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吨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a、 C64b、 C6 C6 C6C6 C6769 等 20 层。 据资料,原仲河煤矿和牛场煤矿开拓的 井 巷已从 C1 穿至 C15a,在这 —段煤系中,除 C1 和 C15a 煤层可采之外,其间 C C C C1 C13 为不可采煤层。 矿区内马场井田可采煤层为 C6 C6 C6 C6769 等 4 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132。 贵州省水城县小牛煤业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9 表 131 牛场井田煤系地层及煤层特征表 标志层及煤层编号 标 志层及主要煤层特征简述 稳定性 最小 ——最大 平均厚度( m) K1 位于煤系顶界,有 2层灰色至灰黑色的生物灰岩 , 中夹浅虫泥岩组成,主要动物化石有 腕 足类,瓣鳃类、苏氏贝、战贝,螺类。 以 25 线最厚,至井田两侧变薄。 稳定 2. 204. 90 3. 27 C1 顶板 岩性为 K1标志层。 煤层中有 厚的隐晶质高岭石泥岩 23 层夹 矸 , 煤层厚度稳定,一般在。 在本煤层下 部 常见有 2条煤线 , 即为 C C3煤层。 3 线以西变化较大,煤层距 K1标志层间局部出现一层厚 的含动物化石泥岩,是中灰,中高硫煤。 稳定 K2 位于 C C4煤层间,为深灰色致密状含生物碎屑灰岩,常见 腕 足类,瓣鳃类 、 偶见蜒 科化石。 生物矿屑含量少于 K3标志层。 稳定 C5 位于 K246m之下,在 K2C5之 间常见一薄煤层(即 C4)。 本 C5煤层之下 711m左右是 K3标志层。 煤层中常夹 隐晶质高 岭 石泥岩。 煤质坚硬,是高灰 、 高硫煤。 煤层厚度一般在 1m左右。 不稳定 K3 位于 C C6号煤层之间,为致密状深灰色的生物碎 屑 灰岩。 生物含量一般大于 20%,可达 36%左右,动物化 石 见有 腕 足类,瓣鳃类,螺类,蜒科及少量苔藓虫等。 稳定 C8a 一般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含植物化石。 距 K3标志层 59m。 在 K3C8间常见 C C7两层煤线或薄煤层 ,煤层结构较复杂,常见有泥质灰 岩 夹矸,是高灰 、 高硫煤,灰分大于 34%,原 煤 硫分达 %, 3 线以西分为两层。 煤层 厚 度一般。 稳定 C9 顶板岩性为细粉砂岩,底板岩性为含动物化石粉砂岩,煤层厚度一般。 其灰分变化大,但以中灰为主,均小于 30%,原硫较低 , 小于 2%,一般 1%左右。 不稳定 C10a 顶板岩性为含动物化石的粉砂岩,在 C9和 C10间有一层较稳定的厚度 为 动物化石细砂岩或铝质砂岩(顶部有时 见砂质灰岩和泥 灰 岩)。 煤层一般 厚 度 右。 灰分 3040%,原硫较高 , 一般大于 4%,可达 9%, C10煤层之下 46m 左右是K4标志层。 稳定 K4 位于 C10之下,为深灰色细密状隐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见蜿足类和偶见蜒科化石,厚度较小,但全区稳定。 稳定 C12 位于 K4之下,相距 2336m左右。 在 K4C12间常见一煤线为 C11。 其顶板含 腕 足类,海百合等动物化石,煤层直接顶板多为浅 海 相的动物泥岩。 煤层结构简单, 局 部见有12 层厚 的泥质 、 粘土质夹矸。 煤层厚度一般 左右。 为低灰 、 中高硫煤,原硫 3%左右。 是第三段煤层中含硫较高者。 不稳定 C13 顶板岩性为泥岩,细粉砂岩,东端 13线为含瓣鳃类动物化石,其底板局部含少许扁豆 状石英细粒。 煤层结构简单 复杂,夹矸 03 层不定,以泥质粘土岩为主,局部见隐晶质 高岭石泥岩。 煤质松软,灰分变化大,以中灰为主,原硫从极低 ~20%,一般在 1%左右,与 C12略有区别,煤层厚度一般在。 不稳定 C14 顶板岩 性为粉砂岩, 煤 层结构简单 复杂,夹矸 12 层,为泥岩,粘土岩,局部见有隐晶质高岭石泥岩,煤层一般厚度 左右,井田东端稍为变薄, 3 线深部与 C13煤层有合并现象,煤层灰分 %左右,硫分极低,均小于 %,与 C13煤层略有区别。 