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mw机组锅炉运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加引送风量,再 应缓慢、逐步开大容量风挡板 ,增加磨煤机的通风量,以利用磨煤机内的存煤量作为增加负荷的缓冲调节,然后增加给煤量。 相反,当负荷减少时,则应先减少给煤量,然后降低磨煤机的通风量。 以上调节可避免出粉量和燃烧工况的骤然变化。 2) 在调节给煤量和风机风量时,应注意监视辅机的电流变化、挡板开度指示 、风压以及有关参数的变化,防止电流超限和堵塞煤粉管道等异常情况的发生。 ( 3) 一次风 一次风速调整应满足锅炉热负荷需要,保持煤粉喷咀着火稳定,风管不堵塞 , 一次风 速 大小 通过磨煤机容量风门和旁路风门进行调整。 一次风速是一个随时都要根据煤 质和 负荷高低 进行调整的数值,一般根据着火点的远近和炉内结焦情况而定 (现在大约 23——27m/s) , 使煤粉达到迅速着火、完全燃烧的需要。 ( 4) 二次风 二次风量、二次风速和燃尽风速应满足燃烧反应空气动力场的需要和 降低 NOX控制要求,防止 炉膛及其出口受热面结焦,防止管壁 和蒸汽超温。 经常检查炉内燃烧情况,查看喷燃器的出粉情况及煤粉着火距离。 炉内火焰应呈光亮的金黄色,不偏斜贴墙,否则应及时调整。 注意炉膛漏风情况,所有看火孔,检查孔、人孔等应严密关闭。 ( 5) 氧量控制与送风量的调节 1) 炉膛氧量的控制 过量空气系数α与烟气中的氧量存在如下的近似关系 α =21/(21O2) 从运行经济性方面来看,在α变化的一定范围内,随着炉内送风量 的增加(α增大),由于供氧充分、炉内气流混合扰动好,燃烧损失逐渐减少;但排烟量增大,因而排烟 损失相应增加。 使以上两项损失之和达到最小的α,称最佳过量空气系数。 最佳过量空气系数的大小与锅炉的负荷、燃料性质、配风工况等有关。 通过燃烧调整试验可以确定锅炉在不同负荷、燃用不同 煤 质时的最佳过量空气系数。 通常情况 ,锅炉在高负荷时过量空气系数小而低负荷时过量空气系数高,运行人员可以通过氧量的变化来控制送入炉内空气量的多少。 一般要求氧量保持 4~ 6%,低负荷时可以适当提高氧量,有一些人有吹灯意识,忘记“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谚语,不敢增加风量,其实大可不必,目前我们燃用的煤种燃点温度一般在 360℃~ 390℃之间, 挥发分在 16%以上,低负荷时适当提高一次风气流温度,控制一次风气流速度,保证引燃距离 300~ 500mm,炉内燃烧更充分更稳定。 2) 送风量的调节 一般情况下,增负荷时应先增加风量,再增加燃料量;减负荷时应先减少燃料量 再 减少风量,确保锅炉燃烧安全并避免燃烧损失过大。 锅炉送风量调节的具体办法,对轴流式风机,通过改变风机动叶角 度 进行调节。 在调节风量时应注意观察风机电流、风压、炉膛负压、氧量等指示值的变化,以判断调节是否有效。 振速正常值 ≯ 锅炉总风量应保证燃料充分燃烧。 风量大小应保持空气预热器入口烟气氧量在 4%~ 6%范围内 , 送风机动叶投自动时,风量主要根据燃料量 (给煤机转速 )进行调整,可根据 炉内燃烧工况 设置偏置量 ,确保煤粉气流燃烧在氧化状态 进行。 ( 6) 炉膛负压监控与引风机的调节 1) 炉膛负压监控 运行实践表明,当锅炉燃烧工况变化或不正常时,最先反映的是炉膛负压的变化。 如果锅炉发生灭火,首先反映出的是炉膛负压剧烈波动并向负方向到最大,然后才是汽压、汽温、水位、蒸汽流量等参数 的变化。 因此运行中加强对炉膛负压的监视是十 分重要的。 