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星座总解(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斗七星那么一目了然。 我国古代把人马座这一区域的星分成两部分,南斗六星是斗宿,喀戎弓箭下边的星属箕宿。 斗是量米用的,箕是扬粮食用的,它们都是农具,常常并称。 人马座正对着银心方向,所以它里面的星团和星云特别多。 在南斗σ和λ两星连线向西延长一倍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小团云雾样的东西, 这其实是个星云。 在望远镜里看上去,它是由三块红色的光斑组成的,十分好看,被称为“三叶星云”。 人马座里的星云还有不少,比如在南斗斗柄μ星的北面,有个星云很像马蹄子的形状,因此被称为“马蹄星云”。 24 蛇夫座 蛇夫座是唯一位于黄道,却又不属于“黄道星座”的星座。 这是蛇夫座的星图。 从星图上看,蛇夫座活像是一口扣着的大钟,座里最亮的α星就是钟的顶端。 他和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通过这个办法可以很快找到蛇夫座。 蛇夫座经过黄道,并且横跨天赤道,而且还有一 部分浸在银河中,这在全天 88个星座里大概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了。 不过,蛇夫座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却是一颗肉眼看不见的星。 这颗星在蛇夫座β星的东边,视星等仅为 ,它是由美国科学家巴纳德于1916 年首先发现的,天文学家就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它为巴纳德星。 巴纳德星之所以为人所瞩目,是因为它有几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近”,它离我们太阳系只有 光年,是距我们第二近的恒星。 其次是自行大,一般恒星的自行一年还不到 1 秒角度, 牧夫座的大角算是自行比较显著的, 一年也才不到 2 秒,而巴纳德星的自行一年是 秒,这相当于只需 180 年, 它就可在天上移动一个月亮直径的距离。 这是人们已知的自行最大的恒星了。 有趣的是,巴纳德星现在正向着我们太阳系的方向运行,照这样下去,再过几千年,它就成了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了。 巴纳德星第三个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这颗恒星周围很可能有行星在围绕着它旋转呢。 25 巨蛇座 这是巨蛇座的星图。 你看,这条巨蛇的头部和尾部被蛇夫仅仅握住,中间部分成了蛇夫的腰带。 有一点值得注意,巨蛇座是全天 88个星座中唯一被分成两个部分的星座。 它的一半在蛇夫座的东面,是巨蛇的尾巴,沿着银河伸向牛 郎星;另一半在蛇夫座的西边,是巨蛇的头,紧挨着牧夫座和北冕座;巨蛇中间的部分,则被蛇夫座大钟的底部所掩盖。 巨蛇座内最亮的星也只有 3m,所以这个星座虽长,却并不怎么引人注目。 26 天龙座 天龙座这条大龙弯弯曲曲, 像个反写的“ S”,从大熊、小熊座之间一直盘绕到了天琴座附近,巨龙的头就在天琴座旁边。 只要连接夏季星座天琴座和天鹰座中的织女星和牛郎星,向北延伸到它们间距的三分之一处,就可以看见巨龙的头了。 这个大龙头是由四颗星构成的一个小小的四边形。 有趣的是,织女星是颗 0 等星,牛 郎星是颗 1 等星, 而这四颗星依次大体上是 5 等星。 你看,这个龙头还是初学者练习划分星等的范例呢。 连接大熊座北斗七星的第三和第四颗星,也就是γ和δ星,延长到间距的两倍处,那颗黯淡的小星就是天龙座α星(它只是颗 4m 星)。 别看这颗星现在不起眼,四千多年前它可尊贵得不得了 —— 那时,它是天上的北极星呢。 27 北冕座 北冕座位于牧夫座和武仙座之间。 在天琴座织女星和牧夫座大角连线靠近大角的地方,有一颗 星,它就是北冕座α星。 座内的七颗小星构成了一个美丽的华冠,这正是酒神送给阿里阿德涅的 新婚礼物 —— 那顶镶嵌着七颗宝石的冠冕。 28 飞马座 飞马座是秋季星空中十分重要的星座,了解了它,你再找秋天许多别的星座就方便多了。 这是飞马座的星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α、β、γ三颗星和仙女座的α星构成了一个近乎正方形,它被称为“秋季四边形”。 这四颗星除γ星为 3m 外,其它都是 2m星,所以这个四边形在天空中非常醒目。 更重要的是,每当秋季飞马座升到天顶的时候,这个大四边形的四条边恰好各代表了一个方向,简直就是一台“天然定位仪”。 事实上,它不单能定位,通过它我们还能找到不少别的星座的亮星呢。 比如说,连接飞马座γ星和仙女座α星,延长到四倍远的地方我们可以找到北极星,同样,连接飞马座α星和β星延长到四倍远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北极星。 因为到秋天时,北斗七星中的指极星在北方很低的天空,不太容易找到,在我国南方甚至根本就看不到。 所以,通过秋季四边形找北极星,还是很管用的。 另外,从飞马座γ星、仙女座α星一直到北极星这条线正在赤经 0176。 线附近。 通过这条线,可以大略地估算出秋季星空中我们感兴趣的天体的经度值。 29 英仙座 延长秋季四边形的对角线即飞马座α星和仙女座α星到两倍远的地方,有一颗视星等为 的亮星,这就是英仙座中最亮的α星。 从星图上看,英仙座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由η星开始,经过γ、α、δ、ε星,一直到ξ和ζ星所画的这条大弧线,人们称它是“珀耳修斯之弓”。 