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方便面行业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月 19 日,当笔者先后来到国美位于东三环的两家分店 —— 劲松店和双井店时却发现,这两款高档柜式空调的价格又发生了变化。 售价在万元以上的那款柜式空调在新开业的劲松店标价是 13500 元,但在一条马路之隔的双井店,这款空调的售价就变成了 14800 元, 1300 元的差额足够在劲松店购置一台三星大 1匹挂式空调了。 而那款橘色空调在劲松店的售价是 8958 元,又比大钟寺店贵了278元。 同样身价不同的空调还包括某品牌一台 大 匹的冷暖挂机,在双井店挂着“原价 2688 元,直降 400 元”的促销广告,但劲松店的销售人员却说:“这款机型没有特价,就卖 2200 元。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有关人士表示,虽然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商品是否该统一定价,并没有书面法规和规范可参考,“但连锁经营强调的‘统一’,肯定是包括‘统一定价’在内的。 ”国美电器相关人士表示,旗下所有分店的价格应该都是统一的,而且定价权利掌握在公司总部,各分店只有在店庆或是周年庆的时候才会享有一定额度的自主权,但店与店间的差价也不过是几十元。 对于自家店销售的相差 1300 元的 这款空调,国美管理层也觉得意外。 开设连锁店的商家统一店面、统一商品、统一管理,最终还是为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一个好的品牌形象。 可是,不能把最打动消费者的价格统一了,再多的“统一”,对于消费者也不会有太大意义。 家电连锁业硝烟弥漫 — 析家电零售大鳄三联战略 为什么全球的供应商都愿意与沃尔玛这样的拥有全球销售网络的零售商结盟。 因为制造企业最看重的是流通企业的销售能力,而门店的多少、销售网络的大小,14 正是决定这种销售能力的关键 进入 2020 年,国内家电连锁行业动作频频:国美、苏宁跑马圈地速度越来越快—— 国美宣布要 在年末完成对全国各省区中心城市和二级城市的布局;区域零售商如大中、永乐也开始全国扩张步伐 —— 永乐信誓旦旦要拿出一亿元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在这场家电连锁企业的弥漫硝烟中,曾被人们称为家电零售大鳄的三联家电一直比较低调。 渐渐隐退 三联从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建立家电专卖店,这种模式远远早于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商,但三联扩张的步伐十分缓慢,主要店面绝大部分集中于山东地区。 直到去年年末、今年年初,三联才开始走出山东市场。 目前,三联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共拥有 150 家连锁店,其中山东省近 130家,在河北、河南、黑龙 江省拥有连锁店 20 余家。 但在这众多连锁店中,有规模的直营店并不多,倒是有很多加盟小店。 这些年,三联除了做家电连锁,还做了许多其他事情,包括 2020 年在国内商业连锁企业中第一个上了大型 ERP 项目;建立中国第一条商用信息高速公路 —— 百灵信息网,并以此为平台建立三联家电网上商城;还有 2020 年收购郑百文借壳上市,更名为三联商社,正式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在家电连锁市场,三联的位置和声望却在逐渐地后移。 有分析说,三联与国美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国美要在今年年底完成对全国各省级地区省会城市和二级市的布局,也就是将 自己的网络覆盖到全国各省区的中心城市和地区,迅速地跑马圈地。 而三联的选择,依旧是进入一个地区之后就开始“精耕细作”,重点抓二三级市场,这种扩张的方式与其他家电连锁企业比起来依旧相当缓慢,因此,很多人看到的是一个渐渐隐退的三联。 战略决策失误。 一位家电连锁经营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三联之所以迟迟没有将家电连锁的步伐迈出山东省,是因为三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家电全国连锁专卖店这张网不值钱了。 以前卖家电赚钱,但看着家电价格战越打越猛,他们认为卖家电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了,于是就想卖利润更高的东西, 比如数码产品、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系统。 于是,三联上 ERP、建百灵信息网,并以此网为基础建立了三联家电网上商城。 当时的三联称,要以世界上最先进的营销方式,也就是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的家电电子商务联盟。 15 按三联商社董事长张继升和三联家电的总经理崔葆瑾的说法,三联家电要夯实山东市场,在山东市场精耕细作。 对此,中国家电问题专家、青岛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评论认为,三联这种做法,一方面是担心销售家电利润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跨地区连锁经营成本和风险较大,因此,迟迟未迈 出扩张步伐。 