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中物理最新试题精编全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若某时刻质点 M 到达波谷处,则质点 P 一定到达波峰处 D.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 2. 2 s 时刻,质点 P 的位移为 20 cm 答案: ACD 谐横波沿 x轴的正向传播,振幅为 2 cm,已知在 t=0 时刻相距 30 cm 的两质点 a、 b的位移都是 1 cm,但运动方向相反,其中质点 a 沿 y 轴负向,如图所示,则( ) A. t=0 时刻,两质点 a、 b 的加速度相同 B.两质点 a、 b 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半彼长的奇数倍 C.质点 a的速度最大时,质点 b 的速度为零 D.当质点 b 的位移为+ 2 cm 时,质点 a 的位移为负 答案: AD 62.波源 S 在 t=0 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形成向左右两侧传播的简谐横波. S、 a、 b、 c、 d、 e和 cba 、 是沿波传播方向上的间距为 1 m 的 9 个质点, t=0时刻均静止子平衡位置,如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 1 m/s, 当 t=1 s 时质点 a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当 t=4 s 时质点 d 开始起振,则在 t=4. 6 s,这一时刻( ) A.质点 c 的加速度正在增大 B.质点 a 的速度正在增大 C.质点 b39。 的运动方向向上 D.质点 c39。 已经振动了 s 答案: BD 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海啸实际上是一种波浪运动,也可称为地震海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B.波源停止振动时,海啸和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 C.地震波和海啸都有纵波 D.地震波和海啸具有能量,随着传播将愈来愈强、 第 14 页 共 47 页 答案: AC 64.如图所示,从人入 S 处送入某一颇率的声音,通过左右两条管道路径 SAT 和 SBT,声音传到了出口 T 处,并可从 T 处监听声音,右侧的 B 管可以拉出或推入以改变 B 管的长度.开始时左右两侧管道关于S、 T 对称,从 S处送入某一频率的声音后,将 B 管逐渐拉出,当拉出的长度为 l 时,第 1 次听到最低的声音,设声速为 v,则该声音的频率为( ) A. lv8 B. lv4 C. lv2 D. lv 答案: B 65.如图所示,让小球 P 一边贴水面每秒振动 5 次,一边沿x 轴正方向匀速移动, O 点是它的初始位置.图示为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水面波,图中的实线表示水面波的波峰位置,此时小球 P 处于波峰位置,激起的第一个波峰刚好传到 40 cm 处.那么水面波的传播速度及小球 P 匀速移动的速 度分别是 ( ) A. m/s, m/s m/s, m/s m/s, m/s D. m/s, m/s 答案: D 66.如图所示, S1 、 S2 为水波槽中的两个波源,它们分别激起两列水波,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波长 1 < 2 ,该时刻在P 点为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则以下叙述 正确的是( ) 点有时在波峰,有时在波谷,振动始终加强 点始终在波峰 点的振动不遵守波的叠加原理, P 点的运动也不始终加强 D. P 点的振动遵守波的叠加原理,但并不始终加强 答案: D 67. a 为声源,发出声波, b 为接收者,接收 a 发出的声波. a、 b若运动,只限于沿两者连线方向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静止, b 向 a 运动,则 b 收到的声频比 a 发出的高 、 b 向同一方向运动,则 b 收到的声频一定比 a 发出的高 C. a、 b 向同一方向运动,则 b 收到的声频一定比 a 发出的低 、 b 都向相互 背离的方向运动,则 b 收到的声频比 a 发出的高 答案: A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有一待发射的卫星,它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 1v 、加速度为 1a ;发射升空后在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 2v 、加速度为 2a ;实施变轨后,使其在同步卫星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线速度为 3v 、加速度为 3a .则 1v 、第 15 页 共 47 页 2v 、 3v 的大小关系是 ; 1a 、 2a 、 3a 的大小关系是。 答案: 2v 3v 1v 2a 3a 1a 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静置一质量为 m 的物块,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1,物块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一段时间后,保持拉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 F2,物块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加速与减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均相等,则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答案:mgFF2 21 3.已知某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的 1/4,那么,在地球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此行星上后,此钟的分针走一圈所经历的时间是 h. 答案: 2 4.如图所示,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 1k 和 2k 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弹簧下端用光滑细绳连接,并有一光滑的轻滑轮放在细线上.当滑轮下端挂一重为 G 的物体后,滑轮下降一段距离,则弹簧 1k 的弹 大小为 ,静止后重物下降的距离为。 答案:21214 )(,2 kk kkGG 5.