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最新申论热点材料集锦一(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增长方式,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 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宣传循环经济理念。 按照“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 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治理污染产业化。 强化环境管理。 一是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 二是强化环境准入,从源头和过程减少新上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是建立严格的产业淘汰制度,对造纸、酿造、冶炼、炼焦、印染、建材等行业中规模不经济、污染严重的企业或生产线实行强制淘汰。 健全环境监管体制。 坚持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 “ 国家监察、地方 监管、单位负责 ” 的环境监管体制。 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完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 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 完善环境法治。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 “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 的问题。 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渎职的要严肃处理。 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 坚持 “ 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 ” 的原则,合理确定城市污水 、垃圾处理收费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污染治理产业化,促进专业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环境咨询服务业市场化进程。 9 健全环境经济政策。 研究探索和运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 一是研究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收、价格、信贷政策,鼓励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推动实行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二是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下游对上游、开发区域对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受益人群对受损人群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上游对下游造成水污染损害的也要给予赔付补偿; 建立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矿产资源开发要坚持 “ 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 ” 的原则,有效防止生态破坏。 加强环境科研和能力建设。 开展环境政策法规、重点地区和重点环境问题、环境与人体健康、重点难点治理技术、环境标准、环保产业等方面的研究及技术示范;加大环境监测、监察、应急体系、宣教能力建设的投入,加强空间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努力建设 “ 数字环保 ” ;建立健全国家环境监测网络,重要流域和城市实行环境自动监测,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完善环境与安全信息、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建立信息 资源共享机制,为准确判断环境形势、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依据。 实施九大工程,改善环境质量。 以工程带动治理,准备推动和实施 “ 危险废物处置 ”“ 城市污水处理 ”“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 ”“ 燃煤电厂脱硫 ”“ 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 自然保护区管护 ”“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 核与辐射安全 ”“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 九大工程,使城镇污水处理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煤电厂脱硫比例均达到60%,危险废物,特别是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切实改善重点流域海域、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能 增强,环境管理能力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 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承担我国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形象。 通过履约和国际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完善有关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环境标准,严格环境准入,促进对外贸易,规避环境与贸易风险,严格防范污染转入、有害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流失。 《人民论坛》 (2020年第六期 ) 六、黄金周渐趋理性消费 (一 ) 从 1999年到 2020年,黄金周已经走过 7个年头。 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长假消费热潮,从最初的备受 追捧到现在的日渐平淡,围绕其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争议声从未停歇。 黄金周自推出以来便成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大好时机。 不少人纷纷选择在此期间外出旅游度假,门票、机票价格也往往一路飞涨。 而今年 “ 五一 ” 却首次出现游客预订人数减少、机票价格下跌的情况。 近日,本报记者也从旅行社了解到, “ 十一 ” 黄金周将首次出现出游人数少过暑期出游人数的情况。 不难看出,黄金周制度已经步入 “ 七年之痒 ” 的微妙阶段。 在收获了最初的经济效益之后,面对日益理性的消费者,黄金周制度确实需要一个合乎实际的调整和改造。 但是,黄金周怎么过,到底谁说了算。 毫无疑问,享受假期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决定者。 在当前,人们想要的是在精神和身体上真正放松的愉快假期。 老百姓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不得不承受生活成本上升的事实。 而理性消费既是一种时尚,也是现实的选择。 事实上,尽管黄金周的旅游收入仍在不断看涨,但人均旅游花费始终保持在 390元左右的水平线上。 因此,黄金周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而不是以消费为本。 如何切实提高黄金周的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更有效的旅游咨询服务,倡导更加多元化的度假方式,从而保持黄金周的热度,有关部门要做的还有很多。 (二 ) 黄金周从 1999 年一路走来,如今已是第 7 个年头。 在几年前,黄金周一度成为人们除春节之外最大的盼头,购物、出游、家人团聚,无数美好的愿望在假期来临前就早早谋划。 如今,面对记者 “ 黄金周去哪儿 ” 的采访,许多人却兴味索然。 不少人表示,与其出 10 门受罪,不如在家呆着。 从最初的备受追捧到现在的日渐平淡, “ 七年之痒 ” 使消费者越来越冷静地面对黄金周的消费浪潮。 旅行社热中遇冷 7年前的首个黄金周,报名参团旅游者居然要 “ 抢票 ”。 当时的火爆场面令许多旅行社工作人员至今仍记忆犹新。 为了解决交通紧张情况,很多航空 公司 甚至开设了夜间 “ 红眼航班 ” 来保证运力。 而近两年,由于有关黄金周的争议一直不断,虽然参加出游的人数和旅游收益与往年大致相同,但人们的心态已经大不相同。 争先恐后、挤破头的景象早已成为明日黄花。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节前或节后出游,而一些非热门路线也成为人们的新宠。 