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前数学考点及知识点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 abc2 2 22 2 22 2 cos cos (应用:已知两边一夹角求第三边;已知三边求角。 ) 正弦定理: a A b B c C Ra R Ab R Bc R Csin sin sinsinsinsin 2222 S a b C 12 sin ∵ ,∴A B C A B C ∴ ,s i n s i n s i n cosA B C A B C 2 2 如 中, A B C A B C2 2 2 12s i n cos ( )求角 ;1 C ( )若 ,求 的值。 2 2 2 22 22a b c A B co s co s (( )由已知式得:1 1 2 1 12 c o s c o sA B C 又 ,∴A B C C C 2 1 02cos cos ∴ 或 (舍)cos cosC C 12 1 又 ,∴0 3 C C ( )由正弦定理及 得:2 122 2 2a b c 2 2 3 342 2 2 2s i n s i n s i n s i nA B C 1 2 1 2 34 cos cosA B ∴ )cos cos2 2 34A B 33.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时要注意角的范围。 反正弦: , , ,a r c s i n x x 2 2 1 1 反余弦: , , ,a r c c o s x x 0 1 1 反正切: , ,a r c t a n x x R 2 2 34. 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 ) ,100a b c ac bcc ac bc ( ) ,2 a b c d a c b d ( ) ,3 0 0a b c d ac bd ( ) ,4 0 1 1 0 1 1a b a b a b a b ( ) ,5 0a b a b a bn n n n ( ) , 或6 0| | | |x a a a x a x a x a x a 如:若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 是( )1 1 0a b A a b B ab b. .2 2 2 C a b a b D ab ba. | | | | | | . 2 答案: C 35. 利用均值不等式: a b ab a b R a b ab ab a b2 2 22 2 2 , ; ; 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 , ”且“等号成立”时的 条件,积 或和 其中之一为定a b R ab a b ( ) ( ) 值。 (一正、二定、三相等) 注意如下结论: a b a b ab aba b a b R2 22 2 2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a b a b c ab bc ca a b R2 2 2 ,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a b c a b m n 0 0 0, , ,则 ba b ma m a nb n ab 1 如:若 , 的最大值为x x x 0 2 3 4 (设 y x x 2 3 4 2 2 12 2 4 3 当且仅当 ,又 ,∴ 时, )3 4 0 2 33 2 4 3x x x x y m a x 又如: ,则 的最小值为x y x y 2 1 2 4 (∵ ,∴最小值为 )2 2 2 2 2 2 2 22 2 1x y x y 36.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等) 并注意简单放缩法的应用。 如:证明 „1 12 13 1 22 2 2 n ( „„ „„112 13 1 1 11 2 12 3 1 12 2 2 n n n 1 1 12 12 13 1 1 12 1 2„„)n nn 37 0. ( )( )解分式不等式 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f xg x a a (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因式 分解, x的系数变为 1,穿轴法解得结果。 ) 38. 用“穿轴法”解高次不等式 —— “奇穿,偶切”,从最大根的右上方开始 如: x x x 1 1 2 02 3 39. 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要注意对字母参数的讨论 如:对数或指数的底分 或 讨论a a 1 0 1 40. 对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解。 (找零点,分段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 例如:解不等式 | |x x 3 1 1 (解集为 )x x| 12 41 . | | | | | | | | | |会用不等式 证明较简单的不等问题a b a b a b 如:设 ,实数 满足f x x x a x a( ) | | 2 13 1 求证: f x f a a( ) ( ) (| | ) 2 1 证明: | ( ) ( )| | ( ) ( )|f x f a x x a a 2 213 13 | ( )( )| ( | | )| || | | || | | |x a x a x ax a x a x ax a1 11 11 又 ,∴| | | | | | | | | |x a x a x a 1 1 ∴ f x f a a a( ) ( ) | | | | 2 2 2 1 (按不等号方向放缩) 4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可转化为最值问 题,或“△”问题) 如: 恒成立 的最小值a f x a f x ( ) ( ) a f x a f x ( ) ( )恒成立 的最大值 a f x a f x ( ) ( )能成立 的最小值 例如:对于一切实数 ,若 恒成立,则 的取值范围是x x x a a 3 2 (设 ,它表示数轴上到两定 点 和 距离之和u x x 3 2 2 3 u a am in 3 2 5 5 5,∴ ,即 或者: ,∴ )x x x x a 3 2 3 2 5 5 43.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为常数 ,a a d d a a n dn n n 1 1 1( ) 等差中项: , , 成等差数列x A y A x y 2 前 项和n S a a n na n n dn n 1 12 12 性质: 是等差数列a n ( )若 ,则 ;1 m n p q a a a am n p q ( )数列 , , 仍为等差数列;2 2 1 2a a ka bn n n S S S S Sn n n n n, , „„仍为等差数列;2 3 2 ( )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 ,可设为 , , ;3 a d a a d ( )若 , 是等差数列 , 为前 项和,则 ;4 2 12 1a b S T n ab STn n n n mm mm ( ) 为等差数列 ( , 为常数,是关于 的常数项为5 2a S an bn a b nn n 0的二次函数) S S an bn an n n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 的最值;或者求出 中的正、负分界 2 项,即: 当 , ,解不等式组 可得 达到最大值时的 值。 