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双拥工作思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探索和创新民政经济新亮点,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民政事业循环可持续发展。 三要树立新的工作理念。 充分认识到现代科学管理在调配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物资、理顺行政程序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和挖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降低行政成本,推进民政工作快速发展。 同志们,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和艰巨任务。 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关心支持下,不辱使命,创新创业,为我市经济 社会实现追赶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的所有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凝聚创新力量 倾力改善民生 努力实现我市民政工作的新跨越 局党委书记、局长 林永刚 这次全市民政 工作 会议是在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群情振奋,创新创业,全力追赶跨越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既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会,又是我市民政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动员部署会。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党的十 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为指针,认真贯彻全国民政会议和市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一年来全市民政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政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刚才,表彰奖励了近年来在民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民政系统十佳服务之星,他们是全市民政战线的优秀代表,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果令人振奋和鼓舞 2020 年,是我市民政事业重点突破,全面发展,取得骄人成绩的一年。 一年来,在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 坚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民政工作全面发展, 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市民政系统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系统,行风建设工作被评为最佳单位 ,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获得全国先进工作单位殊荣。 可以说, 通过几年来的拼搏努力, 我们这届班子组建之初提出的“举争先旗帜,扬民政精神,兴务实之风,聚整体合力,求全面发展,创辉煌业绩”的奋斗目标,已经圆满实现。 城乡低保制度建设趋向完善。 一年来,共争取国家、省低保资金 亿 元, 市本级 城市低保标准 为 180 元, 绥芬河市保障标准为 280 元,海林市保障标准为 150 元,其他县(市)为 145 元, 保 障 对象 万人。 绥芬河市农村低保标准为月人 280 元,市本级及其他县(市) 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年人均 800 元,保 障 对象 6 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 2200 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 1600 元。 同时,为了提高贫困家庭的综合生活水平,重点开展了“五个一批”活动,即:对一批低保户、优抚户实行了价格救助。 出台《 牡丹江市城市低保对象救助办法》,对低保家庭实行水电、入学、取暖等多方面的优惠救助。 元旦春节期间,筹资 100 万元,对低保对象和优抚户进行副食品价格救助活动,并针对猪肉价格上涨,出台了《牡丹江市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预案》,对低保对象 发放价格补贴 1269 万元 ,发放取暖补贴 1900 万元 ;安排了一批低保户廉租住房。 与房产部门共同出台了《牡丹江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暂行办法》,为低保家庭解决廉租住房200 套;对一批需要医疗救助的低保对象实施了医疗救助。 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为 826 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 151 万元,并将市区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 万名低保对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资助了一批贫困家庭子女免费上大学。 出台了《关于资助市区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暂行办法》,对市区低保家庭子女报考牡丹江大学和牡丹江技师培训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给予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等资助,目前,全市有 35 名低保家庭子女免费入牡丹江大学就读, 有 126 名低保家庭子女被牡丹江技师学院录取, 圆了贫困家庭子女的大学梦。 救灾救助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完善了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健全了制度,市本级和 六 县 ( 市 )全部成立了减灾工作领 导小组。 一年来,共争取省救灾资金 916 万元,救助灾民 万人次。 以慈善会为龙头,在全市建立“爱心救助超市” 38 个, 救助 城区 贫困群众 万人次。 开通牡丹江慈善网,制 作 了牡丹江市救灾 工作示意 图,设立慈善冠名 基金 ,创立了大病贫困学生救助、一次性医疗救助等多种救助形式。 进一步完善了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的储备物资,与商家建立了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协议,提高了救灾保障能力。 孤残儿童养育模式实现新突破,家庭寄养、涉外收养为孤残儿童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900 余人。 民政基础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以打造我 省东部地区福利公益服务中心为目标,全力加强福利公益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实施了“ 五 个项目”,即: 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项目。 通过整合资源,场地移址等举措,海林市和穆棱市完成改扩建中心敬老院工程,目前,六县(市)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工作全面完成; 实施慈善医院建设项目。 慈善医院建设工程分两期完成。 一期工程于 2020 年 5 月 1 日正式开工,建筑面积 7000 平方米,投入工程资金 1000 万元,现已完工。 慈善医院的建立,将有效 解决我市“三无”对象、五保人员、低保人群就医难问题; 新建第二社会福利院,已于10 月 15 日完成整体装修并投 入使用; 积极 改革福利彩票销售方式, 设立“中福在线”销售大厅, 在我省率先开通了“中福在线”。 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约 亿元 ;实施镜泊湖荣军康复中心改扩建项目。 经过努力,争取省民政厅投资 900多万元,历经两年施工改造,于去年 6 月份投入使用。 超前谋划了几个重点项目,包括社会福利家园、殡仪馆和殡仪中心整合搬迁、八女投江纪念馆布展等工程,认真做好前期立项、筹资、规划、设计工作,各项目启动顺利。 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广泛落实。 全力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安置和 优抚工作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大落实 相关政策,有效保障了退役士兵、优抚对象、离退休军队老干部的合法权益。 2020 年, 全市接收退役士兵 1206 人,其中,城镇退役士兵 835 人, 农村退役士兵 371 人, 目前已安置 468 人,自谋职业 367 人,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 万元,安置率达 100%。 优抚工作全力提高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发放补助资金 300 余万元,并集中精力搞好参战参核人员的调查核实,兑现待遇,制定《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 投入 万元,为 140 户 优抚对象解决 住房难问题。 “八女投江”纪念馆史料收集整理初见成效,并成功举办了杨松烈士诞辰纪念活 动。 广泛深入的开展双拥活动,组织了庆祝建军八十周年系列活动,积极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光荣称号。 