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念、科斯( R. Coase)的“交易费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引入产业组织分析,从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以及对经济运行效果的影响。 伯尔和米恩斯认为,随着股票市场的兴起以及大公司的增多,以股份制为特征的现代大公司日益成为不受市场制约的力量,对这种厂商行为的变异,新古典理论没有解释清楚,需要通过制度分析,从厂商内部产权制度的改变(所有权分离)对厂商行为的影响加以说明。 二、波特的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研究 “竞争三部曲”: 《 竞争战略 》 、 《 竞争优势 》 、《 国家竞争优势 》。 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策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价值链理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五力模型”。 钻石理论。 产业集聚:“钻石理论”与区位理论相结合。 产业集聚:“钻石理论”与区位理论相结合,产业集聚带来的竞争优势:一是外部经济效应;二是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三是学习与创新效应;四是品牌与广告效应。 潜在进入者 产业内竞争 替代者与互补者 顾客(消费者) 供应商(卖方) 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相关与 支持性产业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国家优势的关键要素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发展与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过的问题。 (施马兰西, 1987在 《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 列出 13大问题) 企业理论的大发展。 微观经济理论的最新成果的引入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突破性进展。 更加注重对理论的政策含义的研究。 第六节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 一、中国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理论。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引入。 对中国产业的初步研究。 SCP范式在中国的应用、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过度竞争与有效竞争、相关产业的案例研究。 产业组织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如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地理经济学等。 二、中国产业组织理论亟待研究的问题 • 理论创新。 • 制度因素。 • 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 复习思考题 你能用某一行业为例,说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相互之间的关系吗。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观点与哈佛学派相比有何不同。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第三章 企 业 第四章 市 场 第五章 竞 争 第二篇 产 业 组 织 第二章 理 论 演 变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 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出的。 马歇尔在其 1890年出版的 《 经济学原理 》 一书中,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新的生产要素,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以及政府组织等。 • 产业组织( 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 (交换者 )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亚当 斯密对竞争机制的描述: 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 “ 看不见的手 ” 的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 这里的 “ 看不见的手 ” ,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完全竞争: 所谓的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互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可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或买者对市场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或买者间不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 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