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址环评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 扬尘 扬尘主要来自建筑工地现场和道路运输。 在拆除原有建筑、清理场地、挖掘土石方、转运和堆积土方以及运输土石方的车辆来往行驶过程中,都产生扬尘。 一般来说,扬尘的排放量与施工场地的面积的大小、施工活动频率以及当地土壤中泥沙颗粒成一定比例,同时,还与当地气象条件如风速、湿度、日照等有关。 一般在具有中等施工活动频率、泥沙含量适中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建筑施工的扬尘排放量为10g/(m2d) , 该项目一期工程占地约为 515 亩(约合 105m2),则整个一期工程的施工扬尘平均排放量为。 噪声 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施工机械以及来往车辆的交通噪声。 在施工的不同阶段噪声有不同的特性。 在土方工程阶段,主要噪声源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和各种运输车辆等。 这些主要为移动性噪声源,挖掘机、推土机等移动的范围较小,而各种车辆移动的范围较大。 一般这些噪声源和声功率级在 100110dB (A), 均无明显的指向性。 在基础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是各种打桩机、风镐和空压机等。 这些噪声源基本 上属于固定源,其中打桩机为最主要的噪声源,其时间特征为周期性脉冲噪声,打桩机噪声一般在 125135dB (A)。 并且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风镐和空压机的噪声级一般在 110120dB (A)。 在结构施工阶段,使用的施工设备较多,主要噪声源有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各式吊车、运输平台、施工电梯、电锯、砂轮锯以及运输车辆等。 这一施工阶段持续的时间最长,噪声以撞击声为主,噪声级一般在 90110dB (A)。 在装修阶段,噪声源的数量较少,主要有砂轮机、电钻、电梯、吊车和切割机等。 这一阶段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持续时间较 长。 大多数噪声源的噪声级较低,一般在 90dB (A)左右。 虽然有些声源的声功率较高,但一般使用的时间较短,有些还是房间内使用。 可见装修阶段的噪声源不是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 燃油废气 施工车辆及施工机械主要以柴油为燃料,燃油产生的废气中含有 SO NOX、 CO 等,燃油废气对区内环境空气有一定污染。 《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8 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在区内生活,排放生活废水,一般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区内土壤产生一定影响。 建筑及生活垃圾 建筑及生活垃圾主要来自拆除旧房、清理场地、建筑施工、内部 装修以及生活垃圾等,大量建筑垃圾以及少量生活垃圾的运输和堆存对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土壤和生态环境变化 施工工地的土壤被挖出或重新堆积,原有土层被破坏,原有植被被清除,并有局部的水土流失。 运行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废气污染负荷增加情况 新校区建设的配套工程供热中心工程目前尚于设计阶段,供热中心拟建设 2 25+235t燃煤锅炉 ,承担未来新校区、现有西校区、拟建马武寨小区共 110t/h 热负荷。 拟配置的脱硫、除尘措施设计脱硫效率 65%,除尘效率 97%。 燃煤用肥城 煤,煤质:灰份 20%、硫份 %, 低位发热值: 5000kcal/kg。 经估算,供热中心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SO2:烟尘排放量:。 新校区建设增加采暖负荷 ,相应增加区域废气污染负荷为: SO2:、烟尘:。 废水 ( 1)污水处理 新校区建设污水处理厂,一部分生活污水( 1152m3/d)经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后,用于冲洗便器、道路洒水、绿地浇灌、汽车冲洗等。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2020 m3/d,采取的主 体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 废水主要的污染指标为: BOD COD、 SS、氨氮等,处理水量为。 处理出水水质要求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T481999)中的指标要求。 具体工艺流程见图 24,工程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 《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9 表 水处理工程进出水水质及达标情况 单位: mg/l 指标 CODcr SS NH3N BOD5 进水水质 450 200 35 220 出水水质 35 4 8 8 回用 水标准 50 10 20 10 ( 2)实验室废水 实验室废水水质较复杂,本次环评对 xx 西校区现有实验室废水水质进行类比监测。 