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念、科斯( R. Coase)的“交易费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引入产业组织分析,从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以及对经济运行效果的影响。 伯尔和米恩斯认为,随着股票市场的兴起以及大公司的增多,以股份制为特征的现代大公司日益成为不受市场制约的力量,对这种厂商行为的变异,新古典理论没有解释清楚,需要通过制度分析,从厂商内部产权制度的改变(所有权分离)对厂商行为的影响加以说明。 二、波特的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研究 “竞争三部曲”: 《 竞争战略 》 、 《 竞争优势 》 、《 国家竞争优势 》。 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策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价值链理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五力模型”。 钻石理论。 产业集聚:“钻石理论”与区位理论相结合。 产业集聚:“钻石理论”与区位理论相结合,产业集聚带来的竞争优势:一是外部经济效应;二是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三是学习与创新效应;四是品牌与广告效应。 潜在进入者 产业内竞争 替代者与互补者 顾客(消费者) 供应商(卖方) 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相关与 支持性产业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国家优势的关键要素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发展与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过的问题。 (施马兰西, 1987在 《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 列出 13大问题) 企业理论的大发展。 微观经济理论的最新成果的引入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突破性进展。 更加注重对理论的政策含义的研究。 第六节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 一、中国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理论。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引入。 对中国产业的初步研究。 SCP范式在中国的应用、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过度竞争与有效竞争、相关产业的案例研究。 产业组织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如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地理经济学等。 二、中国产业组织理论亟待研究的问题 • 理论创新。 • 制度因素。 • 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 复习思考题 你能用某一行业为例,说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相互之间的关系吗。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观点与哈佛学派相比有何不同。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第三章 企 业 第四章 市 场 第五章 竞 争 第二篇 产 业 组 织 第二章 理 论 演 变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 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出的。 马歇尔在其 1890年出版的 《 经济学原理 》 一书中,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新的生产要素,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以及政府组织等。 • 产业组织( 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 (交换者 )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亚当 斯密对竞争机制的描述: 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 “ 看不见的手 ” 的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 这里的 “ 看不见的手 ” ,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完全竞争: 所谓的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互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可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或买者对市场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或买者间不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 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能低 ,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灵敏 ,局部地区有病态反应。 因此 , 我国的产业密集带急需规划和政策扶持引导。 第九章 布 局 (三 )全国性产业布局的调整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全国性产业布局出现了一些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的中西部之间差距明显拉大。 二是区域产业结构在一种低层次上严重趋同,直接损害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并引发经济震荡。
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 Carl Menger)、庞巴维克( 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 代表人物: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 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
关 联。 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 (对外投资 ),以及外国资本的流入,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 (外国投资或外来投资 )。 国际投资结构就是指对外投资与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以及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各种派生的结构指标。 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国际投资结构进行优化。 第七章 关 联 二、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
化检测仪器,保证了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的科学、真实、准确。 在她担任副站长、站长期间, 1000 多个受监的交通工程项目,无一次出现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站内工作人员风清气正,严于律己,没有出现违规形象,近几年年终调查中,各方对质监站的 满意度在 90%以上。 市质监站连续几年被评为广东省交通系统先进工程质量监督站,年年被评为市交通局先进集体。 XXX同志顾大家而舍小家,一心扑在质量监督工作上
″ DMD 芯片上,每一个像素面积为 14 14181。 m2,间隔为 ,而一般 LCD 像素点大小为 40 40181。 m2,所以同样的像素点, DLP 投影机 能产生画面更均匀、色彩更锐利的高品质无缝图像。 216。 显示优势: DLP 显示单元的亮度均匀性、色彩均匀性、灰度等级等技术指标和实际效果比传统 CRT、 LCD 高出一筹。 216。 寿命优势:由于 DMD 芯片式反射式工作原理
产权:内涵、功能与特征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的产权理论 德姆塞茨所有制经济学 /巴泽尔产权分析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产权制度是制度集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 产权理论的发展有助于人部门解释人类历史上交易费用的降低和各种经济组织的替换,并且与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成为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 了解和掌握产权的概念、内涵、功能和特征 了解产权的起源和掌握产权分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