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金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通行业中去。 到 2020 年发展 50 个以上具有相当 规模和实力的农产品营销组织和行业协会, 60%以上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常年从事农产品运销的人员达 6500人以上,通过他们带动订单农业的发展,力争全市订单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 60%以上。 —— 农业科技发展目标。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0年,引进农林畜新品种 200个,推广运用新技术 120多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 95%以上,畜禽良种化程度达到 83%以上,建成 2 个科技治村和科技入户示范点。 到 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65%左右,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0%,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 80%,大宗产 品良种覆盖率达到 85%以上。 —— 农业社会化服务目标。 2020年,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到 2020 年, 90%以上的乡村建成比较健全的服务网络。 —— 节水灌溉目标。 2020年,新建改建干支斗渠 200公里,完成节水灌溉面积 5 万亩左右,常规节水 58 万亩以上。 到 2020 年,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 127 万亩左右,常规节水 65 万亩左右,高新技术节水 35 万亩以上,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同时,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东西两河灌区的进一步改造。 —— 劳务经济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培训农民 4万人次,输转农民 万人次,创劳务收入 13 亿元。 到 2020 年,实现城乡富余劳动力输转累计达到 4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 14 亿元。 —— 沼气能源建设目标。 2020 年,建成“一池三改”用户 2500 户。 到 2020 年,全市 90%以上农户使用上沼气。 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农村“二次创业”的主要措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要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六篇”文章。 (一)做好产业化 经营文章,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速绿色富农步伐 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有效解决小规模与大市场、农业比较效益低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农业深层次矛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现实途径和办法。 为了切实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破题,要突出主攻以下“四个关键”: 注重区域化布局,提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规模和水平。 特色农业商品基地建设是农业“一特两化”的基础,基地的规模决定龙头企业的规模。 要本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立足市场需求,发挥区域综合比较优 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行集约化经营,形成一批集中连片的优势产区,加快优势农产品的发展。 一要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上求突破。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优势明显的主产区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一方面,要依托龙头企业兴建农业基地。 采取“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模式,企业与农民签订合同,或者企业直接参与基地建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另一方面,要依托农户兴建农业基地。 支持农村中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 农户承租土地,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合股联合建设基地,提高特色产品的集约化生产水平。 通过不断地创新基地建设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啤酒大麦为主的啤酒原料产业、以舍饲养羊为主的养殖业、以优质饲草为主的草产业和以胡萝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四大基地,建设一批专业村、专业乡,形成特色经济格局,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啤酒原料产业,要以建立甘肃最大的优质啤酒大麦生产基地为目标,按照“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增强效益”的要求,在东西河灌区等土地面积较多的乡镇和地力相对较差的耕地上集中种植啤酒大麦,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肉 羊产业,要按照省上提出把我市永昌种羊厂建成“全国肉用种羊繁育中心”的要求,不断增强现有规模养殖示范户、示范村的辐射带动功能,依托千家万户大力发展以舍饲养羊为主的养殖业,尤其要抓好以永昌县肉用种羊场等为重点的优质肉羊基地建设。 要继续强化畜种改良,扩大养殖规模,优化畜群结构,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草产业,要依托国有农场、专业公司、专业大户发展商品牧草,进一步引导千家万户种草养畜,巩固提高草产业,以千家万户的种草推动养殖业的发展,防止草产业的大起大落。 蔬菜产业,要以建立西河地区重要的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目标,依 托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城关镇、焦家庄、双湾、宁远堡、朱王堡和水源等乡镇反季节蔬菜、高档蔬菜、精细蔬菜的种植面积。 后续特色产业,要以引进和推广优良新品种为重点,在西河冷凉灌区突出发展食用菌,同时,加快发展制种、洋芋、蛋奶、鲜食葡萄等后续特色产业,力争形成规模。 二要积极创建产地品牌,在形成品牌优势上求突破。 采取一个产品制定一个规划、选择一些重点生产区域和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配套技术、明确一个目标市场、制定一项扶持政策的办法 ,促进优势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真正形成 一批知名度高、市场份额较大的地方特色品牌产品,实现绿色富农。 同时,要加强基地科技教育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基地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要求;要加强基地建设的投资管理,由粗放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 注重集约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在实施农业“一特两化”中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 要坚持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突出大 (规模大、带动面大 )、高 (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 )、外 (外向型 )、新 (新产品 )、多 (多种所有 制、多形式 ),培育产业化的龙头。 一要突出培育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立足我市实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把培育扶持的重点放在特色农业的深加工上,积极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出口企业。 