记者从几家旅行社了解到, “ 十一 ” 黄金周的出境报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总体来看,势头平平。 很多人表示, “ 十一 ” 期间不准备外出旅游,主要 是担心节日期间旅游的人数过多,出游享受不到旅游的快乐。 专家认为,这一结果表明,过去那种赶集式的旅游方式已不再受宠,消费者日益理性化导致更多的人开始注重旅游的舒适度。 康辉旅行社的刁小姐介绍说,今年 “ 十一 ” 国内长线游与往年同期相比情况较差。 往年到了 9月中旬,国内一些长线的报名工作早已经如火如荼,但今年并没有出现火爆的局面。 记者又从南湖国旅了解到,该社营业点目前每天的游客报名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 4成左右。 根据现在的报名人数来看,预计 10 月 1 日~ 3 日平均每天国内游的出游人数大约在 6000人左右,比暑期最旺时 每天的平均人数还少 500人左右。 这也是黄金周制度自 1999年实施 7年来,国内旅游市场上首次出现黄金周出游人数少过暑期出游人数的情况。 在采访中,不少旅行社向记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在 100 个计划旅游的人中,可能有70人选择避开黄金周出游;剩下的 30人中有一半不会选择所谓的热门路线。 北京的张先生表示,出游简直是花钱买罪受,并没有得到应得的物质和精神享受。 他抱怨说: “ 一想到旅游景点人头攒动、各大宾馆人满为患、火车飞机纷纷晚点的情景,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 ” 此外,有关人士认为,景区门票价格高也成为黄金周出游的绊 脚石。 9月是国内比较美丽的季节,而且价格比黄金周要便宜不少,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始推行带薪休假,所以很多的人选择在 9月出游,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黄金周客源。 理性选择假日游 虽然一部分人放弃了黄金周外出旅游的选择,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因为没有带薪休假、公费旅游等原因,不得不在黄金周期间全家出游。 从报名情况来看,这些人在出游方式和出游线路的选择上也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新特点。 据携程网日前问卷调查统计, 9月出游人数比去年同期明显提高,虽然有一些会员表示要国庆出游,但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旺季的界 限已越来越模糊,这也是黄金周魅力不再的原因之一。 和以往相比,消费者在选择旅游时不再仅仅关注旅游消费,旅游的舒适度以及对旅游各方面的评价等问题正渐渐进入他们的视线,并左右他们的消费选择。 一些热线游已经魅力不再,而往往在黄金周暴涨的旅游价格,今年也风光不再,甚至出现了 “ 不升反降 ” 的情况。 “ 游客消费越来越理性,到现在都还在观望。 ”9 月 28 日,杭州新世界旅行社陈苑苑对记者说,今年 “ 十一 ” 的价格其实要比去年低不少,因为今年新增收了燃油税,平均每条线要多收 80元~ 160元,但总体价格却与去年基本持平。 以九寨沟为例, 今年的价格在 3600元左右,其中包括九寨沟门票涨了 200元和 80元燃油税,还比去年便宜了 100元。 不屑商家老把戏 除了旅游业沾了黄金周的 “ 光 ” ,各大商场也是黄金周的另一大受益者。 2020 年 “ 十一 ” 长假期间,仅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就接近 70亿元,其中商业店铺进账 ; 11 3 大家电卖场销售额均比日常翻了一倍。 这还是黄金周经济不太景气的 2020 年的数据,几年前黄金周火爆时的数字更加惊人。 在经历了若干个黄金周的磨练后,消费者在选择购物的时间和方式上都更加成熟和理智,曾经成为商业新经济增长点的 “ 假日经 济 ” 的拉动作用已不像从前那样明显。 每当黄金周将至,各个商场都会早早发出促销信息,今年也不例外。 9月中旬,商场内外花花绿绿的促销海报就挂得铺天盖地,翻开报纸,打折、返券的广告更是到处都是。 而面对商场如火如荼的促销热情,消费者的冷静使这场还没来得及上演的零售大战成为商家的独角戏。 一位非常痴迷于购物的王小姐对眼下的国庆黄金周毫不感冒,她说,一年之中商场不知道要过多少个 “ 节 ” ,每次都是返券这样的 “ 老把戏 ” ,一点新意都没有,而且没有多少实惠可言。 她表示,与其黄金周期间到商场 “ 挤 ” 着买东西,还不如等到平时,不仅 购物环境会好很多,而且优惠程度也差不多。 对此,一位卖场的售货员告诉记者,现在的消费者大部分比较理智,能够冷静看待节日促销,再加上商场平时的活动也很多,所以节日期间的市场变化也不是很大,以前人们蜂拥购物的现象如今也不多了。 《市场报》 (2020年 9月 30日第 2版 ) 七、历史新高 —— 人均 GDP超过 1000 美元 2020年,我国 GDP达到 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 %;在 “ 十五 ” 开局的第一年,中国 GDP 跃升至世界第 6位; 2020年,我国 GDP首次突破 10万亿元,达到 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 8%; 2020年,我国 GDP为 ,比上年增长 %,是 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人均 GDP也首次突破 1000美元; 2020年,我国 GDP达 万亿元,同比增长 %,提前一年实现 “ 十五 ” 计划 GDP和人均 GDP两大重要指标。 从 2020年到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高于 “ 十五 ” 计划中年均增长 7%的目标,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020年,我国人均 GDP首次突破 1000美元, 达到 1090美元; 2020年,我国人均 GDP达到 1269美元。 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均 GDP评价的是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在经济学界,人们更多地拿人均 GDP 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 GDP超过 1000 美元,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 “ 十五 ” 期间,人均 GDP 超过 1000美元,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个共识是,人均 GDP 跨入 1000 美元的门槛,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起点。 经过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跻身于世界前列。 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不同,我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是建立在两个基本的国情之上:第一,底子薄、基础差、科技力量不足;第二,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稀缺。 而且,新中国成立 56 年来,我国人口大幅增加了,达到了现在的 13 亿多。 然而,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人均 GDP从建国初期的不足 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 200美元,增长到现在超过 1000美元,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5年来,国民经济的运行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 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 时,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即开始显现: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和物价上涨过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 在这重要关口,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决定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12 随后,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 “ 闸门 ” 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在农业方面, ” 中央一号文件 “ 接连出台,推出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放开粮食主产区收购市场,大范围减免农业税,建立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使全国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