三联总裁张继升曾表示过,企业的辐射力与距离成反比。 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过度的跨地区发展仍存在着较大政策和市场风险,因此,在外部和内部条件还未成熟时,不会大规模在省外扩张。 但国美、苏宁的疯狂扩张和扩张之后带来的收益,似乎有三联的这个战略决策做出了另外一种诠释:虽然国美、苏宁在各地开店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少阻力,但还是迅速构建起全国的销售和配送网络,而其扩张成本也并没有想象中庞大,加之销量扩大和制造商支持,反而使其成本摊薄。 由于缺少全国销售和配送网络的支持,三联的网上家电商城也只 能局限于山东市场,与其地面密集的销售网络重复覆盖。 罗清启指出,事实证明,一张遍布全国的网络是最重要的,没有庞大的销售和配送网络支持,什么东西也不好卖,而有了网络之后,产品线则可以不断调整和变化,比如现在的国美专卖店,同样有为数不少的数码产品。 战略联盟 三联收购郑百文后,提出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要利用向上游家电制造商定向发售流通股的方法,来结盟家电制造商,打造家电行业的流通与制造联盟。 对此,罗清启认为,为什么全球的供应商都愿意与沃尔玛这样的拥有全球销售网络的零售商结盟。 因为制造企业最看重 的是流通企业的销售能力,而门店的多少、销售网络的大小正是决定这种销售能力的关键。 因此,“傍”上沃尔玛就意味着自己的商品可以在全球 4700 多家大型超市里销售。 同理,随着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巨头们的全国网络的建立,即使三联在山东市场的销售量再大,上游的家电制造商仍没有理由舍弃拥有全国销售网络的国美和苏宁。 家电连锁行业的竞争不是一个地区的竞争,而是全局的竞争,很少有在一个地区取得胜利,只有全盘的胜利。 这种联络靠的就是吞吐量来取胜。 三联作为一个区域零售商,其采购成本要高于国美,销售利润则低于国美。 「一线访谈」家电连锁:“连”起来与“锁”得住 《财经时报》:近年来,我们看到家电连锁企业在疯狂地跑马圈地,迅速扩张开店,但速度和效果不同,你认为决定其速度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罗清启:家电连锁在模式上没有什么区别,问题在于各家的复制能力不同,16 比如,同样学习一套体操,自己学会了,但不一定能教会别人。 家电连锁扩张就是在不同城市复制一套模式,这种复制意味着其代理链条、管理链条的增长,管理空间的变大,驾驭难度的提升,这就对整个连锁企业提出管理上的要求,要求其管理技术水平要跟上扩张步伐。 这是最 关键的,所以我认为,每个企业都可以跑得很快,但关键是“连”起来容易,“锁”住难。 《财经时报》:你认为家电终端销售的渠道革命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哪里。 罗清启:几年前,家电的主要销售渠道还是以传统的百货商场为主。 这两年,随着家电连锁专卖店日益增多,已有许多家电制造商陆续退出传统商场,可以说,未来家电终端销售的主要趋势,将是这种家电专卖店的连锁销售。 现在竞争的表象是在价格上,但这些零售商的着力点其实还是在销售网络的布局上。 竞争的焦点,就是看谁能在 3 到 5年内迅速建立全国销售网络,谁 的网络越大,谁就越有优势,这是硬碰硬的要素。 但跑马圈地只是第一步,能否驾驭这个规模的销售网络,还要归结于管理。 《财经时报》:在销售网络建立起来后,家电连锁企业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哪里。 罗清启:伴随着销售网络的建立,配送网络将随之发展,配送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也尤为重要。 配送体系大了以后甚至可以盈利,比如国美,其配送体系原来是为自己的家电做支持的,但成熟以后,国美甚至可以搞第三方物流,搞全国性网上商城。 现在中国之所以没有第三方物流,主要就是没有庞大的配送网络,原来的网络面积太小。 在网络 建立后,就要逐渐根据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来不断调整和更新产品线,比如,在家电专卖店开设手机、数码产品专柜。 但无论如何要把网络先拿下来再说,因为这是抓本质的东西,产品线可以慢慢调 . 《市场报》 2020 年 02月 27 日 第十八版 庞大阵容亮相科隆国际家电展 405 家家电企业海外觅商机 新华社电 (记者 刘海燕)为期 3 天的德国科隆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 25 日在科隆开幕。 中国内地共有 405 家厂商参展,中国港台地区展商有近 200 家,整个中国展团以其庞大的阵容成为展会上一个令人瞩目的群体。 海尔公司在本届展会上进一步推广 “蓝牙”技术,并针对不同地区特点,设计推出美式对开门冰箱、四温区节能冰箱以及精巧的仿古冰箱等家电新品,充分展示了其全球化的品牌战略理念。 17 参加本次博览会的共有 1300 多家家用电器生产厂商和众多家电经销商,它们来自全球 53 个国家和地区,韩国LG、意大利德龙电器以及海尔等世界知名家电公司都带来了各自在家电领域的最新成果。 据估计,将有 6 万专业人士和采购商前来参观。 多功能、便捷、节能和追求时髦的外观是本届博览会家电产品的主要特点,家电产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更加注重实用化,一度作为概念技术推出的网络、纳米技术 等已逐渐应用到日常家电产品中。 