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净水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压不应大于。  电渗析器的出水含盐量宜为 200~ 500mg/l,含氟量宜为。 ( 2)选择电渗析器的型号、流量、级、段和膜对数 ,应根据原水水质、 出水水质要求和设计规模选择。 ( 3)选择电渗析器主机时,离子交换膜透过率应大于 90%; 隔板应耐酸 碱,不受温度变化 ; 隔网厚度和孔眼分布应均匀,电极应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化学和电化学稳定 ; 上述材质均 要求 无毒。 ( 4)电渗析器应有频繁倒极装置,切换电极极性的同时改变浓、淡水水流方向, 应设 自动和手动倒极 两种 方式。 倒极装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及电流密度确定,倒极周期为 10~ 30min。 ( 5)淡水流量应按处理水量确定,浓水流量低于淡水流量,但应不低于 2/3 的淡水流量。 ( 6)电渗析器应采用可调的直流电源,变压器容量应为正常工作电流的 2 倍。 ( 7)除盐率下降时,应 停 机进行 酸 洗, 酸洗 液宜采用工业盐,盐的浓度宜为 ~ %。 酸洗周期 1~ 4 周 1 次。 8.Ⅰ、Ⅱ、Ⅲ型工程宜采用净水构筑物,其中Ⅲ型可采用组合式净水构筑物,Ⅳ型或Ⅴ型工程宜采用净水器。 工程规模> 1000m3/d 时 ,宜采用净水构筑物,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组合式 净水构筑物系常规净水工艺组合于一体。 工程规模< 1000m3/d 时 ,宜采用净水器(常规处理工艺组合于一体,材料钢结构)。 三、净化技术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 —— 粗滤和慢滤工艺介绍 城市水厂一般不采用粗滤和慢滤这两种工艺,但对于农村水厂有其特殊意义,管理简单,不必加药,两种工艺组合能取代常规处理工艺,在农村水厂有其推广应用前景。 粗滤:填料由砾石或卵石组成的滤池,称为粗滤池。 粗滤池有竖流式(上向流,下向流)和平流式。 选用池型应根据地理位置,山丘地区宜选用竖流式,平原地区宜选用平流式。 慢滤 池的特点:过滤时的水流速度很慢,另外在过滤初期存在一个称为成熟期的时间(滤膜的生成)。 水通过整个滤层面积速度简称滤速。 慢滤池的滤速为 ~。 新建慢滤池,是在连续运行 1~ 2 周后,才能出现清澈的过滤水,初始 1~ 2 周内,水仍然是浑浊的,这段时间称为慢滤池的成熟期。 成熟期是由原来的松散砂粒,变成一个发粘的滤层所需的时间,慢滤池的这一滤层通常称为滤膜。 滤膜形成后,使原来松散砂粒间的孔隙结构起了有利于截留悬浮固体、发挥微生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这种净化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藻类和细菌所分泌的酶可使交替脱稳 ,使之粘附在砂粒上,另一方面是微生物发挥了生物氧化作用,使一些有机物分解,加以去除,所以慢滤池不用加药,还可去除细菌等。 ( 1) 原水浊度常年大于 20NTU,低于 500NTU,瞬间不超过 1000NTU,可采用粗滤池(二级)+慢滤池,替代常规净化处理,工艺特点不必投加凝聚剂。 消毒剂 ↓ 原水→ 一级粗滤池 → 二级粗滤池 → 慢滤池 → 清水池 →用户 ( 2) 粗滤池设计应符合以下 要求: ① 原水含砂量常年较低时,粗滤池可设在慢滤池前;原水含砂量常年较高或变化较大时,粗滤池宜设在预沉池后。 消毒剂 ↓ 原水→ 预沉 → 一级粗滤池 → 二级粗滤池 → 慢滤池 → 清水池 →用户 ② 粗滤池设计滤速 ~ ,原水浊度高时取低值。 ③ 竖流式粗滤池二级串联时,一级上向流、二级下向流。 滤料表面以上水深 ~ ,保护高。 ④ 上向流粗滤池底部设配水室、排水管和集水槽。 配水室:使整个配水系统均匀地分布。 排水管:冲洗时只要打开快开阀(快开蝶阀),即可反冲洗。 ⑤ 竖流式粗滤池滤料宜选用卵石或砾石,顺水流方向由大到小按三层铺设。 上向流粒径分布:底部 16~ 32mm,厚 450~ 500mm;中层 8~ 16mm,厚度 300~ 400mm;上层 4~ 8mm,厚度 200~ 300mm。 ⑥ 平流式粗滤池是由三个卵石或砾石室组成 Ⅰ室粒径: 6~ 32mm、层厚 、池长 2m。 Ⅱ室粒径 8~ 16mm、层厚 、池长 1m。 Ⅲ室粒径 4~ 8mm、层厚 、池长 1m,底部设排水管,冲洗时打开快开蝶阀,隔墙配水孔。 ( 3) 慢滤池的设计 ① 适用范围 农村水厂的供水水源常年低于 20NTU,可考虑选用慢滤池,特别适用于在一些边远地区的村落或居民点,利用地形修建简易慢滤池。 经慢滤、消毒后即可作为饮用水。 原水经过慢滤后,出水浊度一般小于 1NTU(个别 ≤ 3NTU,慢滤池能很好地去除细菌、病毒、臭味和色度。 主要是由于砂滤料表面几厘米的砂层中截留一些藻类及原生动物(滤膜)。 ② 运行管理 慢滤池的生产率很低,运行 2~ 3 个月后滤料就可能被泥堵塞,需要人工将 表面 2~ 3cm 的砂子刮掉而补充新的砂子。 如果要重复利用砂子,则需用人工来清洗滤料,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大,这是慢滤池发展受限制的原因。 ③ 设计要点 1)布水应均匀:布水孔设计应符合规范要求。 按小阻力配水系统设计,开孔比宜为 1%(开孔比为配水孔眼总面积与过滤面积之比)。 2)应连续运行 3)滤速 ~ ,进水浊度高时取低值。 4)出水口设可调堰或出水管安装控制阀、流量计,控制滤速。 5)滤料采用石英砂,粒径 ~ ,滤层厚 800~ 1200mm。 6)滤料表面以上水深 ~ ,池顶高出水面 ,高出地面。 7)承托层采用砾石或卵石,自上而下铺设 5 层,粒径 1~ 2mm,厚度50mm,粒径 2~ 4mm、 4~ 8mm、 8~ 16mm、 16~ 32mm,厚度均为 100mm。 8)滤池面积小于 15m2 时,可采用底沟集水,坡度为 1%;面积较大时,可设置穿孔集水管,管内流速 ~。 9)滤池长度比为 : 1~ : 1。 10)其他应设附件,溢流管、放空管,滤池应分格,不少于 2 格。 北方地区应注意防冻等。 11)面积计算 VTQF . F —— 滤池面积 m2 Q —— 设计水量 m3/d T —— 工作时间 24h/d V —— 设计滤速 ~ 慢滤池有圆形和矩形,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 标准图图号为 . 2.常用混凝药剂的介绍 为了达到混凝作用所投加的各种药剂统称为混凝剂,按混凝剂在混凝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凝聚剂、絮凝剂和助凝剂,习惯上也常把凝聚剂称作混凝剂。 凝聚剂通常指在混凝过程中主要起脱稳作用而投加的药剂;絮凝剂主要指通过架桥作用把颗粒连接起来所投加的药剂;助凝剂则是指为改善混凝效果而投加的各种辅助药剂。 助凝剂按所起作用又可分为三类:用于调整水的 pH 值和碱度的酸碱类;为破坏水中有机物,改善混凝效果的氧化剂;为改善某些特殊水质的絮凝性能而投加的助凝剂。 ( 1) 常用凝聚剂:给水处理中常用凝聚剂见表 1。 表 1 常 用 凝 聚 剂 名 称 分 子 式 一 般 介 绍 固体硫酸铝 Al2(SO4)3 18H2O 制造工艺复杂,水解作用缓慢 含无水硫酸 铝 50%~ 52%,含 Al2O3 约 15% 适用于水温为 20~ 40℃ 当 pH= 4~ 7 时,主要去除水中有机物 pH= ~ 时,主要去除水中悬浮物 pH= ~ 时,处理浊度高,色度低(小于 30 度)的水 液体硫酸铝 同上 制造工艺简单 含 Al2O3 约 6% 坛装或灌装车、船运输 配制适用比固体方便 使用范围同固体硫酸铝 易受温度及晶核存在影响形成结晶析出 近年来在南方地区较广泛采用 明 矾 Al2(SO4)3 K2SO4 24H2O 基本性能同固体硫 酸铝 现已大部被硫酸铝所代替 硫酸亚铁 (绿矾) FeSO4 7H2O 腐蚀性较高 絮体形成较快,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