较稳定 C15a 顶板岩性为含植物化石的细粉砂岩,局部 为 含砾细砂岩,底板为 K5标志层( r1)。 煤层有两层夹矸,上层为隐晶质高岭石泥岩,下层为粘土岩。 属中低灰分煤,原硫极低。 煤层厚度一般 米左右。 稳定 K5 以天然放射性( r1)反应较高为特征的标志层。 一般比母岩高 倍, 但 有较大变化。 位于 C15ab 的夹层泥岩,粉砂岩之中。 稳定 C15b 顶板为 K5标志,煤层较薄,陛下以东厚度 ,向西变薄。 较稳定 K6 ( 16) K6为 C16和其顶板的鲕状石英泥岩组成,尤以灰黑色呈细麻点的鲕状石英泥岩为明显特征,常见 2 层厚 , C16煤层 含 隐晶 —显晶质泥岩夹矸一层。 为中灰 、 低硫煤,煤层厚度一般。 稳定 K18 顶板岩性为含植物化石泥岩 、 粉砂岩,有时含石英细鲕 粒 ,煤层厚度大,一般在 34米左右,结构复杂,夹矸最多,且分布在煤层底部,夹矸多为泥岩,有一层较稳定的隐晶质高岭石泥岩,煤质松软,多为粉状煤,上部以半亮型煤为主,下部多为半暗 ——暗淡型煤。 稳定 贵州省水城县小牛煤业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10 续表 131 牛场井田煤系志层及煤层特征表 标志层及煤层编号 标 志层及主要煤层特征简述 稳定性 最小 ——最大 平均厚度( m) C20 顶部岩性为粉砂岩,含少许植 物 化 石,局部含砾,煤层厚度 1m左右,为中灰 、 极低硫煤。 其上部常见一层高灰分的薄煤层( C19)。 C20煤层在井田西端变化大,且 Ag大于 40% 较稳定 K7 ( C22a、 b) K7由 C22a、 b煤层及其水平层组成, C22为高灰高 硫煤 ,是 C12以下第一层含硫量高者,原硫 %,与上下煤层及硫分对比相差 640 倍。 C22灰分常大于 40%, 9 线以西煤层厚度变薄,电位曲线常呈平行细高峰。 稳定 K8 ( C26) 由 C26煤层和顶板岩性 “绿色层 ”组成。 煤层顶板岩性为砂岩 、 细砂岩, 以 间接 顶 板岩层呈绿色为特征,含大量植物化石,种类繁多,见有不甚稳定的星叶层位。 C26 煤层在 7线以东厚。 煤层中稳定夹矸为高 岭 石泥岩,煤层含硫低,与 C2C28煤层有明显区别 东部稳定 C28 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含少许植物化石,较多为黄铁矿 ; 间接顶板有时见有含砾的细 砂岩 , 且有较高的天然放射性( V2)反应 ; 煤层中稳定的夹一层 、 粘土 质夹 矸。 为中灰 、 高硫煤,原硫达 %左右,与上下煤层有明显 区别。 较稳定 K34 顶板岩性为细砂岩或黑色泥岩层,含乌尔曼 杉 化石层位 , 并见有较多黄铁矿结核。 本层之下常见 C3 C36两层煤,有 512m 厚的浅灰色岩层。 煤层较薄,但稳定在 左右,属中高灰,高硫煤,原硫多达 2%以上。 较稳定 K9 以天然放射性( V3)为特征的标志层,其反应一般比围岩高两倍以上,位于 C42顶底的泥岩中,位置有所跳动,有时 在 C42顶板上,有时在 C42底板下,其规律研究不详。 稳定 C43 其上下各有 C42和 C44两薄 煤 层, C42顶 为 K9标志层。 煤层中常见 12层 泥 质夹矸,煤层顶板和底板岩性含有有古银杏植物化石,但不甚稳定。 煤层厚度一般 左右 较稳定 C52 是 C43以下第一层稳定的可采煤层,为单一煤层,一般厚度 左右,仅局部见有 1 层粘土质夹矸,距 K10标志层 48m。 较稳定 C54 其底板为 K10标志层,煤层厚度一般 左右,不可采,硫分很低。 不稳定 K10 以 天然 放 射性( r4)为特征的标志层,其反应较高,且全区稳定,特征明显,一般比围岩高 25 倍以上。 位于 C54底板泥岩中。 稳定 K11 位于 K10之下, C58 之上。 以 动物化石碎片和残骸的钙质砂岩 、 细砂岩夹灰岩 、 粗粉砂岩为主。 较稳定 C58 顶板岩性为含较多的植物化石粉砂岩。 煤层 距 K1 标志层 714m,在K11C58间常见一层薄煤层即 C57。 为中高灰分煤,硫分虽有变化,但均小于 2%。 不稳定 C60 顶板岩性为含植 物化石泥岩 、 粉砂岩。 为中低灰分 、 高硫煤。 一般原硫在 3%左右。 顶板岩性中常见有黄铁矿。 不稳定 C61 顶板岩性为含植物化石泥岩。 为中高灰分煤,原硫较低均在 %以下 ,一般煤层厚度 左右 . 