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医疗器械基本知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物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所形成的五元学说,是藏族古代一种事物整体结构模型,是朴素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三因学说以三种因素的属性、功能、生克制约关系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机理等医学内容。 三因源于五元, “ 隆 ” 与五元中的 “ 风 ” 相同; “ 赤巴 ” 为火;“ 培根 ” , “ 堵 ” 为水, “ 根 ” 为土,与水、火两元相同。 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气、火、津液。 但藏医所说的三因具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概念。 (寒热)学说 阴与阳代表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相互关联而又矛盾的事物的现象。 阴阳学说是古代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和说理工具。 《四部医典》将太阳、月亮,火、水,热、寒,强、弱,锐、钝,外、内,上、下,雄、雌等许多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概念皆概括于阴阳两方面之中。 将一切趋于活动的、向上的、旺盛的、积极的、光亮的、温热的、外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于 阳。 将一切趋于静止的、向下的、减退的、消极的、阴暗的、寒凉的、内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于阴。 藏医学中 “ 阴阳 ” 概念多以寒、热;日、月;水、火;强、弱;峻、缓;动、静等意思相对的名词来表述,尤其是以寒、热来表述的更多,几乎成了阴阳的代名词。 藏药的治疗方法有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药浴法、擦涂法、手术法、催吐法、滴鼻法、缓导泻法、峻导泻法、利尿法、罨敷法、金针穿刺法、放血疗法、火灸等 18种。 ( 1)平息法 系指用饮食、起居和服用药物把疾病平息于体内。 按《四部医典》所述方 剂有清热汤 54方、祛寒汤 23方;清热散 58方、祛寒散 66方;丸剂有清热丸如水银丸等,祛寒丸如五味青鹏丸等;还有软膏、酥油丸、灰丹丸、硬膏、药酒、珍宝药方剂等。 ( 2)补益法 ( 3)消散法 ( 4)排出法 ( 5)引吐法 ( 6)汗法 ( 7)油疗法 系指食用动、植物油脂或外用涂擦、点滴身体特定部位。 方剂有各种油脂、酥油丸等。 ( 8)泻下法 系指内服具有泻下功能的方药或灌肠,将腹内疾病尤其是赤巴病排出体外。 内服药有清道方、舵手方、加味方。 灌肠法又分为峻导泻法和缓导泻法。 缓导泻法是用较温和的 方药制成药汁灌人肛门,适用于隆病。 主方有柔导泻方、洗导泻方及洗柔泻方三种。 峻导泻法是用性锐而急的一些泻药制成药液灌入肛门,适用于六腑疾病,特别是隆、赤巴、培根病的二合病、聚合症和腹胀,大小便阻塞等下体疾病及久病迁延不愈。 主方有中平方、锐利方、温和方等。 ( 9)滴鼻法 ( 10)利尿法 ( 11)外治法系利用药物、物理作用及外科手术等手段,从体外实施治疗,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除脓血、剔除腐肌等达到内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