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试卷分类汇编07----立体几何2(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 D x y z H 第 15 页 共 55 页 56.(海南宁夏文 18)(本小题满分 12分) 如下的三个图中,上面的是一个长 方体截去一个角所得多面体的直观图,它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在下面画出(单位: cm)。 ( 1)在正视图下面,按照画三视图的要求画出该多面体的俯视图;( 2)按照给出的尺寸,求该多面体的体积;( 3)在所给直观图中连结 39。 BC ,证明: 39。 BC ∥面 EFG。 解: (1)如下图 (2)所求多面体的体积  31 1 2 8 44 4 6 2 2 23 2 3V V V c m          正长 方 体 三 棱 锥 (3)证明:如图,在长方体 39。 39。 39。 39。 ABCD A B C D 中,连接 39。 AD ,则 39。 AD ∥ 39。 BC 因为E,G分别为 39。 39。 39。 ,AAAD 中点,所以 39。 AD ∥ EG ,从而 EG ∥ 39。 BC , 又 39。 BC EFG 平 面 , 所以 39。 BC ∥平面EFG; 224侧视图正视图624GEFC 39。 B 39。 D 39。 CA BD第 16 页 共 55 页 57.(湖北理 18)(本小题满分 12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平面 ABC 侧面 11AABB . (Ⅰ)求证: AB BC ; (Ⅱ)若直线 AC 与平面 1ABC 所成的角为  ,二面角 1A BC A 的大小为  ,试判断  与  的大小关系,并予以证明 . 解:(Ⅰ)证明:如右图,过点 A 在平面 11AABB 内作 1AD AB 于 D , 则由平面 1ABC 侧面 11AABB ,且平面 1ABC 侧面 1 1 1A ABB A B , 得 AD 平面 1ABC . 又 BC 平面 1ABC ,所以 AD BC . 因为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 , 则 1AA 底面 ABC ,所以 1AA BC . 又 1AA AD A ,从而 BC 侧面 11AABB ,又 AB 侧面 , 故 AB BC . (Ⅱ)解法 1:连接 CD,则由 (Ⅰ )知 ACD 就是直线 AC 与平面 1ABC 所成的角, 1ABA 就是二面角 1A BC A的平面角,即 ACD , 1ABA . 于是在 Rt ACD 中, sin ADAC , 在 Rt ADB , sin ,ADAB 由 AB AC ,得 sin sin< , 又 0 2< , < , 所以 < 解法 2:由 (Ⅰ )知,以点 B 为坐标原点,以 1,BC BA BB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1AA a , AC b , AB c , 则 (0,0,0)B , (0, ,0)Ac , 22 1( , 0 , 0 ) , (0 , , ) ,C b c A c a 于是 22 1( , 0 , 0 ) , (0 , , ) ,B C b c B A c a   22 1( , , 0 ) , (0 , 0 , ) .A C b c c A A a    设平面 1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n x y z 则 由 1 0,0,n BAn BC 得220,0,cy azb c x 第 17 页 共 55 页 可取 (0, , )n a c 于是 0n AC ac AC > , 与 n 的夹角  为锐角,则  与  互为余角 . 22s i n c o s ,n A C a cn A C b a c      1221c o s ,B A B A cB A B A ac   所以 sin ,aac  于是由 cb ,得2 2 2 2 ,a c ab a c a c< 即 sin sin ,< 又 0,2< , < 所以 ,< 58.(湖北文 18)(本小题满分 12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平面 1ABC 侧面 (Ⅰ)求证:。 AB BC (Ⅱ)若 1AA AC a,直线 AC 与平面 1ABC 所成的角为  , 二面角 1A BC A的大小为  ,求证: .2 解: (Ⅰ )证明:如右图,过点 A 在平面 11AABB 内作 1AD AB 于 D,则 由平面 1ABC 侧面 11AABB ,且平面 1ABC 侧面 1 1 1A ABB A B , 得 AD 平面 1ABC . 又 BC 平面 1ABC ,所以 AD BC . 因为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 , 则 1AA 底面 ABC ,所以 1AA BC . 又 1AA AD A ,从而 BC 侧面 11AABB ,又 AB 侧面 ,故 AB BC . (Ⅱ )证法 1:连接 CD,则由 (Ⅰ )知 ACD 就是直线 AC 与平面 1ABC 所成的角, 1ABA 就是二面角 1A BC A的平面角,即 ACD , 1ABA . 于是在 Rt ACD 中, sin AD ADAC a ,在 1Rt ADA 中,1 1sin A D A DA A D A A a  , 第 18 页 共 55 页 1sin sin AA D  ,由于  与 1AAD 都是锐角,所以 1AAD 又由 1Rt AAB 知,11 2A A D A A B      ,故 .2 . 