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kta烧碱装置氯气、氢气处理工序的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凝气体 15 15 硫酸 21. 613 27. 877 总计 926. 966 926. 966 表 210 硫酸干燥塔(填料塔)总物料衡算表 名称 进填料塔 kg/t 100% NaOH 出填料塔 kg/t 100% NaOH 氯气 176800800 176800800 水蒸气 1269800 17000 不凝气体 3000000 3000000 硫酸 4322600 5575400 总计 185393200 185393200 第一篇 氯气处理 15 (四)硫酸干燥塔Ⅱ(泡罩塔) ⑴ 进塔硫酸浓度为 98%,温度为 13℃;出塔硫酸浓度为 75℃,温度为 28℃。 ⑵ 干燥后氯气含水量 10- 5。 2.物料衡算 ⑴设每千克 98%硫酸吸收的水分为 W5㎏ ,则 W5= - 1= ㎏ 设干燥所需 98%流酸为 W6㎏, WW = 10- 5 解得 W6= ㎏ 假设各种因素造成的硫酸损耗为 15%, 则需硫酸量为: = ㎏ 泡罩塔流出稀酸的量为: + = ㎏ 干燥后氯气含水量为 : - = ㎏ 出泡罩塔气体组分为: 氯气 ㎏ 水蒸气 ㎏ 不凝气体 15 ㎏ ⑵氯气纯度 :29151800 7100 47100 4 100%=96% (V/V) ⑶物料衡算表 1t100%NaOH 为基准 表 211 硫酸干燥塔(泡罩塔)物料衡算表 名称 进泡罩塔 kg/t 100% NaOH 出泡罩塔 kg/t 100% NaOH 氯气 884. 004 884. 004 水蒸气 0. 085 0. 0083 不凝气体 15 15 硫酸 0. 2875 0. 3642 总计 899. 3765 899. 3765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16 表 212 硫酸干燥塔(泡罩塔)总物料衡算表 名称 进泡罩塔 kg/t 100% NaOH 出泡罩塔 kg/t 100% NaOH 氯气 176800800 176800800 水蒸气 17000 1660 不凝气体 3000000 3000000 硫酸 57500 72840 总计 179875300 179875300 第一篇 氯气处理 17 第三章 主要设备设计及选型 一 . 第一钛冷却器 1.确定设计方案 从电解槽出来的氯气,一般温度较高,并伴有大量水蒸气及盐雾等杂质。 这种湿氯气对钢铁及大多数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只有某些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耐湿氯气的腐蚀。 所以决定选用钛材料的列管作换热管,冷却水走壳程,湿氯气走管程,并且采用逆流流向。 氯气进口温度 80℃,出口温度 46℃; 冷却水进口温度 20℃,出口温度 30℃。 2.确定物性数据 ⑴流体平均温度 Tm和 tm Tm1=( Ti+ To) /2=( 80+ 46) /2= 63℃ tm1=( ti+ to) /2=( 20+ 30) /2= 25℃ ⑵平均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表 31 物性数据 物料 项目 单位 数据 物料 项目 单位 数据 水 密度 g/cm3 氯 气 密度 Kg/m3 粘度 pa•s 粘度 p 107 导热系数 W/(m•℃ ) 导热系数 Kcal/(m•h•℃ ) 比热容 J/(g•℃ ) 比热容 Cal/(mol•℃ ) 水 蒸 气 密度 Kg/m3 不 凝 气 体 密度 Kg/m3 粘度 Kgf•s/m2 106 粘度 Kgf•s/m2 导热系数 Kcal/(m•h•℃ ) 导热系数 W/(m•℃ ) 比热容 Kcal/(kg•℃ ) 比 热容 Kcal/(kg•℃ ) μ 平 = 10- 7 % + 10- 6 % + 10- 6 %= 10- 6pa•s ρ 平 = % + % + %= ㎏ /m3 λ 平 = 10- 2 % + 10- 2 % + 10- 2%= 10- 2kcal/(m•• h•℃ )= 10- 2w/(m•℃ ) Cp 平 = 71 % + % + %=(kg•℃ )=(g•℃ )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18 3.设计计算 ⑴ 计算依据:由《氯碱工业理化常数手册》中查知,第一钛冷却器的总传热系数范围在 350— 550 kcal/(m2•• h•℃ ),即 — w/(m2•℃ ) ⑵ 热负荷 Q Q =(546268126927) 202000/7920 =10589419kJ/h = ⑶ 假设 k=500 w/(m2•℃ ) 则估算 的传热面积为 A=Q/KΔ tm (31) 其中, Q—— 换热器热负荷, W K—— 总传热系数, W/(m2•℃ ) Δ tm—— 对数平均温差,℃ . Δ tm‘ =21ln 21 tt tt =20463080ln )2046()3080(  = ℃ 则由式( 31)有 A =10 3/(500) = ㎡ 考虑 10%的面积裕度,则所需传热面积为: A0 = =  177 ㎡ ⑷ 选用 Φ 2 ㎜, 6m长的 Ti- - 钛钢管,则所需管数 N= dlA0 (32) 其中, A0—— 传热面积,㎡ d—— 换热管外径, m l—— 换热管长度, m。 