同时,世界各大家电公司都在不断加强自身产品的个性化和便捷化方面大作文章 中国城市家庭潜在电视需求调查报告 来自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电视在中国百姓心目中仍是首选的家庭必备,此前关于电视行业的种种悲观论调显得相当偏颇。 但有关的调查数据也提醒中国彩电企业,中国百姓对彩电的需求正在发生悄然变化,那就是在基本认可了当前彩电产品在图像、声音、频道等方面已取得的成绩外,对电视机的信息传递与浏览功能开始提出新的要求。 机遇和出路何在,且看数据引导的市场。 结论一:电视仍是中国家 庭最爱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使悲观氛围在中国彩电业弥漫;迫于解决出路问题的压力,彩电业自身也尝试着各种突破困境的可能,但希望并没有如约而至。 中国彩电的确需要进行反思。 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消费者真实需要什么样的彩电,低质低价产品的生命力会有多长,产品的差异性到底能不能真正拉开,这是整个中国彩电业认真思考的问题,否则就会在今后国际化的竞争中迷失自我。 一线曙光正在彩电业的地平线升起。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率为 120台,其中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达到 150 台。 另一个信息是,彩电产品在我国基本每年都保持着 2020 万台的市场容量,增长稳中有升,基数越来越大。 这充分说明,无论对彩电业的现在还是未来,都没有必要过分悲观。 调查表明,作为强势媒体,即使在目前个人电脑正席卷中国城市家庭的情况下,电视依然是中国老百姓了解各种信息的第一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比例( 28%)略高于广播( 27%),但远远落后于电视( 83%)。 目前,我国城市家庭电脑的普及率仅为 15%,有相当比例家庭的消费者处于既买18 不起电脑又不能通过互联网获取 信息的需求焦渴状态。 结论二:电脑不是电视的对头 随着中国电脑产品的逐渐普及,它已经成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办公用品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与此同时,电脑用于家庭和个人的消费发展迅速。 信息产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 1996- 2020 年间我国家庭电脑的拥有率以年均 %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达到将近 15%。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拥有率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达 30%左右。 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每年一度的调查同时显示,如今使用 PC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消费者的年龄分 布趋于平均,消费过 PC 产品的 18 岁以下和 46 岁以上人群占消费总体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低年龄群体上升幅度更大。 但是,消费者通常都用电脑来做些什么呢。 电脑真能取代电视吗。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电脑最重要的目的是学习和接受教育( 78%),其次是玩游戏( 44%)和上网浏览信息( %)、看影碟( %),真正用于办公的并不多。 这表明,电脑在家庭中所发挥的作用至少与电视最基本的娱乐功能并不排斥。 当然,不排斥并不一定意味着互相包含。 调查表明,大多数家庭成员( 68%)并不认为拥有电脑以后就不再看电视了;相反,没有电视会让他们更加无法忍受。 中企市场调查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喜爱收看的电视节目方面,新闻和电视连续剧是城市居民收看的最多两类电视节目。 天气预报、娱乐节目和电影亦受到较多城市居民的喜爱。 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全部轻松得到的。 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出,电脑与电视在用途上存在着明显分别:电脑主要是办公、学习、新闻和娱乐;电视主要是一种休闲娱乐工具,二者虽然在新闻、娱乐方面等方面相互包容,二者虽然不能相互替代,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融合二者优势的产品( 信息家电)市场前景看好。 结论三:用电脑影响了看电视 CNNIC 的调查显示,用户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晚上。 20 点到 21 点是用户上网高峰期, %的用户在这一时间上网; 14点到 1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