜 “ 大红精神 ” 的主管们似乎毫无相关,我们只是凑巧来此开会。 回台湾地区后相隔一周,我也偕同公司资深干部飞到花莲,如期举行一天半的主管会议。 平日公务缠身的大家好不容易可以远离办公室,虽然仍要开会讨论,但抵达细雨绵绵的花莲时,不免浮上一丝忙里偷闲的雀跃感。 虽然预期只是过夜一晚,但这群曾几何时都已结婚生子的工作伙伴,事前可是大费周章地安妥家人小孩的照拂 事宜。 有的因为害怕搭乘飞机,还得提前一晚起程坐火车前往。 所谓的资深干部,当然多指共事多年彼此熟悉的一群部门主管,平时各自在擅长的专业领域发挥所长,一旦离开固定的工作堡垒,换了个地方,一种难言的陌生感悄悄呈现了。 还好, 这种忐忑不安的尴尬情绪,在大家开口使用同样的作业语言时就顿然无形。 一天半的议程,虽然事先规划 —— 希望讨论多于报告,但仍因涵盖内容的多样而降低了互动争论的气氛。 然而,男女主管不分藩篱的热诚投入商讨 “ 国是大计 ” ,在使命感的笼罩下形成对行动计划的共识,无疑也是一种动人的感染力。 我们努力工作也不 忘努力玩耍。 开完会,虽然下着雨,我们仍然锲而不舍租了游览车,决定游它一趟太鲁阁。 太鲁阁不知走了多少回,每次因成行的伙伴不同而有迥异的感受。 这回可是公司的“ 老干们 ” ,大家心里都有数,旧地重游只是为了彼此有缘在此相聚。 平日负责行政的裘,一马当先权充导游,沿途中以专业的游览车小姐口吻,不时又虚又实地赞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乘客们也懂得投挑报李附和回应。 一路上,大家嘻嘻哈哈显得难得的糊涂。 游完太鲁阁,一群人临时起意再搭乘原车到慈济的 “ 静思精舍 ” 参观。 天色渐暗雨势不断,我们就冒然闯入清净的圣地。 刹那间原本嬉戏的心全 被那种质朴无华的崇敬信仰慑住了。 我是第一次前往,对慈济公德会因信仰所动员救世的力量与资源,早已敬佩于心。 而在瞥见了证严法师的书房一角,更是感动莫名。 回程途中,大家显得异常沉静,也许是身体走累了, 也许是精神正在反刍。 一趟花莲之旅,意外地承受许多感觉。 也许,严肃的企业体会议,本来就该制造令人感同身受的小小意外 „„。 在这儿工作充满乐趣 奥美广告公司最重视的企业文化,就是让员工 “ 有愉快的工作经验 ” ,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高难度的目标,就是靠团队 EQ 达成的。 奥美广告公司创办人大卫 奥格威先生,在他亲手所写的企 业文化中,第一段话就是: “ 一个工作的好地方 —— 有些人在我们公司工作了一辈子,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使他们在这儿拥有愉快的工作经验。 ” 着迷于如此单纯的企业理念,自 1985 年台湾奥美正式成立以来,我们就投入许多的心力与金钱,为了避免将此理念变成经营层光说不练的口舌之惠,我们想尽办法在功利现实的广告环境中,有计划地孕育这种看似轻松容易、做来却困难重重的组织气候。 首先,我们积极推广尊重个人、尊重创意的价值观,高阶主管必须以身作则,譬如动脑会议鼓励位阶最小的人发表意见;谈论创意时,主管不一定就是裁决者。 平日的工作习惯, 奥美容许某些程度的混乱,因为有些时候混乱是创意之母。 其次,我们有整理文字的好习惯,多年来奥美信守的理念,都能透过书面文件传承给后代。 最重要的是,我们也不忘将之融合于 日常的作业系统,毕竟所谓的企业文化是由许多东西组合而成 —— 传统、神话、仪式、习俗、习惯、英雄、特色和价值观等。 对我个人而言,台湾奥美的企业文化环绕在三大关键因素:人,知识,创造力。 我们 10 多年来所作所为,无不在提升这三大层面的竞争优势。 如果企业文化亦有如高曼博士所言的团队 EQ,那么我们一切的行迳,何尝不是试图增进奥美人的整体 EQ?虽然一路走来 历经诡谲多变的组织气候,我们却能在彼此扶持的伙伴关系下,克服万难继续前进。 藉此,且让我将奥美所作和提升团队 EQ 有关的活动,记载如下: 初进奥美的人都会接到一本名叫《你》 (YOU)的手册、若干书籍与一些用品。 《你》的内容包括提供公司附近可供用餐之地点,各子公司运作简介,重要政策与游戏规则,企业文化以及大老板的欢迎致词与远景说明。 如无意外,新人第一天都会接到主管的贺卡与小礼物。 当日中午并由主管安排有人与之共餐,因为我们认为每个人初进新环境的第一天,情绪多半紧张不安。 随后,新人们在三个月内,都会有来自不同单位 的学长照顾。 这种仿效校园中的 “ 学长制 ” ,目的就是协助疏导新人在新环境的情绪,使他们能尽速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中。 同时唯恐学长有怠工嫌疑,我们还举办最佳学长的票选活动,每季选出一名,学长的大名可以刻在特制的学长榜橱窗中,学长可申请公司小金额的财务辅助,请客吃饭悉听尊便。 至于带人的主管们,不分大小职掌,都有一本《人之书》 (The People Book)。 这本红册子汇集许多领导管理的知识与技巧,琳郎满目共十二大项,就算如我般的资深老贼,随手读来依然非常受用。 比方说,我们实施多年的 “ 下对上、上对下 ” 的评估系统,红 册子就提供若干相当实用的秘决。 传统的绩效评估中,员工很少有机会为主管打分数,在奥美,主管们也 要接受属下的评估。 不过,为了避免这种一年一度的大评估落入 “ 清仓大拍卖 ” 的厄运,我们鼓励双方平时就要多沟通,在回馈网路中增进互动机会。 以上种种,绝非所谓的管理新知。 只不过,我们心中坚持一个基本信念 —— 让奥美人在这儿工作充满乐趣。 当然,在大环境的冲击下,我们也经常陷入员工成就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