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品燕园桩基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pl) 该层局部存在,分布在 3 3 3 50、 5 B1孔。 黄褐色 ~ 棕黄色,稍密 ~ 中密,湿,碎石成份为灰岩,径 2~ 5cm不等,偶见径 8cm,呈次棱角状,分布不均,含量约 50~ 65%,局部胶结,黏性土充填。 厚度 :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 平均。 该层做圆锥型动力触探试验 3点次,修正击数 =~ , 19 平均值=。 该层属低压缩性土。 ② 2圆砾 (Q4al+pl) 该 层局部存在,主要分布在地区中部古河道部位,在 1 1 2 2 2 2 3 3 3 4 4 4 4 4 45 5 5 5 5 60、 6 6 6 6 B B B7孔揭示。 褐黄 ~ 黄褐色,稍密,湿,以圆砾及少量角砾为主,砾石成分主要为石灰岩,混较多卵石、碎石及中粗砂,局部为角棱状角砾,主要充填以粉质黏土,局部充填为中粗砂,呈亚圆状,夹粉质黏土夹层。 厚度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 平均 ;层底 埋深 : ~ , 平均。 该层做圆锥型动力触探试验 33点次,修正击数 =~ 击,平均值=。 该层属中低压缩性土。 ② 3含碎石粉质黏土 (Q4al+pl) 该层局部存在,分布在 1 1 1 2 2 52孔。 褐黄 ~ 黄褐色,可塑 ~ 硬塑,以粉质黏土混碎石、角砾、粗砾砂为主,碎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碎块,呈尖棱状 ~ 次棱角状,含量约2535%,局部夹粉质黏土夹层,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反应。 厚度 :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 平均。 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 5点次,其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 N=~,平均值 N=。 该层属中压缩性土。 ③ 碎石土 (Q3dl+pl) 该层局部存在,分布在 1 1 1 1 2 22 3 4 4 4 50、 5 5 5 5 6 6 B B BB B8孔。 黄褐色 ~ 棕黄色,中密 ~ 密实,湿,碎石成份为灰岩,径2~ 5cm不等,最大径大于 10cm, 呈次棱角状,含量约 50~ 65%,局部胶结,黏性土充填。 厚度 :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 平均。 该层做圆锥型动力触探试验 19点次,修正击数 =~ 击,平均值=。 该层属低压缩性土。 ③ 1粉质黏土 (Q3dl+pl) 20 场区分布不连续,该层局部存在,分布在 2 2 4 44 4 4 5 5 6 B B3孔。 黄褐色,可塑 ~ 硬塑,个别坚硬,含碎石,棱角状 ,分布不均,径 14cm不等,含量 5~ 20%,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反应。 厚度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平均。 该层钻孔中取原状土样 7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4点次,其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 N=~ ,平均值 N=。 该层属于中~高压缩性土 ④ 粉质黏土 (Q3dl+pl) 场区普遍分布。 浅棕褐色,硬塑 ~ 坚硬,少量可塑,偶见姜石,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反 应。 厚度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 平均。 该层钻孔中取原状土样 25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47点次,其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 N=~ ,平均值 N=。 该层属于低~中压缩性土。 ④ 1黏土 (Q3dl+pl) 场区局部分布,分布在 1 1 11 2 2 2 2 2 2 3 3 3 3 3 44 4 5 5 5 5 5 5 5 60、 6 6 B B BB B B6孔。 棕红色,硬塑 ~ 坚硬,个别可塑,偶见姜石,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有光泽反应。 厚度 : ~ , 平均; 层底标高 :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平均。 该层钻孔中取原状土样 25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21点次,其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 N=~ ,平均值 N=。 该层属于中~低压缩性土。 ④ 2粉土 (Q3dl+pl) 场区 仅局部分布,分布在 2 22孔。 密实,湿,主要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具锈染,粉砂含量高,约 15%,局部夹粉秒薄层,摇振反 21 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反应。 厚度 :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平均。 该层钻孔中取扰动土样 2件,该层属于中压缩性土。 ⑤ 碎石土 (Q2+3dl+pl): 场区普遍分布。 黄褐色 ~ 棕黄色,中密 ~ 密实,碎石成份为灰岩,径 2~ 5cm不等,最大径大于 10cm,呈次棱角状,分布不均, 含量约 65~75%,局部胶结,黏性土充填。 厚度 :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平均。 该层做圆锥型动力触探试验 56点次,修正击数 =~ 击,平均值=。 该层属低压缩性土。 ⑤ 1胶结砾岩 (Q2+3dl+pl): 场区较普遍分布,棕褐色~棕红色,碎石成份为石灰岩,径 2~6cm,偶有径大于 10cm,呈次棱角状 ~ 棱角状,分布不均,含量约 55~70%,泥质胶结,局部钙质胶结, 胶结差。 厚度 : ~ , 平均; 层底标高 :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平均。 ⑤ 2黏土 (Q1+2dl+pl) 场区局部存在,分布在 1 1 1 1 11 2 2 2 2 3 4 4 4 4 4 4 5 55 5 5 6 B B B3孔。 棕褐色~棕红色,硬塑~坚硬,含较多碎石,径 2~ 5cm不等,分布不均,含量约 10~ 15%,局部黏粒含量稍低,近粉 质黏土,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有光泽反应。 厚度 :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 平均; 层底埋深 : ~ , 平均。 