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环评报告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西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7290 其它房地产业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50000 总投资 (万元 )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40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20 年 9 月 一、建设单位概况 山东省电子工业学校(现改名为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 1978 年,是一所以举办中专教育为主、兼办三二连读大专(高职)教育的省属电子信息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直属于山东省信息产业厅,专业设置以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为主,目前共有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应用 、电气运行与控制等十几个专业,在校生4500 人。 学校位于济南市风景如画的千佛山、燕子山脚下,与浪潮集团、松下公司及齐鲁软件园等高新技术企业毗邻,周围大中专名校林立,具有良好的办学环境。 该 校现占地 180 余亩(含租赁),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 150 人,其中副高以上 59人,占专任教师的 39%,已形成了一支学术造诣深、专业技能强、教育教学意识超前、思想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该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普通中专十佳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学校也是山东省中专教育学会的挂靠单位,是全国电子中专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在山东省中专界和全国电子系统起到骨干示范的作用。 26 二、工程内容 项目提出的背景 山东省电子工业学校为适应国家对中专学校调整的要求,经反复研究决定在电子学校的基础上创办山东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并已经得到主管单位――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的同意,但是从一个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等诸多方面难以适应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学校占地面积小,达不到国家教育部关 于《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 ( 2)学校地处闹市区,周围没有发展空间; ( 3)学校设有多处教学点,办学分散,影响教学质量,效率低下,既浪费资金,又给教师上课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办学效率,也制约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省的主导产业之一,山东电子工业学校建设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山东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电子信息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2) 符合国家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教育部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 3)符合济南市整体发展规划的要求 学校老校区处在市区的交通要道,黄金地段,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而学校暂时确定的新校址在距济南城区大约 27 公里的东部孙村镇,符合济南市城市规划向东发展的指导思想。 ( 4)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学校办学综合效益的需要 山东省电子工业学校通过 置换 现有老校区,建立新校区,不仅克服了原来设学分散的不利因素,同时还可以做到:可使学校占地 面积及校全面积一次性达标;可改变目前分散办学的现状,提高学校的规模和办学质量;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可逐步提高办学层次,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7 学校建设性质及建设规模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自 2020 年 9 月已经投入运行,因建设前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局要求,现需补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学校建设性质为新建。 学校原有专业有 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等十几个专业,新校区将在现有基础课上增设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等。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在校生 5000 人,教职工编制约 260 人。 从我省电子信息行业对高职软件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建院资金筹措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新校拟定建院后近期的在校生规模为 5000 人,远期规划为 6000 人以上。 在校生规模、层次和发展预测见表 1。 表 1 在校生规模、层次及发展预测表 年份 高职生 中专生 职专生 合计 备注 2020 920 3540 40 4500 已定 2020 1500 3000 4500 已定 2020 2020 2500 4500 已定 2020 2500 2020 4500 已定 2020 3000 1500 4500 已定 2020 3500 1000 4500 预计 2020 4000 1000 5000 预计 2020 4000 1000 5000 预计 2020 5000 1000 6000 预计 2020 5000 1000 6000 预计 2020 5000 1000 6000 预计 地理位置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济南 市东部章丘市双山街道办事处,文化路南侧,白泉村的西侧,位于章丘城区南部,距离章丘城区 ,距离济南市区 40km。 具体地理位见附图 1。 新校区北为文化路,南为学院路,东为章莱路,西为西环路,学校北部隔文化路为双山办事处,东南为山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与文化路之间为 5m 的绿化保护 28 带,绿化带由乔灌木组成,学校东 100m 处为白泉村。 新校区位置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 1)章丘市拟将该地区建成学校园区。 