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优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场摩擦较大。 因此,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调节方式,难于达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目的。 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的方向调整。 第八章 优 化 第四节 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一、地区的界定 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 三、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四、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 第八章 优 化 一、地区的界定 产业结构具有层次性。 地区产业结构就是指地区层次的产业结构。 界定地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均质区域法、极化区域法和行政区域法。 按照以上三种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可把一国经济划分为如下三大类不同的经济区域体系: 第八章 优 化。 这是一种较粗略的划分方法,它使位于同一经济带之内的不同地区具有相近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和发展水平,其主要目的在于处理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地区之间的关系。 这是指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划分的、具有全国意义的专门化经济区域。 行政区划经济区是按行政权力的覆盖面来划分的。 第八章 优 化 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 (一 )地区产业结构的涵义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地区产业结构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农轻重结构、原材料与加工工业结构、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等。 第八章 优 化 (二 )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 地区产业结构也可以说是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的结合。 地区产业结构往往各具特色,不能自成体系。 一般来说,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部门。 化分工优势的产业部门。 , 专业化部门各异 , 产业结构往往存在明显差异。 、依存性较强。 第八章 优 化 (三 )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 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将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地区经济增长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和演变决定着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合理、高效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必备条件。 第八章 优 化 三、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地区性的特殊条件,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区生产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地区产业结构与其他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同。 需求结构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推动力。 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越紧密,产业的结构效应就越能 发挥作用。 第八章 优 化。 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是指一个国家某产业产品在某地区的生产规模在全国中的比重。 除以上因素外,地区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交通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地区产业结构。 这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构成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和途径。 第八章 优 化 四、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 一些常用的有关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主要有: (一 )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的经济指标 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是指某地区某一个或几个产业的生产相对于全国水平的集中程度。 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的指标主要有: (Location Quotient,简称 LQ), 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 区位商通过各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地反映了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 第八章 优 化 常用的测定指标可以是产值 、 产量 、 就业人数 、 固定资产等。 其计算公式如下: 以上公式中的就业人数可以用产值 、 产量和固定资产额分别代替来计算各自的区位商。 用就业人数 、 产值 、 产量和固定资产额分别计算出的区位商 , 分别称为地区劳动力集中度 、 产值集中度 、 产量集中度和固定资产集中度。 某地区 A部门就业人数 /某地区全部就业人数 区位商 = 全国 A部门就业人数 /全国总就业人数 = 某地区 A部门就业人数 /全国 A部门就业人数 某地区全部就业人数 /全国总就业人数 第八章 优 化。 其计算公式为: 人均产量系数=某地区 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 247。 全国 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 人均产值系数=某地区 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 247。 全国 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 这两个系数反映了该地区某产业与全国同类产业相比的劳动生产率。 人均产量系数 、 人均产值系数大于 1的产业 , 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同时也往往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第八章 优 化。 这一指标也能反映地区产业的专业化水平。 主要指标有: 区域商品率=某地区 A产业产品输出量 247。 该地区 A产业产品生产总量 区际商品率=某地区 A产业产品输出量 247。 全国各地区 A产业产品输出总量 一般来说,地区专业化产业的区域商品率和区际商品率在全国各地区中位居前列。 区域商品率越高,说明输出商品越多,也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高。 区际商品率越高,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输出在全国的地位越重要,该产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也越高。 第八章 优 化。 计算公式如下: 区域产业输出系数=某地区 A产业输出 247。 该地区各产业输出 这一指标有时也被用来说明地区产业的专业化程度。 它涉及多个产业 , 因而常用输出产值来计算。 价 格的换算要统一 , 否则就缺乏可比性。 第八章 优 化 (二 )反映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经济指标 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化程度或差异程度 , 可 以用常用的相关系数和联合国推荐的相似系数来 衡量。 当 rij=1时,说明地区 i和地区 j产业结构截然相反; 当 rij=1时,说明地区 i和地区 j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 rij越接近于 1,说明这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化程度越高。 第八章 优 化。 Sij值从 0到 1, 系数越大 , 表明两地区产业结构越相似。 Sij为 1表示两地产业结构完全趋同;Sij 为 0则表示两地产业结构完全不趋同。 第八章 优 化 (三 )反映地区商品流通的经济指标 我们可以将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理论和投入产出表应用于地区产业结构分析,建立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和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利用地区型投入产出表 , 可以分析地区的产业结构 、经济效益等情况 , 还可以用来分析地区经济中商品的输入输出情况。 利用地区型投入产出表 , 可以计算出某地区产业部门的各种产业关联系数指标 , 来反映地区产业结构水平。 第八章 优 化。 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是反映不同地区之间各经济部门投入和产出的数学模型。 假设全国分为 m个地区 , 每个地区有 n个部门 , 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结构如表8 3所示 ( 见教材 )。 第八章 优 化 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包括了多个地区,并把地区间输入输出量按一致的部门或产品分类。 利用多个地区间的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区际产品的流量与流向,可以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分析地区间的经济数量联系及其紧密程度,还可以对比分析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效益水平,较为准确和较为全面地反映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其关联状况。 第八章 优 化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产业布局的实践 第九章 布 局 第八章 优 化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第八章 优 化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 产业布局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存空间的扩展,以及生产活动的内容和生产空间拓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第八章 优 化 (一 )19世纪初至 20世纪中叶是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 《 孤立国 》 及其对产业布局理论的贡献。 19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 《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 (简称 《 孤立国 》 )。 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是古典区域理论的杰出代表,是工业布局理论的创始者。 他在 1909年撰写的 《 工业区位论 》 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 第八章 优 化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优化(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2)混合定价(直接定价 +间接定价),但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如 IBMPC策略) 混合角色 ( 3)完全间接定价,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扩展产业分工网络(例如IBM360大型机的策略) 全能冠军 模块 供应 ( 4)完全间接定价,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 Intel早期) 关键模块制造商 ( 5)混合定价(直接定价 +间接定价)
三、产业技术政策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韩国产业技术政策的新趋势 在韩国, 90年代以来 产业技术政策 经历了新的重大变化,即从政府与企业的共同主导,转向企业主导、政府辅助;从以直接支援为主,转向加强结构性竞争力;从以产业为中心,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开始强调通用技术 (如信息技术 )对各产业的渗透。 为了赢得 21世纪国际竞争的优势,韩国政府正在执行的产业技术政策
负责人的意见; 178。 现场服务报告; 178。 利用指定的顾客代理所作的内部评价; 178。 道路行驶体验; 178。 管理者的意见或指示; 178。 由内部顾客报告的问题和议题; 178。 政府的要求和法规; 178。 合同评审。 业务计划 /营销战略 顾客业 务计划和营销策略将成为产品质量计划的设定框架。 业务计划可将限制性要求施加给小组(诸如进度、成本、投资、产品定位、研究与开发(
关 联。 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 (对外投资 ),以及外国资本的流入,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 (外国投资或外来投资 )。 国际投资结构就是指对外投资与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以及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各种派生的结构指标。 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国际投资结构进行优化。 第七章 关 联 二、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
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 Carl Menger)、庞巴维克( 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 代表人物: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 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
能低 ,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灵敏 ,局部地区有病态反应。 因此 , 我国的产业密集带急需规划和政策扶持引导。 第九章 布 局 (三 )全国性产业布局的调整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全国性产业布局出现了一些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的中西部之间差距明显拉大。 二是区域产业结构在一种低层次上严重趋同,直接损害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并引发经济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