突出抓好我市现有的面粉、啤酒原料、食品、畜草等“四大”优势主导龙头加工业,市、县(区)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对经营机制好、科技含量高、产品有特色、发展前景好的外向型中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优先扶持,对列入省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用地优先安排指标,免交土地出让金,特别要重点扶持黄河麦芽、莫高麦芽、德赛羊业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 同时,围绕后续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洋 芋淀粉、以胡萝卜为主的脱水蔬菜和新建食用菌等贮藏、精深加工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 二要实施集团化战略。 在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挖潜改造的同时,运用现代资本运营手段,通过实施改组改制,引导协调一些规模小、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兼并联合,组建若干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增强综合实力、开拓创新能力、抵御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的能力,争取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三要坚持“大中小并举”。 把龙头企业发展与农业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瞄准国内外市场新发展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把培育、催生农业龙头企业与“ 扶强、扶优、扶大、扶特”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支持供销社、乡镇企业、国有工商企业、外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向农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发展龙头企业,力争“十一五” 期间,永昌县引进 2个全国 500强企业农产品加工项目,金川区引进 1 个全国 500 强企业农产品加工项目。 同时,要对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每年根据考核评价指标,对建立基地面积大、带动农户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和利税水平高的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奖励。 注重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 平。 要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优质、安全的无公害、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要制定完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其技术规程。 要在已制定颁布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原则,制定完善符合实际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使用准则,形成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相配套,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实现用标准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市场、引导消费。 同时,要开 展对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和引导。 把各类农产品系列标准形成生产经营者易懂易记的操作性文本,通过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和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农业标准化知识。 二要切实加强质量检测监管。 要按照优质、高效、环保和安全的要求,实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识制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的检查检疫和市场监管力度,从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全方位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经营, 尤其要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逐步实现市场检测向基地检 测、局部控制向全过程控制延伸, 切实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水平。 三要深入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要积极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发展壮大优质胡萝卜、西芹、花椰菜等绿色产品种植示范区的基础上,根据农产品标准化的实施要求,切实抓好啤酒大麦、金鳟鱼、优质肉羊、美国红辣椒、鲜食葡萄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小区建设。 同时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等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标准化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重点区域动物疫病应急防治工程,鼓励乡村建立标准化畜禽养 殖小区。 四要以标准化培育知名品牌。 针对我市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注册商标不积极,已注册商标的厂家打响品牌、保护品牌意识不强的实际,切实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及时注册商标,保护自己商标权和知识产权。 并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开发名牌产品,打开产品销售市场,通过品牌优势启动资源优势,扩大生产优势,创造经济优势。 同时,要加大产品品牌宣传力度。 市、县(区)两级政府牵头做好我市特色品牌宣传的组织和引导,新闻媒体要开设农产品加工的专栏或专题,鼓励 企业积极在省和中央的新闻媒体上做广告,提高我市优势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特别是要以有机、绿色、无公害为目标,把“德赛羔羊”产品培育成为全国名牌产品;把“羊肉垫圈子”发展成为甘肃传统名优小吃;把金鳟鱼、黑瓜籽、西甜瓜和胡萝卜等培育成知名品牌。 注重市场化运作,加快培育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市场是农业产业链条的终端,对整个链条起拉动作用,决定农业“一特两化”的规模和效益,搞活市场流通,是实施农业“一特两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条件。 一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 制界限,实行跨区域、跨行业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联合体等中介服务组织,鼓励支持它们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和运销服务,并在政策和信贷上给以优惠,在组织形式、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加以引导,帮助其逐步规范。 力争2- 3年内,村村建立各具特色和优势的行业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 通过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行业协会的服务联结、契约联结、资产联结等方式将产加销各环节联结起来,使农民种有计划,销有保证。 同时,要巩固、规范、完善行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规范农业 产业化经营主体之间的经营行为、价格协调、利益纠纷调节、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要积极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降低市场风险。 要把千家万户农民引进市场,必须加强对农民经纪人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经营素质,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通过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农民自己的流通组织,降低市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