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信息花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别 ]: 花类 [药 名 ]: 槐米 [拉丁名称 ]: Sophora Japonica Linn。 [别 名 ]: [来 源 ]: 本品为蝶形花科植物槐的干燥花蕾。 [产 地 ]: 多为栽培。 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 日本和朝鲜也有。 [特 性 ]: 槐为落叶乔木 ,高达 10 余米 ,树冠圆球形。 枝扩展。 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 7~ 15 片。 小叶对生 ,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9 页 共 22 页 膜质或薄纸质 ,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 ,长 ~ 5 厘米 ,宽 ~ 厘米 ,顶端短尖或短渐尖 ,基部钝圆至阔楔形 ,两侧多少不对称 ,具小叶柄。 花夏秋间开放 ,排成顶 生、阔大的圆锥花序 ,长、宽均可达 20厘米。 花萼钟状 .5齿裂 ,轻微柔毛。 花冠蝶形 ,黄色 ,长约 1 厘米 ,旗瓣阔心形 ,有爪 ,翼辨与龙骨瓣近长圆形 ,均具爪。 雄蕊 10枚 ,不等长 ,离生或基部联合。 荚果圆柱状线形 ,因种子间荚壳缢缩而成念珠状 ,长 2~ 5 厘米 ,黄色或绿色 ,肉质 ,不开裂。 [采收加工 ]: 夏季花蕾临近开放时采收 ,摘取花枝打下花蕾 ,晒干 ,除去枝梗、杂质。 [药材性状 ]: 花蕾呈卵形或长椭圆形 ,似米粒状 ,长 2~ 6毫米 ,直径 2~ 3毫米。 黄色、黄绿色或青绿色 ,稍皱缩。 花萼钟状 ,黄绿色 ,先端具不甚明显的 5齿裂 ,间或连有 短柄 ,上部为未开放的黄白色花冠。 质轻 ,手捻即碎。 气香 ,味微苦涩。 浸于水中 ,水被染成鲜黄色。 以粒大饱满、均匀、色青黄、无枝梗者为佳。 [性味功用 ]: 苦 ,微寒 ,清热 ,凉血。 用于吐血 ,衄血 ,便血 ,血痔 ,血痢 ,崩漏 ,风热目赤 ,高血压病 ,痈疽 ,疮毒。 常用量 3~ 10 克。 [附 注 ]: 开放的花称槐花 ,其性味和功能均与槐米完全相同 ,但药效稍逊。 [类 别 ]: 花类 [药 名 ]: 金银花 1(忍冬 ) [拉丁名称 ]: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别 名 ]: [来 源 ]: 本品为忍冬斡植物忍冬的花蕾和花。 [产 地 ]: 常生于山野赶丛和流林中。 分布我国南北吝省区 ,但海南未发现。 日本和朝鲜亦有。 [特 性 ]: 忍冬为常绿缠绕灌本 ,长通常 4~ 6 米 ,有时可达 9 米。 茎中空 ,多分枝。 小枝密被短柔毛和腺毛 ,老枝毛脱落 ,变暗红色 ,表皮常剥裂状。 叶对生 ,凌冬不落 ,故名忍冬 ,纸质 ,卵形或长圆状卵形 ,长 3~ 8 厘米 ,宽 ~ 4 厘米或偶有过之 ,顶瑞渐尖 ,有时钝 ,基部圆至心形 ,全缘 ,有缘毛 ,嫩叶两面被短柔毛 ,老叶上面脱净或仅脉上有毛 ,下面常散生白色或黄白色的小腺点。 叶柄长不超过 1 厘米 ,花 春末夏初开放 ,白色 ,后渐变黄色 ,常 2 朵并生于一腋生总梗上。 苞片对生 ,叶状 ,卵形至椭圆形、长达 2 厘米。 萼小 ,5 齿裂。 花冠长 3~ 4 厘米 ,外面被柔毛和脐毛 ,冠管纤细圆筒状 ,冠檐深裂 ,二居形 ,裂口垛约为花冠之半 ,上唇斜升 ,阔大 ,4 裂 ,下唇狭 ,2 裂 ,明显反卷。 