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减。 十、眩晕 [症状 ]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 肝泻火,清利湿热。 [方药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木通、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黄)加减。 [症状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眺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方药 ]归 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炒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当归、远 志、生姜、大枣)。 十一、淋证 [症状 ]小 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寒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 ]八正散(木通、车前子、蔚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子、灯心草)加减。 [症状 ]尿 中有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 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法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药 ]石韦散(石韦、滑石、车前子、冬葵子、瞿麦)加减。 [症状 ]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病程缠绵,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 ]补脾益肾。 [方药 ]无 比山药丸(赤石脂、茯神、巴戟肉、干地黄、山茱萸、牛膝、泽泻、山药、五味子、肉苁蓉、杜仲、菟丝子)加减。 十二、阳痿 [症状 ]阳痿不举,心悸,失眠多梦,神 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益心脾。 [方药 ]归 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炒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 [症状 ]阳事不举,成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眺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 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温胃壮阳。 [方药 ]右归丸(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加减。 [症状 ]阳事不起,或起而不坚,心情抑郁 ,胸胁胀痛,脘闷不适,食少便溏。 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 [方药 ]逍 遥散(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加减。 十三、郁证 [症状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 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月事不行。 苔薄腻,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 ]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白芍、炙甘草、香附、川芎)加减。 [症状 ]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 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苔白腻, 脉弦滑。 [治法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加减。 [症状 ]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 十四、虚劳 [症状 ]咳嗽无力,短气自汗,面色觥白,声音低怯,时寒时热,乎素容易感冒。 舌淡,脉弱。 [治法 ]补益肺气。 [方药 ]补肺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加减。 [症状 ]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 舌淡苔薄,脉微。 [治法 ]益气养心。 [方药 ]七福饮(人参、熟地、当归、白术、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加减。 [症状 ]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 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 ]健脾益气。 [方药 ]加味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扁豆)加减。 [症状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或白带清稀。 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 ]益气补肾。 [方药 ]大补元煎(人参、炒山药、熟地、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茱萸、炙甘草)加减。 [症状 ]干咳,咽燥,甚或失音,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 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养阴润肺。 [方药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生扁豆)加减。 [症状 ]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 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 ]滋补肾阴。 [方药 ]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 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甲胶)加减。 十五、痹证 [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治法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 ]防风汤(防风、甘草、当归、赤茯苓、葛根、杏仁、麻黄、肉桂、秦艽、黄芩、生姜、大枣)加减。 [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 ]乌头汤(麻黄 、白芍、黄芪、制川乌、甘草)加减。 [症状 ]肢体关节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重着,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祛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 ]薏苡仁汤(薏苡仁、川芎、当归、甘草、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川乌、苍术、生姜)加减。 [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 舌质暗红,脉细涩。 [治法 ]补肾祛寒为主,佐以活血通络之品。 [方药 ]补肾祛寒治尪汤 (川续断、补骨脂、熟地黄、淫羊藿、制附子、骨碎补、桂枝、赤芍、白芍、知母、独活、防风、麻黄、苍术、威灵仙、伸筋草、牛膝、松节、炙山甲、炙狗骨)加减。 十六、中暑 [症状 ]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发热,面红。 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 ]清凉解暑,益气生津。 [方药 ]轻则用绿豆熬汤,或地骨皮熬汤,或服用金银花露、西瓜汁;重则用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加减。 [症状 ]精神衰惫,肢体困倦, 头昏嗜睡,胸闷不畅,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恶心呕吐,渴不欲饮。 舌淡,苔薄腻,脉濡细。 [治法 ]发表解暑,除湿和中。 [方药 ]藿 香正气散(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甘草)加减。 十七、疮疖 [症状 ]轻者疖肿只有一二个,多则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 或发生在面部的严重的颜面痤疮,亦属此类。 时伴有发热,口渴,溲赤,便秘。 苔黄,脉数。 [治法 ]清 热解毒。 [方药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加减。 [症状 ]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及产妇多见,可有发热,口渴,便秘,溲赤。 苔薄腻,脉精数。 [治法 ]消暑化湿解毒。 [方药 ]内服用清暑汤(连翘、花粉、赤芍、银花、甘草、滑石、车前、泽泻)加减。 十八、乳癖 [症状 ]多见于青壮年妇女,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肿块,或月经前增大,乳房胀痛或溢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 舌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 ]疏肝理气,化痰消坚。 [方药 ]消核片(陈皮、白芍、川芎、枳实、荔枝核、 橘核、丹参、全瓜蒌、甘草),小金丹(木鳖子、制草乌、枫香脂、制乳香、制没药、五灵脂、当归、地龙、麝香、香墨)、散结灵(乳香、没药、五灵脂、地龙、木鳖子、当归、石菖蒲、草乌、枫香脂、香墨)等。 [症状 ]乳房肿块,结节感明显,乳房胀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面色少华,腰膝酸软,精神倦怠,心烦易怒,月经紊乱。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温阳化痰,兼以疏肝解郁。 [方药 ]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加减。 十九、瘾疹 [症状 ]发病急骤 ,风团色红,灼热,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伴有发热,咽喉肿痛。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辛凉透表,祛风清热。 [方药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甘草、桔梗、芦根)加减。 [症状 ]风团色淡微红,以露出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遇风、冷后皮疹加重,得温则缓。 冬重夏轻。 舌淡胖,苔白,脉浮紧或迟缓。 [治法 ]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枳壳、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