a d aa S nnn n1 10 0 0 0 当 , ,由 可得 达到最小值时的 值。 a daa S nnn n1 10 00 0 如:等差数列 , , , ,则a S a a a S nn n n n n 18 3 11 2 3 (由 ,∴a a a a an n n n n 1 2 1 13 3 3 1 又 ,∴S a a a a3 1 3 2 22 3 3 1 13 ∴ S a a n a a n nn n n 1 2 12 213 12 18 n 27) 44.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 为常数, ),a a q q q a a qn n n n 1 1 10 等比中项: 、 、 成等比数列 ,或x G y G xy G xy 2 前 项和: (要注意 )n Sna qa qq qnn 11111 1( )( ) ! 性质: 是等比数列a n ( )若 ,则 1 m n p q a a a am n p q ( ) , , „„仍为等比数列2 2 3 2S S S S Sn n n n n 45 . 由 求 时应注意什么。 S an n ( 时, , 时, )n a S n a S Sn n n 1 21 1 1 46. 你熟悉求数列通项公 式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 1)求差(商)法 如: 满足 „„a a a a nn n n12 12 12 2 5 11 2 2 解: n a a 1 12 2 1 5 141 1时, ,∴ n a a a nn n 2 12 12 12 2 1 5 21 2 2 1 1时, „„ 1 2 12 2得: n na ∴ an n 2 1 ∴ annn n 14 12 21( )( ) [练习] 数列 满足 , ,求a S S a a an n n n n 1 1 153 4 (注意到 代入得:a S S SSn n n n n 1 1 1 4 又 ,∴ 是等比数列,S S Sn n n1 4 4 n a S Sn n n n 2 3 41 1时, „„ ( 2)叠乘法 例如:数列 中, , ,求a a a a nn an n n n1 13 1 解: aa aa aa n n aa nnn n21 32 1 112 23 1 1 „„ „„ ,∴ 又 ,∴a a nn1 3 3 ( 3)等差型递推公式 由 , ,求 ,用迭加法a a f n a a an n n 1 1 0( ) n a a fa a fa a f nn n 2 232 13 21时,„„ „„两边相加,得:( )( )( ) a a f f f nn 1 2 3( ) ( ) ( )„„ ∴ „„a a f f f nn 0 2 3( ) ( ) ( ) [练习] 数列 , , ,求a a a a n an n n n n1 1 11 3 2 。20xx年高考前数学考点及知识点分析(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的辛勤劳动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诸侯国(楚、 吴、越等)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②秦汉时期: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为南移打下基础。 原因: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3 0 . 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 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实现经济复兴 B. 增加就业机会 C. 国家干预经济 D. 防止盲目竞争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 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 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
和最小值 . 考试要求: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 背景 (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 );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 (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线上,力F 随时间的变化如同所示,则质点在 A. 第 2 s 末速度改变 方向 B. 第 2 s 末位移改变方向 C. 第 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 D. 第 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 2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 a 向 b 传播,相距 m 的 a、 b 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中 a、 b 所示,则 A. 该波的振幅可能是 20 cm B. 该波的波长可能是 m C. 该波的波速可能是 m/s
(量程 250mA,内阻约为 2Ω),电流表 ○A2 (量程 500mA,内阻约为 1Ω),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约为 30Ω),电键 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 . ( 2)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砖的折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 4 枚(
9 分 当 1d 时, 14 3 10 3 1 7a a d , 于是2 0 1 2 0 1 920 2S a d 20 7 190 330 . 12 分 19.解: 记 12AA, 分别表示甲击中 9 环, 10 环, 12BB, 分别表示乙击中 8 环, 9 环, A 表示在一轮比赛中甲击中的环数多于乙击中的环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