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级三年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学分。 ( 210 课时,计 12 个学分)前两年全年开设高中语文,周课时 3 节。 ( 102 课时,计 6 个学分)在第一学年开设高中数学,周课时 3 节。 ( 210 课时,计 12 个学分)前两年全年开设高中英语,周课时 3 节。 ( 136 课时,计 8 个学分)前两年全年开设,周课时 2 节。 13 前两年选修课(限选与 自选)占教学总学时的 10%左右。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后三年主要是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可参照学院二○○七级《三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执行。 四、教学计划的基本构成和时间安排 ㈠教学计划的基本构成可参照学院二○○七级《三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执行。 ㈡时间安排 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 9 个学期,前两年周平均 24- 28 学时,后三年周平均 22- 26 学时,五年教学总学时约为 4800- 5800 学时。 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之比控制在 1: 1 为宜; 五、 成绩考核 与学分计算 参照学院二○○七级《三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执行。 六、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审批 参照学院二○○七级《三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执行。 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 制订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原则: ,明确、具体地规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 确定教学内容。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立业创业本领。 ,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地方、行业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 14 灵活性。 还应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自主选择课程。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三、培养目 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 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四、课程设置及其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承担着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任务,其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 文化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应加强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并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 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 德育课、语文、数学 、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一般应列为必修课;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可单独设课或开设综合课。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专业课程应当按照相应的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设置,突出其综合性和实践性。 综合实习指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和有必要的专业设置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安排,严格管理,保证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 五、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 ㈠基本内容 ; ; 、能力结构及要求; ; 15 (按周分配);。 ㈡时间安排 三年总周数约 150 周,其中,教学时间 106 周,我院三年制中职学生在校时间为 2年, 1 年顶岗实习,总学时数约为 17001800 学时,周学时数一般为 2428 节。 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一般为 4 : 6,专业课 程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一般为 50%,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强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 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 10%。 六、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审批 参照学院二○○七级《三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执行。 二○○六 级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的原则意见 第一部分 教师教育部分 一、关于公共必修课 ㈠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的统一要求,公共必修课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调整为规范的下列课程和开课时间: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年级开设,开一年,每周 2 课时,总计 66 课时,计 4 学分;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学期开设,开一学期,每周 3 课时,总计 51课时,计 3 学分; 3.《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分别于二年一期和二年二期开设,每周 1 节课,各计 1 学分。 4.《普通高校军事课》,第一学期开学初,包括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一起连续开设三周,计 2 学分。 ㈡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非中文方向各专业在第三学年加开《大学语文》,时间 1 年,每周 2 课时,计 4 学分;非数学方向各专业在第三 学年加开《高等数学》,时间 1 年,每周 2 课时,计 4 学分。 ㈢就业指导课原计划每周 2 节,调整为每周 1 节,开 1 个学期,三年制和五年制初等教育分别在第五学期和第九学期开设。 二、关于专业必修课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在不增减周课时的前提下,可对专业必修课进行适当的调整。 16 三、关于见习、实习 整个教育教学实践统一按四类安排: —— ⑪教育教学见习,时间 3 天或 1 周,安排在第一学期。 ⑫模拟实习,时间 1 周,安排在第三学期。 ⑬教育教学实习,时间 4 周,安排在第四学期。 ⑭顶岗(预就 业)实习,时间 1 个学期,安排在第六学期。 —— ⑪教育教学见习,时间 3 天或 1 周,安排在第二学期。 ⑫模拟实习,时间 1 周,安排在第五学期。 ⑬教育教学实习,时间 4 周,安排在第六学期。 ⑭顶岗(预就业)实习,时间 1 个学期,安排在第十学期。 第二部分 职业教育部分 一、关于公共必修课 ㈠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的统一要求,公共必修课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调整为规范的下列课程和开课时间: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年级开设,开一年,每周 2 课时,总 计 66 课时,计 4 学分;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学期开设,开一学期,每周 3 课时,总计 51课时,计 3 学分; 3.《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分别于二年一期和二年二期开设,每周 1 节课,各计 1 学分。 4.《普通高校军事课》,第一学期开学初,包括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一起连续开设三周,计 2 学分。 ㈡就业指导课原计划每周 2 节,调整为每周 1 节,开 1 个学期,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分别在第五学期和第九学期开设。 二、关于专业必修课 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可对原计划中的专业必修课程 进行适当调整。 附件: 教学计划模板(到教务处网上下载)。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17 2020 级 三年制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教学计划 (汽车检修 0701 班适用)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㈠招生对象: 理科应届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人员(通过高考录取)。 ㈡学 制: 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及较深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面向汽车使用、维护 (修 )、销售、改装、检测行业的基 层部门,能胜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文明习惯。 该目标是在经过对行业、企业及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后提出来的,对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从职业分析入手,将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基本素质与能力、汽车维修与检测的基本专业理论、汽车维修与检测的基本专业技能、汽车使用管理能力等进行分解,并明确一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 主要学习汽车和汽车维修基本知识,掌握维修、维护各类汽车的技能,具有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⑴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⑵ 具有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英语达到湖南省高职高专应用能力考试 B 级水平; ⑶ 具有检测诊断和维修汽车的能力,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⑷ 熟悉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过程,初步具有组织企业生产的能力; ⑸ 能够阅读、翻译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英文资料; ⑹ 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经营及管理等相关知识; ⑺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创 新意识。 三、主要职业面向 、检测、调试、及现场管理工作。 (站)从事汽车检测及现场技术管理。 18 、检测、调试、及现场管理工作。 四、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 汽车维修、检测、技术管理和汽车售后服务技术 人才的需要。 其具体业务素质如下: 有良好的 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与社交能力,有良好身体素质、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与识图的知识、国家制图标准的知识、 公差配合国家标准的知识、量具、工具和检测维修仪器的正确使用知识、零部件拆装与测绘的基本知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的知识、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基本知识、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技术测量与形位误差分析的基本知识、汽油机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知识、柴油机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知识、汽车底盘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知识、汽车电气设备结构与原理的知识、发动机计算机控制原理的知识、底盘计算机控制原理的知识、 有熟练的使用常用计量器具、仪器的使用技能、有一定的车、铣、钳工操作技能,能够具备较高的汽车维修中的操作技能技巧、发动机故障 诊断与检测的技能、底盘故障诊断与检测的技能、汽车电气设备及电路故障诊断与检测的技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检测的技能、汽车性能检测技能、正确驾驶汽车的知识和技能、钣金修复与焊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⑴ 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考) ; ⑵ 汽车驾驶证(选考) ; ⑶ 中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选考) ; ⑷ 汽车维修钣金工、油漆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考) ; ⑸ 汽车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考) 19 岗位能力结构分析图 识图与绘图能力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能力 分析汽车故障的能力 解决处理故障的能力 鉴别零件性能的能力 提出维修方法的能力 对整车及零部件的维修技能 组织维修生产的能力 人文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岗 位 能 力 基本素质与能力 汽车维修与检测的基本专业理论 汽车维修与检测的基本专业技能 职业能力 基本素质 20 知识、能力、素质分解表 序号 名称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课程保障 实训保障 A B C D E F G 1 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