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历史最新热点专题复习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0 . 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 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实现经济复兴 B. 增加就业机会 C. 国家干预经济 D. 防止盲目竞争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 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 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 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 ——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中国之民素贫,而其识字之人所以尚不至绝无仅有者,则以读书之值之廉也。 考试之法,人蓄四书,合讲诗韵并房行墨卷等数种即可,终身即之,由是而 作状元、宰相而不难,计其本,十金而已。 —— 《东方杂志》 1905年 11期 材料三 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 —— 康有为《请废八股试贴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材料四 ( 19世纪初的英国)在‚政党分赃‛制下,官吏的任用是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于是卖官职、营私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 每个执政党上台后都要对官职进行分赃,这就导致政府人员的大换班。 …… 1870 年 6 月 4 日,(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 其内容为:①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 级文官除外)…… —— 甄敏《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争议》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在追求社会方面的作用。 ( 2)材料三中康有为主张“改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在百日维新中有哪些具体措施。 ( 3)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是 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 制度的“遥远的榜样”,结合材料四分 析英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借鉴科举制建 立近代文官选拔制度的。 32. 交通的畅达、交通工具的改进 对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 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1807 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的‚克莱蒙脱号‛汽船在哈得孙河下水。 …… 1840 年,塞缪尔 •肯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预先宣布轮船到达和出发的日期。 肯纳德宣扬他的航线是已经取代‚与帆船时代不可分离的、令人恼火的不规则‛的一条‚海洋铁路‛。 ——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 ( 1) 请材料一中获取唐朝对外交往的有效信息。 用史实说明唐朝与欧洲、非洲的交往。 ( 2)据材料二 及所学知识说明汽船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有何影响。 你怎样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许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 第 9 页 共 37 页 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其它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国家。 —— 基辛格 1993年的讲话 材料三 1991年 12月 25日 19时 38 分,在克 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 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请回答 : ( 1)材料一中指出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 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 2)你怎样理解基辛格所说“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 ( 3)简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并说说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 4)上述材料反映了国际格局的一种什么趋势。 你如何看待这种 趋势的发展。 34. 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年来,在中国人民与周边各国人民长期友好交流的过程中,儒家学说也随之漂洋过海,传播到东亚及世界各地,与各国先进的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文化相互取长补短、吸收融合、共同发展的交流循环。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 中国传统文 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魏源;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材料三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 使节团中包括 49名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 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来当年财政收入的 2%。 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 12 个国家。 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 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 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根据材料一,简述隋唐时期中国在文化方面对亚洲国家产生影响的事例。 并分析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 2)根据材料二中西学东渐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 并指出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特点。 ( 3)材料三种岩仓使节团的出访推动了日本的哪一改革运动。 这一改革运动如何效法西方。 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 4)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文明交流对你的启示。 35. 文艺复兴以来,反封建民主思想逐 渐成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与推动力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2)继文艺复兴之后, 17— 18 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试以孟德斯鸠、卢梭为例,概括提炼启蒙运动中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基本观念和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 3) 20 世纪初,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成为中国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派制定该文件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文件的内容是如何来实现这一目的的。 第 10 页 共 37 页 专题三 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民 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目标导学]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法制是社会主义的保障。 “让人说话,天不会垮下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主精神与民主制度同等重要。 “万物皆规律,守法天下和”,“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法眼看天下,政治文明同样包含法制文明。 古今中外,在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问题上给我们以供了很多借鉴。 [ 理论支持 ] 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 [内容整合] [拓展精练] 一、选择题 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世界近代各国发展的趋势。 回答 12题。 1.英法两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相对于英国,法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民主和法制相结合 B.实行民主共和制 C.革命过程曲折 D.促进了社会进步 2.汉语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产生了许多新的词语,在一定时期的报刊上大量流传。 