雄蕊 5,伸出。 浆果球呆珠形 ,径 5~ 8 毫米。 [采收加工 ]: 采集加工初夏采摘花蕾 ,晒干 ,或用硫黄熏后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 ]: 忍冬花蕾呈长棒状 ,上粗下细 ,略弯曲 ,长约 ~ 3 厘米 ,上部直径约 3 毫米 ,下部直径约 毫米 ,外面黄色或黄白色 ,久贮色变深 ,生短柔毛和腺毛 ,叶状苞片偶见 ,背面有黄白色腺点。 萼小 ,绿色 ,顶端 5齿裂。 开放的花冠简状 ,长达 厘米 ,檐部开裂为二唇形。 雄蕊 5枚。 质稍柔软。 气香似蜂蜜 ,味微苦。 金银花均以花蕾粗长、未开放、色金黄、有密样香气者为佳。 [性味功用 ]: 甘 ,寒。 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 ,凉血。 用于痈肿疖疮 ,喉痹 ,丹毒 ,热毒血痢 ,风热感胃 ,温病发热。 常用量 5~ 15 克。 [附 注 ]: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0 页 共 22 页 金银花的叶亦入药称银花叶。 性味功能类似金银花 ,但药效则远逊金银花。 本品的干燥茎枝称为忍冬藤。 甘 ,寒。 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 ,消肿通络。 常用量 15~ 30 克。 [类 别 ]: 花类 [药 名 ]: 金银花 2(红腺忍冬 ) [拉丁名称 ]: Lhypoglauca Miq. [别 名 ]: [来 源 ]: 本品为忍冬斡植物红腺忍冬 Lhypoglauca。 [产 地 ]: 生于路夸、沟边、林缘等处的灌丛中。 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等省区。 日本也有。 [特 性 ]: 红腺忍冬为常绿缠统灌木 ,长可达 8米。 茎常中空。 分枝多 ,嫩部被微柔毛。 叶对生 ,纸质 ,卵形至卵状长圆形 ,长 4~ 11 厘米 ,宽 ~ 5 厘米 ,顶端短尖至渐尖 ,基部圆或近心形 ,上面近无毛 ,下面被柔毛 ,密布紫红色或诅红色的锦点。 叶柄长约 5~ 8 毫米。 花蕾夏初开放 ,白色 ,后变黄色 ,2 朵于一械生短梗上并生。 苞片钻形或线形。 谷小 ,长约 2 毫米 ,常散生枝红色胺点 ,仅诅部裂片上被毛。 花冠长 ~ ,被柔毛和腺毛 ,冠管简状 ,冠檐约与管等长 ,二唇形 ,上唇阔大 ,4裂 ,下唇狭而反卷。 雄蕊稍伸出。 浆果球形 ,黑色 ,径约 5~ 8 毫米。 [采收加工 ]: 采集加工初夏采摘花蕾 ,晒干 ,或用硫黄熏后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 ]: 红腺忍冬花蕾通 常长 ~ 3 厘米 ,直经 ~ 2 毫米 ,黄白色或黄棕色 ,被疏毛或近无毛。 萼简小。 常散生橙红色腺点 ,顶端 5 齿裂。 盛开的花冠长 4~ 厘米 ,余同忍冬。 金银花均以花蕾粗长、未开放、色金黄、有密样香气者为佳。 [性味功用 ]: 甘 ,寒。 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 ,凉血。 用于痈肿疖疮 ,喉痹 ,丹毒 ,热毒血痢 ,风热感胃 ,温病发热。 常用量 5~ 15 克。 [附 注 ]: 金银花的叶亦入药称银花叶。 性味功能类似金银花 ,但药效则远逊金银花。 本品的干燥茎枝称为忍冬藤。 甘 ,寒。 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 ,消肿通络。 常用量 15~ 30 克。 [类 别 ]: 花类 [药 名 ]: 金银花 3(山银花 ) [拉丁名称 ]: DC。 [别 名 ]: [来 源 ]: 本品为忍冬斡植物山银花的花蕾和花。 [产 地 ]: 生于山野坡地 ,村边或路旁灌丛中 ,亦见于疏林中。 分布广东、广西和海南节省区。 [特 性 ]: 山银花为缠绕灌木 ,长 5~ 7 米或更长 ,茎枝极柔毛。 叶对生 ,纸质或薄革质 ,卵形或长圆形 ,长5~ 6 厘米 ,宽 2~ 厘米 ,顶端短尖或短浙尖 ,常钝头 ,基部通常圆 ,全缘 ,两面被柔毛 ,下面毛甚密。 叶柄短 ,亦被毛 ,花夏季开放 ,白色 ,后变黄色 ,芳香 ,常 2 朵于腋生总梗上并生。 萼管被柔毛 ,檐部 5 齿裂 ,花冠长约 4厘米或稍过之 ,外面被柔毛。 雄蕊伸出。 浆果小 ,球形 ,成熟时黑色 ,有光择。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1 页 共 22 页 [采收加工 ]: 采集加工初夏采摘花蕾 ,晒干 ,或用硫黄熏后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 ]: 山银花花蕾稍细瘦 ,长 ~ 3厘米 ,直径 ~ 2毫米或稍过之。 花冠和花萼均密被柔毛。 盛开花冠长 3~ 4 厘米。 余同忍冬。 金银花均以花蕾粗长、未开放、色金黄、有密样香气者为佳。 [性味功用 ]: 甘 ,寒。 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 ,凉血。 用于痈肿疖疮 ,喉痹 ,丹毒 ,热毒血痢 ,风热感 胃 ,温病发热。 常用量 5~ 15 克。 [附 注 ]: 金银花的叶亦入药称银花叶。 性味功能类似金银花 ,但药效则远逊金银花。 本品的干燥茎枝称为忍冬藤。 甘 ,寒。 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 ,消肿通络。 常用量 15~ 30 克。 [类 别 ]: 花类 [药 名 ]: 千日红 [拉丁名称 ]: Gonphrena globosa Linn。 [别 名 ]: 百日红 [来 源 ]: 本品为苋科植物千日红的干燥头状花序。 [产 地 ]: 为一热带和亚热带常见花卉 ,原产热带美洲 ,我国长江以南普遍种植 ,亦有逸为半野生。 [特 性 ]: 千日红又名百日红 ,为一年生直立草本 ,高约 20~ 60 厘米 ,全株被白色硬毛。 叶对生 , 纸质 ,长圆形 ,很少椭圆形 ,长 5~ 10 厘米 ,顶端钝或近短尖 ,基部渐狭。 叶柄短或上部叶近无柄。 花夏秋间开放 ,紫红色 ,排成顶生、圆珠形或椭圆状球形、长 ~ 3 厘米的头状花序。 苞片和小苞片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 ,小苞 (长约 7 毫米 ,背肋上有小齿。 萼片 5,长约 5 毫米 ,花后不变硬。 雄蕊 5,花丝合生成管状 ,顶部 5裂 ,裂片倒心形 ,花药着生于裂片的弯缺内 ,线形 ,1室。 胞果不开裂。 [采收加工 ]: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花序 ,晒干。 [药材性状 ]: 本品球形或椭圆状珠形。 直径 ~ 2 厘米 ,由多数小花密集而成 ,基部常有叶状总苞片 2 片。 花基部有膜质小苞片 3片 ,外轮一片 ,卵形 ,内轮两片 ,三角状披针形 ,紫红色。 谷片 5片 ,背棱上有细锯齿 ,外面密被白色长柔毛。 胞果近球形。 气微 ,味淡。 以花序大、色紫红者为佳。 [性味功用 ]: 甘 ,平。 祛痰 ,平喘。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 常用量 5~ 10克。 [附 注 ]: 广东等地常以带花序的全草入药 ,亦称千日红 ,功能清肝明目 ,消肿散结 ,止咳定喘。 [类 别 ]: 花类 [药 名 ]: 水翁花 [拉丁名称 ]: 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 Merr. et perry [别 名 ]: [来 源 ]: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干燥花蕾。 [产 地 ]: 生于山地或丘陵的沟谷边和村庄水圹边 ,常见栽培。 分布于广东、广西等省区。 [特 性 ]: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2 页 共 22 页 水翁为常绿乔木 ,高可达 15 米。 小枝近圆柱形或方柱形 ,秃净。 单叶对生 ,薄革质 ,润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 ,长 8~ 20 厘米 ,宽 4~ 6 厘米 ,无毛 ,干时下面常有黑色斑点。 侧脉 8~ 12 对。 叶柄长 1~ 厘米。 花夏季开放 ,多朵组成广歧的聚伞花序 ,生于叶痕之上。 萼管钟形 ,长约 3 毫米 ,近截头状 ,萼裂片合生成帽状 ,开放时整块脱落。 花瓣 5,合生成相状 ,有腺点。 雄蕊多数 ,离生。 子房 2 室 ,花柱线形。 浆果近球形 ,直径 6~ 10 毫米 ,成热时紫黑色。 [采收加工 ]: 约于端午节前后摘下花蕾 ,晒至 3成干时 ,堆闷发汗 1~ 2天 ,然后日晒夜闷至足干 ,筛去枝梗和杂质。 [药材性状 ]: 本品卵形或长球形 ,两端稍尖 ,长 ~ 厘米 ,直径 ~ 厘米 ,皱缩 ,下半部为棕色杯形的萼筒 ,合生成帽状的萼裂片多已脱落 ,上半部浅棕黄色 ,为 5 枚合生成帽状的花冠 ,除去花冠 ,可见许多雄蕊 ,花丝棕黑色 ,中央有锥形花柱。 质硬。 气微香 ,味苦。 以个大、色黄黑、无枝梗者为佳。 [性味功用 ]: 苦 ,寒。 消暑清热 ,消食滞。 用于感冒发热 ,头痛 ,恶寒发热 ,食滞。 用量 15~ 30克。 [附 注 ]: [类 别 ]: 花类 [药 名 ]: 辛夷花 [拉丁名称 ]: Magnolia biondii Pamp。 [别 名 ]: 辛夷、木笔花。 [来 源 ]: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玉兰的干燥花蕾。 [产 地 ]: 喜生于海拔 400~ 2020 米温凉湿润的山地林中。 分布于甘肃 、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 [特 性 ]: 望春玉兰为落叶乔木 , 高达 17 米。 树皮淡灰色 ,平滑。 顶芽卵形 ,长 ~ 3 厘米 ,密被淡黄色长柔毛。 叶互生 ,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 ,长 10~ 18 厘米 ,宽 ~ 厘米 ,上面暗绿色 ,下面淡绿色 ,初时被平伏毛 ,后无毛。 侧脉10~ 15 对。 叶柄长 1~ 2 厘米 ,托叶痕为叶柄的 1/5~ 1/3。 花先叶开放 ,直径 6~ 8 厘米 ,芳香 ,花被片内两轮近匙形 ,中轮长 4~ 6厘米 ,宽 ~ ,内轮较窄小 ,白色 ,外面基部紫红色。 雄蕊长 8~ 10 毫米 ,花丝肥厚 ,外面紫色 ,内 面白色。 聚合果圆柱形 ,稍扭曲 ,长 8~ 14 厘米。 果梗长约 1 厘米 ,疏生长绢毛。 ????黑色 ,球形 ,两侧扁 ,密生凸起小瘤点。中药信息花类(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