当燃烧不稳定时,炉膛负压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强烈的负压波动往往是锅炉灭火的先兆。 这时,必须加强监视并检查炉内火焰燃烧状况,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处理。 2) 引风机的调节 当锅炉增、减负荷时,随着进入炉内的燃料量和风量的改变,燃烧后产生的烟气量也随之改变。 此时,必须调节引风机满足炉膛负压的需求。 引风机的调节方法与送风机的调节方法 不同,送 风机 是动叶调节 , 引风机是静叶调节。 引风机 通过改变风机 入口静 叶 片角度 进行调节。 调节引风量时需根据负荷大小和风机的工作特性来考虑引风机运行方式的 合理性。 当锅炉负荷变化需要进行风量调节时,为避免炉膛出现正压,在增加负荷时应先增加引风量,然后再增加送风量和燃料量;减小负荷时则应先减少燃料量和送风量,然后再减少引风量。 炉膛压力应控制在- 30Pa~- 50Pa 范围内,防止漏风量过大或炉膛冒正压。 正常运行时引风机入口静叶投入自动,设定值- 50Pa,本体吹灰时可适当降低定值。 ( 7)燃烧调整应注意炉膛内热负荷的合理分配 1)高负荷运行时, 燃烧调整时应注意将火焰中心位置调整居中,避免火焰偏斜;燃烧器全部投入并均匀分配 热负荷 ,防止局部热负荷过大 , 防止局部 过热和结焦 ;高负荷时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较短而排烟损失较大,为此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过量空气系数,提高锅炉效率。 2) 低负荷运行时,为 快速 着火和 稳定 燃烧,低负荷时应尽可能集中火嘴运行, 可适当增大过量空气系数, 适当 降低一次风速 ,提高一次 风粉气流 风温。 为提高炉膛温度,可适当降低炉膛负压,以减少漏风。 当锅炉在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以下运行或出现燃烧不稳定情况时,应及时投入油枪稳定燃烧 (炉内无火时严禁投油)。 安全 是一切调整的前提和基础。 3) 增、减负荷时的燃烧调整 : a 增、减负荷时要注意风、煤配比,汽温、汽 压的变化。 增负荷时先增加风量、随之增加给 煤 量;减负荷时先减少给 煤 量,随之减少风量。 b 负荷变化不大时。 视制粉系统运行情况,根据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风、粉调整。 尽量使下层燃烧器保持稳定运行,调整带上层燃烧器的制粉系统,注意监视自动方式下风量、煤量增、减情况,应缓慢进行,幅度不宜过大。 c 负荷变化幅度较大时。 增负荷,应按燃烧器从下层至上层的顺序对制粉系统进行调整,注意风量、煤量增 加 情况,不能满足时,可启动备用制粉系统,但应使燃烧器的投用只数与负荷相应。 减负荷,应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调整制粉系统、停用燃烧器。 d 燃烧 调整时,应根据负荷及煤质情况,通过调整一 次风压保持合理的一 次 风速,根据燃烧器运行情况确定合理的辅助风挡板 开度,注意一、二次风的合理配比。 自动方式下,应加强监视,防止调整量的快速变化,影响燃烧的稳定性。 4) 煤质变化时的燃烧调整 a 挥发分较低,燃烧时的最大问题是着火。 燃烧配风的原则是采取较小的一次风速,以增大煤 粉 浓度、减少着火热并使着火提前 ,煤质较差时可 控制 煤粉细度 在 6%以下,以强化着火和燃尽。 