N =   177  =502 根 参考碳钢 Φ 19 排管图 , 确定排管总数为 518 根, Dg 700mm, Ⅵ管程 ,管子采用三角形排管 , 管心距 24㎜ ⑸ 折流板 第一篇 氯气处理 19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 25%,则切去圆缺高度为 H= 700= 175 ㎜,折流板间距取 B== 700=560 ㎜,折流板厚度 16 ㎜ 折流板数 NB=折流板间距 传热管长- 1 (33) =5606000- 1  10 块 ⑹ 拉杆 参考《钛制化工设 备设计》知,拉杆数量为 6, 拉杆直径为 10㎜ ⑺ 接管 取接管内流体流速为 u1= 2m/s,则接管内径为: D1=uV4 (34) 其中, V—— 流体的体积流量, m3/s u—— 流体在接管中的流速, m/s。 D1=  000010 0324   = 取接管内流体流速为 u2= 20 m/s 则接管内径为: D2 =uV4 =   473600792020 000   = 圆整后,取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规格为:Ф 273 8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规格为Ф 133 6 ㎜。 4.第一钛冷却器的核算 ( 1)壳程流体传热膜系数α o 用克恩法计算 α o= (ed ) (w ) (35) 其中,λ — — 导热系数, W/(m2℃ ), de—— 公称直径, m, Re—— 雷诺准数,无因次,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20 Pr—— 普兰特准数,无因次。 : de=ooddt )423(4 22  (36) = 0 1 9 0 )0 1 9 0 (4 22   = 其中, t—— 管间距, m, do—— 换热管外径, m So = BD(1tdo ) (37) = ( 1- ) = ㎡ 其中, B—— 折流板间距, m, D—— 壳体公称直径, m, uo= Vs/So (38) =   = 其中, Vs—— 流体在壳体的体积流量, m3/h。 Reo=oeud (39) =  = 11726 其中, uo—— 流体在壳程的流速, m/s, ρ —— 流体密度, kg/m3, μ —— 流体粘度, pa s。 Pr= pc (310) =  = 第一篇 氯气处理 21 其中, Cp—— 流体比热, kJ/(kg℃ )。 粘度校正(w )  ,则由式( 35)得: α o= = 4884 W/(m2℃ ) ( 2)管内传热膜系数α i α i= id (311) Si=pi NNd 24 = 518/6 = ㎡ ui=Vs/Si =    = Rei=ieud =  = 533249 Pr= pc =  = 则由式( 311),得: α i= = 1207 W/(m2℃ ) ( 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管外侧污垢热阻: Rso= 104 m2℃ /W 管内侧污垢热阻: Rsi= m2℃ /W Ti- - 在该条件下的导热系数为 ( s cm2℃),即 λ w= 102 = W/(m2℃ )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22 ( 4)总传热系数 11K =o1 + Rso+mwodbd + Rsiiodd+iiodd (312) =48841++ + +  = K1= W/(m2•℃ ) ( 5)校核有效平均温差 R1=iooi tt TT = 2030 4680 = P1=iiio tT tt  = 2080 2030 = φ Δ t= 112RR 11/211/2ln11ln22RRPRRPPRP- (313) = 2 22-- = Δ tm1=φ Δ tΔ tm1’ (314) = =℃ 其中,Δ tm’ —— 按逆流计算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φ Δ t—— 温度差校正系数,无因次。 Δ t= Tm1- tm1 = 63- 25 = 38℃ 50℃ 该温 差较小,不需设温度补偿装置,因此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 6)传热面积裕度 Sn=39。 1 mtKQ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