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 Carl Menger)、庞巴维克( 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 代表人物: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 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 第二章 理论演变 重视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否定现代数学方法作为经济分析工具。 反对传统的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重视人类行为的研究,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制约,这种有创造性的作用定义为创造精神。 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唯一能真正成为进入壁垒的就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 第二章 理论演变 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博弈论方法是 20世纪 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过去几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应用而取得的,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 经典教材是法国学者泰勒尔的 《 产业组织理论 》。 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美国学者施马兰西认为博弈论在分析不完全竞争方面存在两个不足。 •首先,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即使简单的多阶段博弈也有多重精炼贝叶斯 — 纳什均衡,但如何处理精炼贝叶斯 — 纳什均衡的一般方法尚不清楚; •其次,大量使用的非合作博弈模型的多重均衡结果对假设的细微变化都很敏感,使得均衡非常脆弱,对博弈论模型的检验也变得相当困难。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第一节 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第二节 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第三节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企业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二、现代企业理论 第一节 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不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而是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 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行为分析的假设前提: •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 • 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在目标产量 Q 既定的条件下,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通过求解下列问题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化: 1niiiwx(x1, …, xn) ≥Q min iwix: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的要素的价格; :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要素。 成本和 收益 产量 MC AC MR O P* Q* 再假设产品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 则 MR=MC 时,利润最大化。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P Pe D D S S E Qe Q MC MR MC q P d=MR=Pe e qe O O 行业均衡 厂商均衡 第二章 理论演变 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 (即固定成本 )是固定不变的。 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 (即可变成本 )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 (即生产规模 )。 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 在短期内当一个行业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基本稳定时,行业的产量和价格将保持稳定,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 第二章 理论演变 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产量 产量 成本 价格 成本 价格 SAC LAC LMC SMC q0 LMC LAC P1 P A B 第二章 理论演变 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 (从而平均成本 )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在长期竞争性调整过程中,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均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留存下来的每个产商都选用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规模,用最低的成本(及所费各种生产资源之数量为最小)生产产品,并且只能赚取正常利润。 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企业规模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它能够利用规模或范围经济的程度。 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 (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入物相等 )。 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低于独立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经济。 这种情况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冲突时可能会发生。 范围经济也可以一般化到多产品企业。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评价: 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 这无疑是正确的。 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完全竞争的假定下,该理论在分析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方面、在理解一个产业。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关 联。 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 (对外投资 ),以及外国资本的流入,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 (外国投资或外来投资 )。 国际投资结构就是指对外投资与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以及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各种派生的结构指标。 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国际投资结构进行优化。 第七章 关 联 二、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
场摩擦较大。 因此,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调节方式,难于达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目的。 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的方向调整。 第八章 优 化 第四节 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一、地区的界定 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 三、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四、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 第八章 优 化 一、地区的界定 产业结构具有层次性。 地区产业结构就是指地区层次的产业结构。
2)混合定价(直接定价 +间接定价),但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如 IBMPC策略) 混合角色 ( 3)完全间接定价,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扩展产业分工网络(例如IBM360大型机的策略) 全能冠军 模块 供应 ( 4)完全间接定价,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 Intel早期) 关键模块制造商 ( 5)混合定价(直接定价 +间接定价)
能低 ,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灵敏 ,局部地区有病态反应。 因此 , 我国的产业密集带急需规划和政策扶持引导。 第九章 布 局 (三 )全国性产业布局的调整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全国性产业布局出现了一些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的中西部之间差距明显拉大。 二是区域产业结构在一种低层次上严重趋同,直接损害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并引发经济震荡。
念、科斯( R. Coase)的“交易费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引入产业组织分析,从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以及对经济运行效果的影响。 伯尔和米恩斯认为,随着股票市场的兴起以及大公司的增多,以股份制为特征的现代大公司日益成为不受市场制约的力量,对这种厂商行为的变异,新古典理论没有解释清楚,需要通过制度分析,从厂商内部产权制度的改变(所有权分离)对厂商行为的影响加以说明。
化检测仪器,保证了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的科学、真实、准确。 在她担任副站长、站长期间, 1000 多个受监的交通工程项目,无一次出现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站内工作人员风清气正,严于律己,没有出现违规形象,近几年年终调查中,各方对质监站的 满意度在 90%以上。 市质监站连续几年被评为广东省交通系统先进工程质量监督站,年年被评为市交通局先进集体。 XXX同志顾大家而舍小家,一心扑在质量监督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