证法 2:由 (Ⅰ )知,以点 B 为坐标原点,以 1,BC BA BB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AB c c a, AC a , 则 (0,0,0)B , (0, ,0)Ac , 22( ,0,0)C a c , 1(0, , )A c a , 于是 22( , 0, 0)B C a c, 1 (0, , )BA c a =( 0, c,a) , 22( , , 0 )A C a c c  , 1 (0,0, )AA a 设平面 1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n x y z , 则由 1 0,0,n BAn BC 得220,0,cy aza c x 可取 (0, , )n a c ,于是 0n AC ac, AC 与 n 的夹角  为锐角 ,则  与  互为余角 222 2 2 2 2 2 2( 0 , , ) ( , , 0)si n c os | | | |()n AC a c a c c ACa c a c c a c         , 1 2 2 2 21( 0 , , ) ( 0 , 0 , )c o s ,| | | |B A B A a c a cB A B A a c a a c      所以 s in c o s s in ( )2    ,又 0,2,所 以 2 . 第 19 页 共 55 页 59.(湖南理 17) .(本小题满分 12分) 如图所示,四棱锥 PABCD的底面 ABCD是边长为 1的菱形,∠ BCD= 60176。 , E是 CD 的中点, PA⊥底面 ABCD, PA= 2. (Ⅰ)证明:平面 PBE⊥平面 PAB。 (Ⅱ)求平面 PAD和平面 PBE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 解 : 解法一(Ⅰ)如图所示,连结 BD, 由 ABCD是菱形且∠ BCD=60176。 知,△ BCD是等边三角形 . 因为 E是 CD的中点,所以 BE⊥ CD,又 AB∥ CD,所以 BE⊥ AB. 又因为 PA⊥平面 ABCD, BE 平面 ABCD, 所以 PA⊥ PA AB=A,因此 BE⊥平面 PAB. 又 BE 平面 PBE,所以平面 PBE⊥平面 PAB. (Ⅱ)延长 AD、 BE相交于点 F,连结 A作 AH⊥ PB于 H, 由(Ⅰ)知 平面 PBE⊥平面 PAB,所以 AH⊥平面 PBE. 在 Rt△ ABF中,因为∠ BAF= 60176。 ,所以, AF=2AB=2=AP. 在等腰 Rt△ PAF中,取 PF的 中点 G,连接 AG⊥ PF. 连结 HG,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 PF⊥ HG. 所以∠ AGH是平面 PAD和平面 PB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锐角) . 在等腰 Rt△ PAF中, 2 PA 在 Rt△ PAB中, 222 2 5 .55A P A B A P A BAH PB A P A B    所以,在 Rt△ AHG中, 25 105s i n .52AHA G H AG    故平面 PAD和平面 PBE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是 10arcsin .5 解法二 : 如图所示 ,以 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 A( 0, 0, 0), B( 1, 0, 0), 33( , ,0),22C 13( , ,0),22D P( 0, 0, 2) , 3(1, ,0).2E 第 20 页 共 55 页 (Ⅰ)因为 3(0, ,0)2BE  , 平面 PAB的一个法向量是 0 (0,1,0)n  , 所以 0BE n和 共线 .从而 BE⊥平面 PAB. 又因为 BE 平面 PBE, 故平面 PBE⊥平面 PAB. (Ⅱ )易知 3(1 , 0 , 2 ) , ( 0 , 02P B B E   , ) , 13(0 , 0 , 2 ) , ( , , 0 )22P A A D   设1 1 1 1( , , )n x y z是平面 PBE的一个法向量,则由 110,0n PBn BE 得 1 1 11 2 20 2 0 ,30 0 0 .2x y zx y z        所以 1 1 1 10 , 2 . ( 2 , 0 ,1 ) .y x z n  故 可 取 设 2 2 2 2( , , )n x y z 是平面 PAD的一个法向量,则由 220,0n PAn AD 得 2 2 22 2 20 0 2 0 ,13 0 0.22x y zx y z        所以 2 2 20, 3 .z x y   故可取 2 ( 3, 1,0).n  于是, 1212122 3 1 5c o s , .552nnnnnn     故平面 PAD和平面 PBE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是 15arccos .5 第 21 页 共 55 页 60.(湖南文 18)(本小题满分 12分) 如图 所示,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1的菱形, 060BCD , E是 CD的中点, PA 底面 ABCD, 3PA。 ( I)证明:平面 PBE 平面 PAB; ( II)求二面角 A— BE— P的大小。 解: 解法一( I)如图所示 , 连结 ,BD 由 ABCD 是菱形且 060BCD 知, BCD△ 是等边三角形 . 因为 E是 CD的中点,所以 ,BE CD⊥ 又 ,AB CD// 所以 ,BE AB⊥ 又因为 PA 平面 ABCD, BE 平面 ABCD,所以 ,BEPA⊥ 而 ,AB APA 因此 BE⊥ 平面 PAB. 又 BE 平面 PBE,所以平面 PBE 平面 PAB. ( II)由( I)知, BE⊥ 平面 PAB, PB 平面 PAB, 所以 .PB BE 又 ,BEAB⊥ 所以 PBA 是二面角 A BE P的平面角. 在 Rt PAB△ 中 , ta n 3 , 6 0 .PAP B A P B AAB    . 故二面角 A BE P的大小为 60. 解法二:如图所示 ,以 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 (000),A , , (100),B , , 33( 0),22C , , 13( 0),22D , , (00 3),P , , 3(1 0).2E , , ( I)因为 3(0, 0),2BE  , 平面 PAB的一个法向量是 0 (010),n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