由大弧线两端的η星和ζ星连成的弦的中央是英仙座β星,我国古代称作大陵五。 如果把整个英仙座的亮星,想象成英武的珀耳修斯的话,大陵五正可以看做是他手里提着的,美杜莎头上那看一眼就会使人变成石头的魔眼,所以西方人又称它是“魔星”。 其实,叫它魔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亮度会变,忽明忽暗,简直就象是一颗神秘莫测的 魔眼。 大陵五的亮度变化非常有规律,每隔 2 天 20 小时 49 分钟, 它的亮度就从 到 然后再到 ,变化一个周期。 古代阿拉伯人把大陵五叫做“林中魔王”,可见,那时他们似乎就已经注意到它的变光现象了。 延长英仙座大弧线顶端的γ和η星到一倍远的地方,仔细观察,这里有一块模糊的光斑。 其实,这是两个疏散星团,由于它们离得很近,就像双星一样,形成了一个双重星团。 我们已经讲过两处的流星雨了 —— 狮子座和天琴座的。 英仙座也有一个流星雨,而且它是一年中最显著、出现日期最可靠的一个。 它的位置在大弧线的γ 星北部,每年 7月 27 日到 8 月 16 日出现,最盛期是 8 月 12 日。 只不过此时英仙座上中天的时候已经是早晨了,所以要想看流星雨,得再早一点儿,在英仙座位置比较偏的时候才合适。 30 仙女座 在讲秋季四边形时,已经提到过仙女座了(参见“飞马座”的星座介绍)。 构成这个四边形的α星是仙女座中最亮的一颗,从四边形中飞马座α星到仙女座α星的对角线,向东北方向延伸,仙女座δ、β、γ这三颗亮星(除δ是 3m 外,其它两颗都是 2m 星)几乎就在这条延长线。 再往前延伸,就碰到英仙座的大陵五了。 大陵五与英仙座α星还有仙女座γ星刚好构 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颗仙女座γ星是个双星,其中主星是颗 的橙色星,伴星为 的黄色星。 有趣的是,这颗伴星是个“变色龙”,从黄色、金色到橙色、蓝色,简直像个高明的魔术师一样变来变去。 仙女座中最著名的天体,大概要算是那个大星云了。 在仙女座υ星附近,晴朗无月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一小块青白色的云雾,这就是仙女座大星云。 这个星云早在 1612年就被天文学家发现了,但直到本世纪 20 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才彻底搞清,它和人马座中的那些星云完全是两码事, 它是远在 220 万光年外的一个大星系,所以它 的正确名称应该是“仙女座河外星系”。 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直径为 17万光年,包含 3000 多亿颗恒星。 它和我们银河系很相似,也是漩涡状的,也有很多变星、星团、星云等。 有趣的是,在它身旁还有两个小星系,它们一起构成了一个三重星系。 31 仙王座 仙王座处于恒显圈内,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它。 不过,这个星座中最亮的星也还不到 2m,所以要找到它并不是很容易。 延长秋季四边形中飞马座的α和β星可以一直找到北极星,在半路上有个五边形,这就是仙王座中的五颗主要亮星。 其中最亮的α星视星等为 ,由于岁差 ,在公元5500 年的时候,它将成为那时的北极星。 仙王座中最引人注目的是δ星,我国古代管它叫造父一(造父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善于驾驶马车的人)。 它也是颗变星,这是 1784 年首先发现的。 造父一的变光周期非常准确,为 5 天 8 小时 46 分钟 39 秒,最亮时是 ,最暗时为。 32 仙后座 仙后座位于恒显圈内,终年都可以看到。 向北延长秋季四边形的飞马座γ星和仙女座α星,有一颗明亮的 2m 星,这就是仙后座β星(沿着这条线再向北就可以看到北极星了)。 仙后座中最亮的β、α、γ、δ和ε五颗星构成了一 个英文字母“ M”或“ W”的形状,这是仙后座最显著的标志。 仙后座的“ W”与北斗七星隔北极星遥遥相对, 所以当秋季仙后座升到天顶的时候,北斗正在天空最低处,这时在我国南方甚至都看不见它了。 没有北斗,我们可以连接δ星和ε与γ星的中点,向北延伸,就能找到北极星了。 1572 的 11 月 11 日,也就是明朝的时侯,在仙后座突然出现了一颗在白天都可以看到的新星。 这颗星出现三周后,开始慢慢变暗, 直到 17 个月后的 1574 年 3 月,它才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这种突然出现“亮星”的现象,在天文学上称为“超新星爆发 ”。 (参见“金牛座”的星座介绍) 33 鲸鱼座 鲸鱼座是全天 88 个星座中仅次于长蛇座、室女座和大熊座的第四大星座。 延长秋季四边形的仙女座α星和飞马座γ星向南到两倍远的地方,这里有一颗 2m 星,它就是鲸鱼座中最亮的β星。 由于附近的天区再没什么亮星了,所以这颗星显得很醒目,非常容易找到。 鲸鱼座虽大,可也就这么一颗亮星,这个大妖怪的形象还真不太明显呢。 鲸鱼座的ο星(希腊字母“ο”读作“奥密克戎”)是一颗十分重要的变星,它最亮的时候能达到 2m,而它最暗的时候可以到 10m—— 这时就得用望远镜看了,因此西方人称它是“奇异之星”。 鲸鱼座ο星(我国古代称之为“蒭藁增二”)是人们最早发现的变星,那还是 1596年 8 月的事了。 可它后来逐渐变暗,两个月后就再也看不见了。 直到 1619 年 2 月,人们才再次发现它。 以后,它又逐渐变暗,几个月后就在茫茫星空中消失了。 又过了60 年,天文学家总算搞清楚了,原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