监测结果见表。 表 实验室废水类比监测结果 项目 监测结果 排放标准 PH 69 溶解氧 CODcr 500 BOD5 300 氨氮 35 氰化物 砷 汞( ug/l) 50 六价铬 总磷 水温 (℃ ) 28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室废水中排放各类污染物浓度均不超标。 (执行标准为《污水格栅 水解调节池 生物接触氧化 沉淀池 过滤罐 原水 图 24 拟建项目污水处理流程图 清水池 校内回用 污泥浓缩池 污泥脱水 剩余污泥 O3 《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0 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 CJ30821999)NH3N≤ 35mg/l)经现场调研,校内化学实验室内使用过的化学药液及其它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废弃后均收置一起作为危险废物经有关部门统一处置。 只有极少量的污染物因清洗器皿而进入下水系统,因此实验室外排废水污染物浓度较低。 (3)新校区建成后污水排放情况 经不同方式处理的污(废)水汇集后一并经校区排水管网达标排入市 政污水管网,然后进入 xx 水质净化二厂( xx 污水处理厂)处理,新增废水排放 385m3/d,新校区建成后西校区废水排放量 1372 m3/d。 废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三类标准 COD≤ 450mg/l; BOD≤ 300mg/l ; SS≤ 350mg/l。 新校区建成后西校区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表 新校区建成后西校区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进污水处理厂前 ) COD SS NH3N 外排水质 (mg/l) 450 350 35 排放标准 (mg/l) 500 400 废水排放量 (m3/d) 1372 污染物排放量 (t/a) ( ) () 注 :括号内为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污染物排放量数据。 固体废弃物 学校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污泥。 生活垃圾按新增 2500 人,每人每天按常规 计算,该项目运行后每天估计产生生活垃圾 2750kg,全年约为 1004 吨,校内专人统一收集后,由市政环卫部门组织运送至垃圾厂处置。 新校区建成后西校区共产生生活垃圾 9034 吨。 中水回用设施每年产生污泥约 530吨,产生量较小,经运至附近农村堆肥后用做绿化肥料。 新校区建设的带动效应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素 新校区建设对周边环境的有益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 xx 市区西南部大专院校及省直、市直机关较少,文化及中小学教育事业相对比较落后。 新校区建设可以进一步扩大 xx 的实力和影响力,带动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景观的文化气息和人们的文化品味。 同时学校规模扩大、驻校师生数量增加也可带动周边地区饮食、娱乐、购物等第三产《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1 业的发展。 新校区建设的带动效应环境的不利影响因素 以往 的经验说明大专院校的建设因其规模大,容纳人口多,可带动周边地区饮食、娱乐、购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周围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个体饮食业在迅速发展时,往往没有配套污水管道和油烟处理设施,无组织排放的污水和油烟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饮食、娱乐、购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随着地面硬化率的提高,农田与林地的减少,绿地面积往往没有相应增加甚至趋于减少,可能会影响到区域降水对市区地下水的渗漏补给和当地的生态环境。 项目运行期可能影响环境敏感区(教学楼、宿舍等)的污染因素 由于学 校环境的特殊性,对于空气环境及声环境均要求较高,新校区南边界及东边界的公路噪声,生活区的食堂油烟,中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恶臭,均有可能对校园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新校区南边界为南外环路是 xx 交通干线,车流量在 800 辆 /小时以上,对新校区校园环境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新校区建成前后“三废”排放变化量 新校区建成前后西校区“三废”排放变化量见表。 表 新校区建成前后西校区“三废”排放变化量 (出污水处理厂后 ) 单位: t/a 阶段 废气污染物 废水污染物 (经 xx污水处理厂处理后 ) 固废 SO2 烟尘 废水量 COD NH3N 新校区建成前 81. 0 105 8030 新校区建成后 105 9034 变化量 105 1004 《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2 3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概况 《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3 自然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 xx 新校区位于东经 116176。 ′ .北纬 36176。 37′, xx市区西南 ,属 xxxx;位置在 xx现有西校区东邻,北倚 xx 山,南邻 xx南路,东侧为 xx路。 具体位置详见图 21。 地形、地貌 拟建新校区位于 xxxxxx,在区域上属鲁中山区的北部边缘,为 xx山与马武寨北峰之间的山前冲洪积扇 坡洪积扇地貌单元,场地中间有一东西向冲沟,冲沟宽约 50 多米,深约 ,沟内常年无水,属季节性排洪沟,东端弯曲,到东侧的 xx 庄,已被压缩至不足 10m 宽。 现场地形呈现南、北两端高、中间低,东面高、西面低的陡坡坎地。 拟建场区海拔标高 6478 米,北面的 xx山顶海拔 228 米,南面的马武 寨北峰海拔 248 米。 地质与水文地质 地质构造 xx 南地区属华北地层鲁西分区泰安小区,地层从南向北,由老至新分布。 从地质结构上看, xx 南倚泰山隆起,北临齐河广饶大断裂。 大地构造处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的鲁西隆起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鲁西北坳陷衔接的地带。 其地质构造总体上是一个以古代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构造。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古生界奥陶系、新生界第四系。 奥陶系石灰岩:主要分布在 xx 南的南部低山丘陵地带,奥陶系分为下奥陶系和中奥陶系两部分。 下奥陶系主要为黑色厚层白云质石灰岩,其中含有灰色 或白色眼珠状燧石结核,有时呈条带状,石不易风化,故多凸出于表面,本层厚 126m。 中奥陶系又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中厚层灰黄色至灰白色的中料结构大理质灰岩,厚度 76m。 上段为厚层、致密、质纯的深灰色石灰岩,厚度 600m 以上。 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不整合于基岩上,分布广,厚度变化大,北面黄河两岸厚达 300m,往南逐渐变薄,至山前山麓地带只有 1— 2m,在东部厚 20— 60m,从成因类型上分为残积、冲积、湖相沉积和人工填土。 在单斜构造中发育有多条规模较大的北北西向断裂,如文祖断裂、东坞断裂、千佛山断裂和马山断裂等,此外 还有北北东向的港沟断裂,炒米店断裂等。 水文地质 xx 南地区位于泰山北部单斜构造的水文地质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地层成单斜产状覆于变质岩系之上,与地形坡角基本一致,向北倾斜,至北部隐伏于山前第《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4 四系之下。 市区及东、西郊有燕山期火成岩体大片分布,西部玉符河以西沿黄河地带和东梁王庄以北至章丘的埠村、文祖一带,石炭二叠系地层假整合于中奥陶系以上,成北西 —— 东南分布,这一特定的地形、地质构造条件,控制该区含水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地下水的运动、循环条件及富水状况。 市区内断裂发育,受北北西向断裂 节割,古生界地层被分割成若干地块,每一地块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系统)。 自西向东为:长清 —— 孝里铺水文地质单元、 xxxx、白泉泉域和明水泉域各形成独立的单元。 各水文地质单元有各自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但它们的基本水文地质条件相似,即:石灰岩中的岩溶水都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地形和岩层的倾角由南向北运动,至山前受不透水岩层(火成岩、石炭二叠系的砂页岩等)阻挡,局部地区形成富水区,在地形、构造等有利条件处,岩溶水上升出露于地表形成泉群,这一独特的水文地质构造,形成 xx享誉世界的城市特色 —— 泉城。 市区南部灰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接受降水补给的范围大,所以储存在奥陶系灰岩中的岩溶水资源十分丰富,是 xx和章丘、长清等地居民和工、农业的主要供水资源。 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和奥陶系岩溶水。 第四系孔隙水,分布于市区以北。 含水层为多层结构,单层厚度小,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砂、粉细砂。 因其颗粒较细、含水层薄、富水性差,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型水都有。 奥陶系岩溶水,分布于 xx 南城区及其以南广大地区。 含水层主要为奥陶系中下统厚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灰岩等,其岩溶裂隙发育,连通性较好,导水性强 ,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富集。 因受地形、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埋藏条件的影响,其富水性极不均匀。 在低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