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国际田径专家谈长跑训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500~ 3, 000 米训练,第三年为 3, 000—5, 000 米训练,第四年为 5,000~ 10, 000 米以及 10 英里 (约 16 公里 )公路跑训练。 我还要告诫运动员,在第五年的训练中,跑距要逐步增加,即: 5, 000 米、 10, 000 米、 10 英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 我想强调的是,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水平的有氧代谢基础是多么重要。 也就是说,第一年训练每周要跑 30 英里 (约 48 公里 ),第二年每周要跑 40 英里 (约 64. 5 公里 ),第三年每周要跑 50 英里 (约 80. 5 公里 )、第四年每周要跑 60英里 (约 96. 5 公里 ),第五年每周要跑 80 英里 (约 129 公里 )。 维吉尔: 我建议用较短距离跑训练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和肌肉力量。 因为,长距离跑训练不可避免地导致肌肉速度和爆发力的降低。 兰德里: 16~ 18 岁将要成为马拉松跑选手的运动员应具有足够的耐力和长远的目标。 耐力是运动员完成大运动量训练所必不可少的。 每天跑 10~ 20 公里以上,而且一直要坚持到身体完全发育成熟。 较高的训练基础可以保证运动员在 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运动员也许在 18~ 20 岁时身体就完全发育成熟了,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还需通过长时间的磨练。 运动员的长远目标也是很重要的。 对教练员来说,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逐渐增加应与其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相一致。 运动员第一次全力跑马拉松的时间应推迟到 20 岁。 朗格:运动员开始专项马拉松训练应在 2l 岁以后。 我想告诉年轻有为的马拉松选手: 1.发展相对速度 (3, 000 米、 5, 000 米、 10, 000 米和 15, 000 米的速度 )并充分挖掘这些项目的潜在能力。 2.采用与年龄和发展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 过早地进行专门性训练容易导致较高的淘汰率。 3.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大强度训练负荷,以便发展身体和心理能力。 应注意:每周要保证 14~ 16 次训练课;采用非专项方法来发展所需耐力 (如游泳、越野滑雪、滑旱冰和水中慢跑等 )。 3.教练员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牢记马拉松运动员要比其它项目的运动员出成绩晚。 瓜尔达:在现代田径比赛中,马拉松已成为专门的比赛项目。 它不再是那些已失去专项速度的长跑选手的归宿。 从这点来看,未来的马拉松运动员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发展其一般耐力水平。 训 练量要逐年增加并循序渐进地发展高水平专项耐力。 在此基础上再保持一定数量的力量训练、越野跑、循环练习以及柔韧性练习。 那些有能力成为优秀马拉松跑运动员的选手应充分考虑到上述所说的一切,并交替进行公路跑和越野跑训练。 未来马拉松选手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们每年所完成的训练量,而且还取决于他们所完成的训练质量。 问:您对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循环训练和灵活性练习有何看法 ? 维言尔: 这种辅助性练习对所有长跑运动员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认为:大部分长跑选手都缺乏足够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弹性。 如果这些不能得到改善,那么,肯定不能提高长跑运动员的成绩。 霍威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