该层钻孔中取原状土样 4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11点次,其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 N=~ ,平均值 N=。 该层属于中压缩性土。 ⑥ 碎石土 (Q2+3dl+pl): 场区普遍分布,棕褐色~棕红色,中密~密实,碎石成份为石灰 22 岩,径 2~ 6cm,偶有径大于 10cm,呈次棱角状,分布不均,含量约 65~80%,局部胶结,黏性土充填。 厚度 :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平均。 该层做圆锥型动力触探试验 37点次,修正击数 =~ 击,平均值=。 该层属低压缩性土。 ⑥ 1胶结砾岩 (Q2+3dl+pl): 场区局部分布,分布在 1 2 3 3 3 4 44 4 5 5 5 6 6 6 B B8孔,棕褐色~棕红色,碎石成份为石灰岩,径 2~ 8cm,偶有径大于 12cm,呈次棱角状,分布不均,含量约 65~ 80%,泥质胶结,局部钙质胶结,胶结差。 厚度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 平均。 ⑥ 2黏土 (Q2+3dl+pl) 场区局部分布,分布在 1 1 2 2 3 3 3 3 3 4 4 4 4 4 4 450、 5 5 5 6 B B6孔。 棕红色,坚硬,局部硬 塑,混有较多碎石,径 35cm,最大 8cm,含量约 30%,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有光泽反应。 厚度 :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 平均。 该层钻孔中取原状土样 4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23点次,其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 N=~ ,平均值 N=。 该层属于中压缩性土。 ⑦ 残积土 (Q1+2el+dl) 场区局部分布,分布在 1 2 3 4 5 5 6 BB7孔。 不连续,灰黄色,可塑 ~硬塑 ,主要成份为大理岩风化碎屑,呈土状,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厚度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平均。 因该层普遍较薄,夹较多原岩风化物及少量碎石,土质不均,取原状土样困难。 该层钻孔中取原状土样 1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12点次, 23 其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 N=~ ,平均值 N=。 该层属于中压缩性土。 ⑧ 全风化 大理 岩( O) 场区局部分布,分布在 2 3 4 5 5 61孔。 灰白色,变余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极发育,原岩风化严重,呈砂状,局部呈碎块状,手捏即碎。 厚度 : ~ , 平均 ; 层底标高 :~ , 平均 ; 层底埋深 : ~ , 平均。 该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 1点次,其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 N=。 2. 桩基参数 6# 楼: 桩 号 桩径 (㎜) 成 孔 直径 (㎜)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kN) 桩端扩大 头尺寸 桩配筋 D b 通长纵筋 ① 加劲箍 ② 螺旋箍 ③ 螺旋箍④ Ln (mm) ZH1 800 800 3800 800 0 10C16 C12@4500 A8@200 A8@100 5000 设计要求: 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 设计桩数为68棵,桩径 800mm。 设计177。 ,桩顶标高为- , 桩端持力层选用第 6层 或第 6— 1碎石层 ,工程桩桩身嵌入 持力层深度不小于 1倍的桩径 ,且有效桩长不小于 , 本工程桩均为 摩擦端承 桩,工程桩桩身混凝土等级采用 C35, 本工程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Ra=3800kN, 本工程桩基检测:采用动测法 检验桩基 桩身完整性 ,检测 的桩位进行随机抽测,监测抽检数量不应小于桩总数 的 20%且不少于 10棵,其中高应变为桩总数的 5%,且不得少于 5棵,声波透射法为桩总数的10%,小应变 20%。 7# 楼: 桩 号 桩径 (㎜) 成 孔 直径 (㎜)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kN) 桩端扩大 头尺寸 桩配筋 D b 通长纵筋 ① 加劲箍 ② 螺旋箍 ③ 螺旋箍④ Ln (mm) 24 ZH1 800 800 3000 800 0 10C16 C12@4500 A8@200 A8@100 5000 设计要求: 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 设计桩数为68棵,桩径 800mm。 设计177。 ,桩顶标高为- , 桩端持力层选用第 6层 或第 6— 1碎石层 ,工程桩桩身嵌入 持力层深度不小于 1倍的桩径 ,且有效桩长不小于 , 本工程桩均为 摩擦端承 桩,工程桩桩身混凝土等级采用 C35, 本工程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Ra=3000kN, 本工程桩基检测:采用动测法 检验桩基 桩身完整性 ,检测 的桩位进行随机抽测,监测抽检数量不应小于桩总数 的 20%且不少于 10棵,其中高应变为桩总数的 5%,且不 得少于 5棵,声波透射法为桩总数的10%,小应变 10%。 9# 楼: 桩 号 桩径 (㎜) 成 孔 直径 (㎜)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kN) 桩端扩大 头尺寸 桩配筋 D b 通长纵筋 ① 加劲箍 ② 螺旋箍 ③ 螺旋箍④ Ln (mm) ZH1 800 800 3800 800 0 10C16 C12@4500 A8@200 A8@100 5000 设计要求: 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 设计桩数为83棵,桩径 800mm。 设计177。 ,桩顶标高为- , 桩端持力层选用第 6层 或第 6— 1碎石层 ,工程桩桩身嵌入 持力层深度不小于 1倍的桩径 ,且有效桩长不小于 , 本工程桩均为 摩擦端承 桩,工程桩桩身混凝土等级采用 C35, 本工程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Ra=3000kN, 本工程桩基检测:采用动测法 检验桩基 桩身完整性 ,检测 的桩位进行随机抽测,监测抽检数量不应小于桩总数 的 20%且不少于 10棵,其中高应变为桩总数的 5%,且不得少于 5棵,声波透射法为桩总数的10%,小应变 10%。 10# 楼: 桩 号 桩径 (㎜) 成 孔 直径 (㎜) 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