章丘市为适应济南市城市总规划的要求,抓住驻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建设新校区的有利时机,邀请省城多家学校在该地办 学,目前已有山东省旅游学校、山东省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以及山东法律学校等学校入驻,学校园区的规模已经初步形成。 (建校时符合城市规划,现在的新政策) ( 2)自然环境适宜。 新校区属济南市近郊,章丘市区南部,市区内有百脉泉公园、李清照公园;校区向南是叠峦起伏的丘陵;校区向东有杏林水库。 校区周边的自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 3)校址具有层次感。 校区位于山坡地,背靠自然山体,环境优雅。 建成后的校区建筑将座西向东,依山势呈半屏风式分布,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形成优美别致的建 筑群体,对提升校园形象十分有利。 ( 4)交通便利。 新校区距济南市市区 40km,济王路 2km,北距济青高速公路 18km,隔双山办事处即为济王路,新校区初成规模后将开通市郊公交车,交通条件便利。 ( 5)当地政府的支持。 济南市和章丘市有关部门和双山街道办事处均对学校新校区建设表示欢迎和支持,认为山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入驻为学校园区增添新的人文风景,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总之,新校区建设项目选址自然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周围工矿企业较少,厂址属于规划的大学园区,符合济南市及章丘市总体规划 及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主要建设内容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主要由教学楼、图书馆、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学生宿舍、会堂、食堂、生活福利设施、教职工宿舍以及风雨操场等组成。 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 150480 m2,主要建设内容参数详见表 2。 29 表 2 新校区基本建设项目表 序 号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 ( m2) 占地面积 ( m2) 备 注 1 教学楼 17650 5700 3 栋 4 层 2 图书馆 8150 4950 1 栋 4 层 3 实验中心 44150 2120 4 栋 5 层 4 校行政用房 4300 2250 1 栋 6 层 作为学校主楼 5 系行政用房 6350 6 学生宿舍 32500 1300 8 栋 5 层 7 会 堂 2400 2400 1 栋 1 层 8 食 堂 3500 6500 1 栋 1 层 9 生活福利设施 16800 16800 平房 10 教职工宿舍楼 9180 2400 1 栋 5 层 11 风雨操场 2500 3000 1 栋 2 层 12 运动场 40000 13 合计 150480 87420 总平面布置 新校区呈不规则梯形,南宽北窄,东 西长度约 560 米,沿济王公路南北长度约 630米。 原场内无 较大断裂存在,构造相对稳定。 场区内基本为山坡荒地,局部有农作物,不占有基本农田。 ( 1)平面布置 根据拟建学院校区的任务和要求,按功能将校园做如下划分: ① 教学中心区: 该区位于校园的中心部位。 包括校系行政办公楼、礼堂、报告厅、图书馆、实验中心以及教学楼等。 教学中心区是学校的核心,教学楼或校行政用房作为学校的主楼,两侧为图书馆和礼堂,以衬托学校主楼。 中心区布局应力求紧凑,并留有扩展余地。 主楼沿门前道路南侧红线后退 100150 米,并正对学校主大门,以形成 视觉上的纵深感。 主楼前为广场、绿地和喷水池,作为全校庆典集合用。 该区建筑密度控制在 20~ 25%,建筑以多层为宜,以利于师生换课时疏散便捷。 该区交通以步行为主,区内应留有方便的消防车道以及适量客车停车场,服务性机动车道应设于该区之外。 教学中心区内外应设置各种类型、大中小相结合的交往与活动空间。 为美化洁净环 30 境,应有良好的室外环境设计,如绿地、水池、座椅以及雕塑小品等。 ② 生产后勤区: 该区位于校园区南部。 主要包括后勤供应管理结构,水、热、电等供应,三废处理、各类仓库及露天场地等。 ③ 文体区: 该区位于学校的东 部。 包括文体活动中心、运动场等。 ④ 学生生活区: 该区位于学校西部。 包括学生宿舍、公寓、学生食堂、集中绿地、福利与服务设施。 ⑤教职工生活区: 该区位于校园区南部。 包括教职工住宅、单身教职工宿舍等。 本项目采用辐射型布置方式,即教学区位于校园几何中心,其它各区成环状围绕教学区布置,呈辐射状向外发展。 即生产后勤区和教职工生活区位于学校南部,学生生活区布置在学校西部,文体区则靠校园东侧布置。 ( 2) 道路交通系统 学校道路系统根据功能分区以及周围的用地布局、环境,划分为三级。 ①一级道路 一级道路主要是校园各功能分 区与外界联系以及互相联系的载体,主要考虑各机动车、非机动车与人的出行需要。 道路宽 20 米,其中车行道宽 14 米,两侧人行道各宽 3米。 ②二级道路 二级道路主要是各功能分区内相互联系、搬运物品、防火救助的需要,路宽 7 米。 ③三级道路 三级道路一般为 23 米宽,主要是学生学习、散步和休息用。 根据人流物流分开的原则和周围的道理情况,学校设大门两处,其中大门正对学校主楼,位于济王公路南侧,副门设于学校西侧。 ( 3)绿化系统 校区设计为网络化的绿化系统,绿化系统有收有放,同建筑形体、建筑空间相互渗透;其次,绿化空间有选 择地沿道路建筑界打开,形成内部绿化空间向道路空间的扩展。 学院的绿化以面状为主,线状绿化间隔其中。 沿景观主轴布置点状的绿化,种植银杏、玉兰;教学楼群的间距之间以草地和花草灌木为主。 学院周边的绿化以线状为主,树木主要为法国梧桐、国槐 31 及白杨,山坡种植松柏。 整个学院的绿化色彩做到四季皆有主打色:春季为白色、红色;夏季为淡绿色;秋季为金黄色;冬季为深绿色。 ( 4)学校总平面设计指标(见表 3) 表 3 学校总平面主要设计指标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数量( m2) 比 例 1 总用地 100% 2 校舍建筑面积 150480 3% 3 公共绿地 150000 45% 4 道路广场 95930 15% 5 建筑密度 25% 6 绿地率 45% 7 容积率 45% ( 5)校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分析 新校区布置按照国家及教育部有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实行一次规划、分布实施,在布局上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坡度等自然条件,创造出一个高低错落、重点突出、与自然环境起伏一致、有机融入周围整体的大学园区。 在功能布置上采用辐射式,即教学区中心区位于几何中心,包括教学楼、图书馆、礼堂及校系行政用房,凡与教 学中心区无关的设施,均不宜设于该区。 生产后勤区和教职工生活区位于学校南部,学生生活区布置在学校的西部,文体区靠校园东侧布置,污水处理站设置于学校西南角的后勤服务区。 整个学校的布置突出了高校的功能分区,充分考虑了校园整体的动态规划和长远发展,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做到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畅、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质量完善。 充分利用了现有场址的地形,减少土石方量。 考虑了日照、通风、防火及道路、绿化、环境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因此新校区的平面布置合理。 总平面布置见附图2。 给水及排水 根据章丘市政府承诺,章丘市有 关部门专门铺设市政供水管网至学校围墙外,学校将其接入校内供水管网即可。 ( 1) 校园用水量 ① 学校师生生活工作用水量 根据《建筑给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