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全国卷2文综试卷及答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 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 这说明 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②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③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④外因通过改变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总统制同属于民主共和制,但两者有 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从本质上说在于 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 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 10 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 件次,其中立法建议 221 件, 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 这表明 ① W 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③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 ④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年的政治冷淡后,中日两国领导人通过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从“迎春之旅”到“暖春之旅”的访问,融化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坚冰,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 ①各自的国家制度决定的 ②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的 ④两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Ⅱ卷 注意事项: ,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 径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Ⅱ卷共 7 页,请用直径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地人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 . . . . . . .。 4 大题,共 160 分。 36.( 36 分)读图 6,完成下列要求。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 . . . . . . ) (1)判断 G河自 N点至 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 9分) ( 2)说明 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 11 分) ( 3)指出 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 因,并加以分析。 ( 16 分) 32.( 32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 . . . . . . . )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 直至 18 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1853 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 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 1855 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 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 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 1) 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 6 分) ( 2) 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 10 分) ( 3) 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 6 分) ( 4) 指出唐代科举 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