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模考试题一(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扩建工程需拆迁建筑物 6200m2。 该项目沿线两侧分布有大量农田,还有一定数量的果树和路旁绿化带,改建中型桥梁桥址,位于 X 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边缘,其下游 4km 处为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 新建桥梁跨越的 Y 河为宽浅型河流,水环境功能类别为 II 类,桥梁设计中有 3 个桥墩位于河床,桥址下游 9 页 处为某鱼类自然保护区的边界。 公路沿线分布有村庄、学校等,其中 A 村庄、 B 小学和某城镇规划住宅区的概况及公路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见下表: 敏感点 距红线距离 敏感点概况 营运中期预测结果 路段 A 村庄 4m 8 户 超标 8dB(A) 拓宽 城镇规划住宅区 12m 约 200 户 超标 5dB(A) 新建 B 小学生 教学楼 120m 学生 100 人、教师 100 人。 夜间无人住宿 教学楼昼间达标,夜间超标 2dB(A) 拓宽 给出 A 村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及评价量。 答:( 1)声环境 现状监测时段为昼间和夜间。 ( 2)评价量分别为昼间和夜间的等效声级( Leq,dB(A)) Ld 和 Ln。 针对表中所列敏感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 ( 1) A 村应搬迁。 因为该村超标较高,且处于 4a 类区,采取声屏障降噪也不一定能取得很好效果,宜搬迁; ( 2)城镇规划的住宅区,可采取以下措施: a、调整线路方案 b、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以及绿化 c、优化规划的建筑物布局或改变前排建筑的功能 因为该段为新建路段,可以通过优化线路方案,使线路远离规划的住宅区;也可以设置声屏障并安装隔声窗、建设绿化带的措 施达到有效的降噪效果;当然作为规划住宅区,也可以调整或优化规划建筑布局或改变建筑功能。 ( 3) B 小学。 不必采取噪声防治措施。 因为营运中期昼间达标,夜间虽然超标,但超标量较小,且夜间学校无人住宿。 为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应对跨 X 河桥梁采取哪些配套环保措施。 答:建设防撞护栏、桥面径流导排系统及事故池。 列出 Y 河环境现状调查应关注的重点。 答:( 1)关注拟建桥位下游是否有饮用水源地及取水口;因为水体规划功能为 II 类,水质要求较高。 ( 2)关注桥位下游鱼类保护区的级别、功能区划,主要保护鱼类及其保护级别、 生态特性、产卵场分布,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及保护要求等; 10 页 ( 3)调查河流的水文情势,包括不同水期的流量、流速、水位、水温、泥沙含量的变化情况; ( 4)调查水环境质量是否满足 II 类水体水质; ( 5)沿河是否存在工业污染源,是否有排污口入河。 可否通过优化桥墩设置和施工工期安排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说明理由。 答:( 1)可以。 ( 2)减少桥墩数量(甚至可以考虑不设水中墩),这样就减少了对河道的扰动,降低对水质的污染,可以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保护区的影响;施工工期安排时,避开鱼类繁殖或洄游季节施工 ,避免对水文情势的改变,也可以减缓对保护区鱼类的影响。 第四题 交通运输 —— 原油储运配套项目 某部门的乙烯炼化一体化原油储运配套工程,原油管线全长 230km,设计输油量 2020 万 t/a,储油罐140 万 m3。 工程分 4 个站场工程和 6 条线路工程,在首站建 6 座 10 万 m3外浮顶油罐,在一个分输站建 8 座 10 万 m3外浮顶油罐。 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油罐定期清洗过程中产生的罐底污泥,油罐平均 6 年清洗一次,每个原油储罐检修清洗产生的污泥为 12t。 总投资 亿元,其中环保投资 亿元。 该项目沿线穿跨大、中型河流 12 次,小 型河流、沟渠共45 次,穿跨河流总长 12. 34km,其中定向穿越河流长度。 沿线穿经铁路 10 次,总长 ,穿经一般公路 73 次,总长。 沿线有 3 处自然保护区。 管道穿越某河流下游 3km 为一迁徙鸟类内陆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且该河流为下游湿地的主要补给来源。 大部分鸟类在每年的 46 月在此繁殖和育雏。 包括管道和站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管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临时占用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农业生态影响分析、林业、水产养殖影响分析、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景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沿线动植物影响分析、对自然保护区影响分析、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大型穿越产生的弃土石方和废弃泥浆对生态的影响 站场主要表现为永久占用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入人工斑块等。 如果占用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要做到占一补一。 管道穿越河流溢油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应采取哪些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 11 页 土地利用的保护和 恢复措施、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植被保护及恢复措施、 农业生态的保护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 生态景观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道路交通影响防治措施;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 该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表现在:原油管道泄漏和火灾爆炸事故对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贮罐区的原油泄漏和火灾爆炸风险对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 1)采用较安全的穿越方 式,如定向钻,盾构等; ( 2)加大管道壁厚,增加埋深; ( 3)施工避开 46 月; ( 4)穿越两侧设置阀室,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切断; ( 5)设立醒目标识 ( 6)在附近储备应急风险物质 ( 7)建立风险预案等。 ,以 t/ a 为单位。 并判断这些工业固体废物属于哪一类。 应如何处置。 首站建 6 座 10 万 m3外浮顶油罐,油罐平均 6 年清洗一次,每个原油储罐检修清洗产生的污泥为 12t,则首站油罐产生污泥的量的平均值为 6X12/ 6= 12t/ a。 同样,一个分输站建 8 座 10 万 m,外浮顶 油罐,油罐产生污泥的量的平均值为 8 l2/ 6=16t/ 28t/ a,这些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并应附有双方签订的处理协议。 12 页 ( 1)正面影响减少油品装卸过程中的损耗和烃类气体的挥发量,减少大气环境影响;节省因交通运输的污染及风险带来的投资;事故风险较低;降低因环境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减少人员及群众治疗疾病的费用。 ( 2)负面影响施工期对陆地生态的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农业生态一次性损失 和依复性损失、林业损失、种植业损失、养殖业损失);运营期陆地生态资源损失;加热炉和锅炉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溢油对生态资源的影响。 第五题 金属矿山项目 某大型金属矿山所在区域为南方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1670mm, 属泥石流多发区, 矿山上部为褐铁矿床, 下部为铜、铅、锌、镉、硫铁矿床。 矿床上部露天铁矿采选规模为 106t/a,现已接近闭矿。 现状排土场位于采矿西侧一盲沟内,接纳剥离表土,采场剥离物,选矿废石,尚有约 104m3可利用库容。 排土场未建截排水设施,排土场下游设拦泥坝, 拦泥坝出水进入 A 河 ,露天铁矿采场涌水直接排放 A 河,选矿废水处理后回用。 现在拟在露天铁矿开采基础上续建铜硫矿采选工程,设计采选规模为 106t/a, 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为剥离,凿岩、爆破、铲装、运输, 矿山采剥总量主 107t/a,采矿排土依托现有排场。 新建废水处理站处理采场涌水, 选矿生产工艺流程为破碎、磨矿、筛分、浮选、精矿脱水, 选厂建设尾矿库并配套回用水、排水处理设施,其他公辅设施依托现有工程。 尾矿库位于选厂东侧一盲沟内,设计使用年限 30 年,工程地质条件符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