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 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应急监测 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信息发布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 、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安全防护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 1)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应急终止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应急终止的程序 (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⑴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 进行整改; ⑵ 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