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考点解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新阶段。 (三)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战及其意义 四次会战:松沪会战 (谢晋元)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意义: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的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四)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937年 8月, 召开洛川会议,确定全面抗战路线。 抗战初期,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 抗日根据地。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1 年开始,面对极端困难的局面,中共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的胜利。 在民主政权中,团结抗日各阶级、阶层;经济上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 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作重要准备。 (五)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 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它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9 补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935年8月,中共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 年 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 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 1936年 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 日,蒋介石发表谈话, 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宣告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西安事变: 原因:日本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经过: 1936年 12月 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在西安督促“剿匪”的蒋介石及多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共主张和平解决的原因: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形势,认为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危急形势下,应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确定了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全民族抗战 1937年秋,中共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分正面战场和敌后两个战场与日军抗战。 抗战的胜利: 1945年 8月 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 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 太平天国运动 的简要过程 经过:太平天国由南到北发展。 前期:从 1851年广西金 田起义到 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具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 1853 年达到全盛时期;后期: 1856 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防御战;洪仁王干主持朝政,发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失败。 (二)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 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 反侵略的任务。 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 局限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 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 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启示:农民运动应该由新的阶级来领导,由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才有出路。 补充: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 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土地。 评价 —— 革命性: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内容 ——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做法。 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打上了洪仁玕在香港生活经历的烙印,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二、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同盟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0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武昌起义:由与同盟会保持密切联系的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起义计划泄密的非常情况下, 1911 年 10 月 10 日,由革命士兵熊秉坤、金兆龙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 革命党人建立第一个省级政府 —— 湖北军政府,国号“中华民国”。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受武昌起义的鼓舞,全国十几个省相继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 1月 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三) 辛亥革命 的历史意义 实行了政治制度的创新。 推 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补充: ( 1)辛亥革命背景: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辛丑条约》签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内外交困,进行新政,新政失败。 ( 2)“三民主义”:孙中 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春,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 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 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 五四运动 的背景和简要过程 导火线: 1918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 爆发: 1919年 5月 4日,北京。 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结果:初步胜利。 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了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二) 五四运动 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性质: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 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补充: 五四运动背景:一战期间,中国民主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壮大起来,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日本在一战期间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出兵占领山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日民族矛盾尖锐。 第六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诞生的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1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开始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 巴黎公社(性质:第一个工人政权 ) 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 —— 临时政府企图偷袭国民自卫军的阵地 巴黎公社的建立:经过 1871 年 3 月 18 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巴黎公社。 经过选举产生自己的政权 —— 公社, 3月 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政权建设: 政治: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 经济:维护劳动者利益;组成工人合作社;改善劳动条件。 教育: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意义:( 1)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 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2)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补充: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阶级条件: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客观原因:敌人的疯狂镇压,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主观原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 有建立工农联盟。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1)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 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 2)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 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二、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经过 俄历 10月 25日即公历 1917年 11月 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取得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 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政权建立:(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大会;政府 — 人民委员会 ) 政权巩固措施: ( 1)政治上:《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 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 2)经济上:《土地法令》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3)外交上:《和平法令》,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 4) 1918春,苏维埃政体在苏俄初步确立; 1922年,苏联成立(四个加盟共和国) 十月革命的影响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使俄国在短时期内摆脱封建残余的束缚,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了寻求解放的道路。 三、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921年 7月 23日;中共一大先在上海召开。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 消灭阶级判别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 12 中共二大确立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1922年 7月;在上海召开;最重要的成果是制定了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 大会明确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概括为:反帝、反封、统一) 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 的标志: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三大政策,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蓬勃开展起来,并进行了北伐,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 (三)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 1927年 8月 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领导;结果 —— 被迫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