军供保障和军休工作扎实开展,军供站完成利税 200万元,军休所被评为全国双和谐军休所。 城乡 基层政权 建设有效推进。 开展了 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 换届 选举 ,全面推行居民直选,西安区、爱民区试行选民自愿登记选举,我市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入新的里程; 举办了 我 市首届“社区节”, 开展 了“十佳好邻居”评选等 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居民的“社区节”系列庆祝活动, 营造了文明、向上 、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开展 了农村图书援建活动, 为 60 个 村配备了 价值 24 万元的 实用 图书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途径, 民政部 将海林市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 ; 先后 印发 了《 牡丹江市二 00 七年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方案》、 《 关于做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 》, 开展了全市“乡村两公开”的联检联评活动,完善了 村民会议、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农村基层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 “乡村 两公开 ” 工作 成效 显著。 社会 事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建立地名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促进城市旅游开发。 开通了牡丹江市地名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和 168 声讯服务台。 并在百货大楼、飞机场和市政府行政审批大厅等 公共 场所 设置双屏 触摸式询址问路系统。 科学谋划行政区域调整。 完成了穆棱市磨刀石镇、林口县五林镇整建制划归阳明区管辖,西安区沿江乡并入温春镇,撤销东安区兴隆镇改为兴隆街道办事处。 加大殡葬改革力度,接收海林殡仪馆作为第二殡仪馆,谋划殡仪馆和殡仪服务中心整合项目,筹建第一殡仪馆。 加强婚姻登记管理, 2020 年,全 市共办理结婚登记 18173 对;离婚登记 7429 对;补发结婚证 1008 对,补发离婚证 238 对,登记合格率达 %。 本着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重点培育专业性行业协会、基层民间组织和公益性民间组织 ,制定了牡丹江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 全市注册登记社会团体 102 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23 个。 福利企业稳步健康发展,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新安置 540 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依法行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另外,组织、宣传、信访、计财、纪检、安全、文明单位建设及行政执法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全 市民政 干部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奋发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对辛勤工作的全 市民政 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感到: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坚持大局观,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只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及我市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及我市重大发展战略,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解决国家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民政工作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应有的地位。 民政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事事关系到民生民权民利,事事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事事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我市 民政工作已从 “ 灯火阑珊处 ” 走到了 “ 聚光灯 ” 下,成为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社会公众瞩目的焦点和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 ,提升了民政地位,扩大了民政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过去一年里,我们民政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区划调整、民政项目、社会救助等事项成为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的“常客”,进而促进了我们民政工作的有效开展。 各县(市)区的民政部门也都得到了 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可以说,我市民政工作的强大生命力就是善于把握大局、服务大局、准确定位、有为有位。 实施大协调,争取到了相关部门的充 分理解和全力支持。 近几年来,我市民政工作的舞台越来越宽广,作用越来越明显,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切实找准了与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努力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使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把推进民政工作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对待,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综合 性工作来把握,一年来,全市各有关部门在资金、政策、审批、规划等方面均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提供了很多方便,这不仅成为我们工作的动力,也成为推动我们工作发展的外部力量。 优化大氛围,激发了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的创业热情。 事在人为,人是立业之本、发展之本。 我们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行风建设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等,促进了民政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各级民政部门的领导班子,是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的主心骨,是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带头人。 我们的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拥有一个政治过硬、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坚强 领导集体,得益于拥有一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勇担重担的中层干部队伍,得益于拥有一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遵章守纪、甘于奉献的一线职工,进而形成了推动民政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坚强战斗力。 科学大调整,重新规划和定位了民政发展的总体格局。 我市民政工作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始终坚持服务大局、稳定社会的宗旨,科学调整定位,使民政工作从后台走上前台,积极探索城乡低保制度的规范完善、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农村特困群众的生活保障、村民自治工作机制的健全、社区建设服务领域的拓宽和体制机制的完善、行业性公益性民间组 织的培育和作用的发挥、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等随着时代发展,民政工作中凸显的新焦点、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实现在理论上的新发展,实践上的新创造,工作上的新突破。 同时,打破原有的想到哪干到哪的临时思想和散乱思维,对民政基础设施、功能、效应进行总体规划,提升整体层次,开拓了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一年来,我们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与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