不稳定 C64a 顶板岩性为含植物化石泥岩 、 粉砂岩 , 底板为 K12标志层。 煤层为中高灰分煤,原硫较低。 稳定 K12 以天然放射性( r5)为特征的标志层,其反应较高,且稳定,一般比围岩高 倍以上。 位于 C64a,b)夹层的 绿 色水云母粘土岩中。 稳定 C64b 其顶板为 K12标志层,底板为泥岩 、 粉炒岩。 但当 C64bc 合 并 时,其底板为 K13标志层。 煤层含硫较高,灰分变化也较高。 较稳定 K13 为 C65煤层顶板,由粗细粉砂岩夹泥岩,灰岩组成。 在粉砂岩中见有凸镜状灰岩或钙质细砂岩夹层。 并含辩鳃类、螺类和少量 腕 足类动物化石。 较稳定 C67 顶板岩性为黑色泥岩,含乌尔曼杉化石,含多量的黄铁矿。 其上部为灰白色宽条带状含菱铁质细粉砂 岩,局部层位见有辩鳃类动物化石。 煤层底板为泥岩。 为中高灰分煤,原硫可达 2%—4%。 不稳定 C68 底板为粉砂岩或黑色泥岩,局部含乌尔曼杉化石,含多量的黄铁矿。 C68与 C67紧靠在一起,但可分开,煤层灰分一般 20%,原硫多达 3%以上。 稳定 C69 为煤系中最下部的一层可采煤层,其顶板岩 层 常为黑色泥岩 , 顶板岩性多为泥岩,但有时可见一细砾岩层。 煤层灰,硫分均高,结构复杂,有时分叉两层,夹矸多达 2—8 层,夹层为泥岩,炭质泥岩、粘土岩,煤层厚一般 左右。 较稳定 贵州省水城县小牛煤业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11 表 132 马场井田可采煤层的厚度变化及可采情况统计表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 (一般 /平均 ) 稳定情况 备注 C61 煤层编号沿用马场井田勘探报告的编号 C64 C66 C6769 C61: 位于 P3l1 中下部,上距 C26 煤层 139m左右。 顶板常为砂岩、粉砂岩。 底板为含炭黑色泥岩。 煤层大部可采。 厚度一般。 平均。 煤层结构简单。 C64:位于 P311 中部,上距 C61 煤层 9m左右。 顶板常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发育波状层理。 底板为细砂岩或粗粉砂岩夹薄层灰岩。 煤层局部可采。 厚度一般。 平均。 煤层结构复杂,中部有 14 层高岭石泥岩夹矸。 C66:位于 P3l3 下部,上距 C64 煤层。 顶板为 1015m细粉砂岩,水平层理发育,为所谓 “排骨层 ”。 直接顶板为厚 1m左右的黑色泥岩。 煤层局部可采。 厚度一般。 平均。 煤层结构极复杂,底部有 3cm高岭石泥岩夹矸。 C6769( 沿用马场井田勘探报 告 编号 ) :位于 P3l1 下部,上距 C66 煤层 911m左右。 顶板以砂岩为主,但变化较大,井田两侧变为粉砂岩或泥岩;底板为泥岩。 煤层局部可采 , 厚度一般。 平均。 煤层结构极复杂,中部有 1~2 层高岭石泥岩夹矸。 ( 2)煤质特征 根据 《水城格目底煤矿牛场井田详细勘探地质报告》及 整合前各 矿对开采煤层所作的化验资料,煤层煤质特征如下 : 煤岩特征 : 各可采煤层的煤岩特征基本相同,煤一般为黑、灰黑色,第一段以暗淡型煤为 常见,半暗型煤次之。 其他均 为 半暗型煤为主,半亮型煤次之,部分以暗煤及亮煤,有少量镜煤,除 C13 煤层至 C20 煤层外,均含较多的形状及大小不一的黄铁矿 ; 少许方解石呈薄膜状充填在煤层裂隙及层面上。 显微煤岩类型三、四段以亮煤为主,少数暗煤型。 一、二段则以暗煤型为主,亮暗煤型次之,矿物杂质以 C22 煤至 C52 煤层较高,最高达 44%,其他均为 20%以下,以粘贵州省水城县小牛煤业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12 土为主,黄铁矿次之,少量石英及方解石。 矿区内第四段除 Cl、 C9 煤层为中灰 ( 2030%) 煤外,其他均为高灰分 ( 3040%)煤层。 洗后也只有 9 号煤层的灰分小于 10%。 硫分除 C9 煤层为中硫 ( 1~2%) 煤外,其他 均 为高硫煤,而 C10 煤层高达 6%以上,洗后 C9 煤层的硫小于 1%, C1 煤层的硫在3%左右 ; ClC9 煤层的精煤回收率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