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题数、浏览问题解决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 3)资源利用情况 学习者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及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是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通常这一优势都会被教师充分利用。 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对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说,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 这里的资源包括课程本身(通常是教师提供)的资源和互联网资源。 前者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问题 资源、电子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和信息,利用问题资源的浏览情况及电子图书馆资料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利用学习者向问题中心提交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讨论区或聊天室的发表情况以及在电子图书馆中发表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后者包括利用浏览器或搜索引擎来浏览互联网资源的情况等。 ( 4)作业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 作业的设计不能只强调对知识点的考查,注重对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 5)考试 考试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 对于网络学习来说,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 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改进意见。 对学习者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 式可以采用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 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由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 事实上,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 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手段的 最终效果只是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网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调整和提高教学的质量,网络教学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而不再是传递者,信息的传递主要由网络系统完成,网络与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仍然是主要的教学信息。 由于网络教学是师生异地,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在不同的地点学习,网络教学提供异步和同步的学习方式,单单一个教师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 因此在网络 教学中依据分工的不同把教师分为主讲教师和助教。 主讲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对学习过程进行组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上载、修改,对教学资源上载、修改。 助教主要是辅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课件的制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据教学目标给以解答。 与对学生的评价一样,对教师的评价也同样不能“一试定终身”。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师生交互程度、作业与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材料的提供和学生的考试情况。 具体有: ( 1)交互:对学习者是否关注,是否有效组织讨论区和聊天室的讨论,对学生 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学生,以及该教师的课的学生发言人数、发言量、发言时间,据此提供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参数、教学策略使用、教学组织情况信息以及提供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感兴趣程度的信息; ( 2)作业与答疑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合适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以及给予适当的助学意见,浏览学生所提问题的次数及回答的题目数,据此提供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的参数和对学生的疑难的解决程度的参数,系统据此在反馈系统中生成教师调整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程度的曲线; ( 3)教学活动的组织:用登录时间与注销登录时间来确定教师在 线教学时间,教师应能及时规范和调整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者的信息搜索与获取能力进行引导; ( 4)学习材料的提供:教师上载有效资源的数量,以此提供他组织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信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是否足够新,并且及时更新,据此来提供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与满足学习者需要程度的信息; ( 5)学生成绩:由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而来,这是对教师评价的参考指标,但不以此为准绳。 3.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网络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教师提供的网络课件,还包括教师提供的其它学习资料以及互联网提供 的巨大资源。 对网络课件的评价包括课件的内容、结构与导航、练习与反馈、技术、交互性等五个方面,这些信息可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由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填写。 ( 1)课件内容:是否适于网络教学,教学目标是否清楚、可以达到,内容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深度讨论,内容是否及时更新,用学生应用课件的次数和频率来作为课件是否符合学习者要求的依据; ( 2)课件结构与导航:导航是否合理、使用方便,页面超链接清楚一致,具有学习过程记录功能,便于学习者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学习者不至于迷航; ( 3)练习与反馈:练习设计有 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发展与策略、态度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