b 挥发分高的煤质 ,一般着火不成问题,需要 考虑的 主要 是 燃烧的安全性,可适当 提高一次风速,增加中部 、下部 二次风 量 , 多投一些燃烧器降低燃烧器区域热负荷,以防止结焦。 燃烧 调整 注意事项 ( 1)双进双出直吹式制粉系统和仓储式制粉系统在运行调整上有明显的区别,仓储式系统复杂 负压状态运行 ,燃烧调整由给粉机投停台数(不同燃烧层)以及给粉机转速的变化来实现 ,制粉系统对炉内热负荷影响较小 ;双进双出直吹式制粉系统 正压状态运行 ,磨煤机的运行工况变化直接影响炉内燃烧工况好坏 ,炉内热负荷完全由磨煤机存煤量和进入磨煤机的 热 风量来决定。 制粉系统调整或启、停过程中,应严密监视炉膛负压的变化,如自动方式无法调整或跟踪不及时,应立即切为手动调整,工 况稳定后投入自动。 ( 2)要保证双进双出磨煤机内有适当的存煤量,这是保证燃烧稳定的基础,根据入炉煤情况控制料位在 400—— 600Pa 之间 ,最大不能超过 800Pa。 在磨煤机启动初期应维持低料位运行,因煤质问题(煤难磨或含水量过大)制粉困难时料位可控制在 300Pa。 料位不准时,可短时间维持运行,应填写缺陷联系单,汇报单元长联系检修人员及时处理,在运行期间注意监视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及一次风速的变化,风粉比维持在一定范围。 磨出口 温度和风速均下降 、磨入口风压上升说明磨煤机内存煤量增多(料位高), 反之, 说明磨煤机内存煤 量减少(料位低), 严重时主汽压力下降。 防止满磨事情发生和空磨运行。 ( 3)双进双出磨煤机 内的风 粉 比始终保持恒定, 容量风变化进入炉膛的煤粉量也相应变化,容量风增加进入炉膛的煤粉量就增加,容量风减小进入炉膛内的煤粉量就减少,汽温、汽 压、水位及炉膛出口温度都相应变化,因此手动调整容量风时要缓慢。 根据火嘴着火点的远近,可通过改变一次风机出口压力和旁路风开度来实现 风速的变化。 磨 煤机出口风粉 气流 温度控制在 90℃~ 110℃之间,磨两侧出粉温度差不超过 8℃。 磨煤机 料 位保持在 400600Pa 范围内,以保证磨煤机对负荷的响应 能力。 风粉比应控制在 之间为适宜 ,风粉比过大引燃所需热量增大,着火点推迟;风粉比过小着火所需 空气 量不能满足,局部形成还原区,是灰熔点降低造成炉内结焦。 ( 4)煤粉细度及均匀度,容量风的增加进入磨煤机的风速增加,煤在磨煤机内的研磨时间相对减少煤粉细度相对增大,再就是进入磨煤机风速的增加其携带煤粉的能力增强因此是煤粉细度增大;控制使用旁路风,旁路风 一方面在混料箱内与原煤混合对 煤进行预干燥。 另一方面保持在煤粉管道中拥有足够的输送煤粉的风速,旁路风控制不当容易使煤粉的均匀度变差。 正常情况下磨煤机满负荷出 力时要保证R90在 8%以下。 煤粉的经济细度,不同的煤质有不同的可磨系数, 各成分含量也不相同,所以 有不同的经济细度,煤粉的经济细度是对同一种煤质说的。 一是看飞灰含碳量,二是看制粉电耗,三是看钢球的耗损。 通过试验 对比确定。 反映细度 越小煤粉越细 反映均匀度 越小煤粉均匀性越好 : 0~1000m,大多数为 20 ~40 m。 x 为 90m 和 200m 的两种筛子,即用 R90 和 R200 来表示煤粉细度 和均匀度。 ( 5)火嘴的投停一定认真执行吹扫程序,停火嘴 后进行吹扫是防止一次风管煤粉沉积,投火嘴前进行吹扫是把沉积的煤粉吹净,防止炉膛压力大的波动,再就是防止爆燃。 增负荷投用火嘴要防止主汽压力上升太快,减负荷停用火嘴要防止主汽压力下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