下列词语,按照流传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民国②议院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④政治协商会议: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基础知识 中国封建社会的法治体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 统治集团内部的有限的民主也被剥夺了 家天下与家法律、家法律的社会性 “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孟姜女哭长城与包拯“铡美案”反映的民主法制思想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青天大老爷”与父母官 大宋提刑官及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和司法体系(最突出的是行政与司法不分家的) 逐渐复苏的中国近代民主法制思想 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和民主、科学 南京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和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民主党派与国民党的决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 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法律 逐步完善的新中国民主与法制 新中国时期社会民主与法制劫难 建国初期的三大民主制度及新中国法制体系的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重建及完善 建国初期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法律或规定 中共十七大关于民主建设的观点与建议和《中国的法制建设》白皮书 西方 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与成熟 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内阁制度 资本主义选举制度 三权分立的原则 资本主义监督与社会舆论制度 知识延伸 如何正确认识新中国时期社会民主与法制劫难的 出现以及如何去规划后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的八个民主政党及中外 的主要政党的历史演变 热点知识 解读十七大和“我有问题问总理” 民主党派的换届选举及更多的民主党派人士进入政府的高层 中国的人权状况及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 第 11 页 共 37 页 人的精神是民族的脊梁,人的追求是历史的动力。 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回答 36题。 3 .康有 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 他所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 : A.是二十世纪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有力地推行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实践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4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先行者。 他的活动有①领导武昌起义和黄花岗起义②逼迫清帝退位③曾一度专注实业④接受共产国际的帮助,同意和共产党合作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 .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机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晚年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了重大的进步 B.都建立了全国性的资产 阶级政党 C.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都主张改变中国的政体 6 .每个时代都需要时代人物和时代精神。 王崇伦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工业劳动模范,他曾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和他同处一个时期的工业劳动模范还有 : A.赵梦桃 B.李顺达 C.孔繁森 D.孟泰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回答 78题。 7 .美国权威杂志《大西洋月刊》邀请十位著名历史学列出他们心目中认为对美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百名美国人。 结果,美国前总统林肯名列第一。 林肯对美国历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当选为国家总统②维护了 国家统一③废除了奴隶制④扩大了美国领土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 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 : A.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C.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 D.开拓国外市场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答 911题。 9 .下列思想家,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荀子 10 .下列诗句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和经济现象,其中对自然生态平衡有不利影响的是 : A.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 B.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C.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 11 .“君子和而不同”,下列各项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唐太宗虚怀纳谏,朝臣进谏成风②明朝实行八股取士③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据《元史•张雄飞传》所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 张雄飞。 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 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 ”元世祖遂立御史台 : A.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 B.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C.为最高监察机构 D.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科技文化是时代发展的结晶,也是时代发展的动力。 据此回答 1316题。 13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为 2020年第 29届北京奥运会上圆形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和方形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它们一起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天圆地方”的理念。 下列对中国传统建 筑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 ,蜿蜒万 里的长城 ,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B.建于隋代河北赵县安济。20xx年高考历史最新热点专题复习讲义(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和最小值 . 考试要求: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 背景 (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 );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 (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东至渤海。 我国 最完整的平原 ,由黄淮海冲积而成。 地势低平(多在 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东到海滨 ,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我国 最低平的 平原 (多在 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 10米以下) ,河湖密布,为著名 水乡 (4)三大丘陵 位置 风景旅游区 辽 东丘陵 辽东半岛上 千山 山东丘陵 山东半岛上 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东南部
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表 2: G 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坡度范围 < 13176。 13176。 - 17176。 17176。 - 21176。 > 21176。 地形坡度 - - - - 土地开垦率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 ( 4)题。 ( 1)根据图 16
的辛勤劳动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诸侯国(楚、 吴、越等)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②秦汉时期: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为南移打下基础。 原因: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c abc2 2 22 2 22 2 cos cos (应用:已知两边一夹角求第三边;已知三边求角。 ) 正弦定理: a A b B c C Ra R Ab R Bc R Csin sin sinsinsinsin 2222 S a b C 12 sin ∵ ,∴A B C A B C ∴ ,s i n
线上,力F 随时间的变化如同所示,则质点在 A. 第 2 s 末速度改变 方向 B. 第 2 s 末位移改变方向 C. 第 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 D. 第 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 2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 a 向 b 传播,相距 m 的 a、 b 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中 a、 b 所示,则 A. 该波的振幅可能是 20 cm B. 该波的波长可能是 m C. 该波的波速可能是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