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地理考前回归课本之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东至渤海。 我国 最完整的平原 ,由黄淮海冲积而成。 地势低平(多在 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东到海滨 ,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我国 最低平的 平原 (多在 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 10米以下) ,河湖密布,为著名 水乡 (4)三大丘陵 位置 风景旅游区 辽 东丘陵 辽东半岛上 千山 山东丘陵 山东半岛上 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 两广丘陵等, 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注意] 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3 我国的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 (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 34 个 省级行政区 (包括 23 个省、 4 个直辖市、 5 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 区)。 [注意] 这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建议同学们通过经常看电视(天气预报)、报刊、多看地图、多做填图练习和拼图游戏等方式,熟练掌握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大小、轮廓特征等以及他们的简称、省会所在地城市等。 3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 : ,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 —— 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 800mm,为温润区。 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b:400mm年降水量线 ,此线 大致沿大兴安岭 — 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c:200mm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 —— 贺兰山 —— 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年降水量 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3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 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注意] 除了夏季风进退及 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 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 —— 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 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3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 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3河流 长江概况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 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11个省 (市,区)。 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 , 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 ;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 安康、 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 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 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 1)防洪与灌溉 水灾严重河段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水灾原因 长江中下游洪 水有三个主要来源: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洞庭湖、鄱阳湖水系;北面的汉江。 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造成水灾。 同时,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塞严重,中许多大湖,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减小 防洪工作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库,并重点治理荆江河段,最近又制定了长江上中游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宏伟规划,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 灌溉事业的发展 目前,全流域的灌溉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 60% ( 2)黄金水道 运输价值 ①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②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干流上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③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 航线建设 ①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重点治理,加强沿江港口建设;②一方面吸取。20xx年高考地理考前回归课本之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表 2: G 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坡度范围 < 13176。 13176。 - 17176。 17176。 - 21176。 > 21176。 地形坡度 - - - - 土地开垦率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 ( 4)题。 ( 1)根据图 16
中戴高乐将军领导自由法国运动,盟军在法国实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⑦ 战后与 英美苏分区占领德国领土;接受马歇尔计划,恢复经济;加入北约组织;加入欧共体,与西德一起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十一 .三农问题 三农指农业 、农民、农村。 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一 .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① 商周时期: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
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 (极昼区域除外 )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和最小值 . 考试要求: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 背景 (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 );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 (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3 0 . 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 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实现经济复兴 B. 增加就业机会 C. 国家干预经济 D. 防止盲目竞争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 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 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
的辛勤劳动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诸侯国(楚、 吴、越等)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②秦汉时期: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为南移打下基础。 原因: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