面积很大的水池中有一个很长的管子,其内径截面积为 10 cm2,管子在贴近水面处有一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活塞,活塞与管壁摩擦不计,且气密性良好,如图所示,当用力将活塞沿管壁缓慢提升 15 m 高时,拉力所做的功是 ( g取 10 m/s2,p0 取 105 Pa). 答案: 1000J 6.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面几乎没有压力,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已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 质量.假设某同学在这种环境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 O 为光滑的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具有基本测量工具. (1)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 ; (2)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3)待测物体质量的表达式为 m=。 答案: (1)物体与接触面间几乎没有压力 ,摩擦力几乎为零; (2)弹簧秤示数 F、圆周运动的半径 R、圆周运动的周期 T。 (3) RFT224 7.如图所示,排球场总长 18 m,设网的高度为 2m,运动员站在网前的 3 m线上正对网前紧直跳起把球水平击出。 若击球点的高度不够,无论球被水平击出的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因此击球点的高度应不低于。 第 16 页 共 47 页 答案: 2. 13 m 8.当千分尺的两个小砧合拢时,会听到“嗒”、“嗒”声响,此时若套筒上可动刻度的零刻线与固定刻度的零刻线不重合,说明该千分尺 存在零误差,如图甲所示,零误差为 mm,用这个千分尺去测量长度时,实际长度就是读数与这个零误差的修正值.若用这个千分尺测某滚球珠直径时的显示如图乙所示,则滚珠的实际直径为 d0 = mm. 答案: ; 9.( 1)若以 mm为长度的单位,则用下列几种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时,分别可准确读到小数点后第几位(不包括估读)。 直尺 ;十分度的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2)中学实验中,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摆球的直径和摆 线长大约是多少。 摆球直径 ;摆线长。 答案: (1)0 1 2 (2)略 10.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纲丝、钢筋)受到的拉力会伸长, 17 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这个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 4m,横截面积为 0. 8 cm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 1/1 00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 数据如下: (1)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线材伸长 x与材料的长度 L、 材料的横截面积 S 及拉力 F的函数关系为。 (2)在寻找上述关系中,你运用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3)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求出新材料制成的金属细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 第 17 页 共 47 页 答案: (1) sFLkx (其中 k 为比例系数 ) ; (2)控制条件法(或控制变量法、单因子法、归纳法 ) ; (3)104 N 11.在一些实验中需要较准确地测量物体转过的角度,为此人们设 计了这样的仪器:一个可特动的圆盘,在圆盘的边缘标有刻度(称为主尺),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的圆弧状的游标尺,如图所示(图中画了圈盘的一部分和游标尺).圆盘上刻出对应的圆心角,游标尺上把与主尺上 190对应的圆心角等分成 10 个格。 试根据图中所示的情况读出此时游标上的 0 刻线与圆盘的 0 刻线之间所夹的角度为。 答案: 15. 80 12.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 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 F 与弹簧的形变量 x 作出的 F- 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答案: 200 N/m 弹簧有自重 1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 A、 B、 C、 D、 E、 F、 G 等 7 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 T= s 的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在打 B、 C、 D、 E、 F 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 如下表: (1)计算 Fv 的公式为 Fv = ; (2)根据( 1)中得到的数据,以 A 点对应的时刻为 t=0,作出 v- t 图象,并求物体的加速度 a= m/s2。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 f=51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 TddvF 10 46 (2) 2/ sma ,图略 (3)偏小 14.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 0、 5 的 6 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放着带有最小分度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 “ 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 5 跟 0 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第 18 页 共 47 页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 2”的瞬时速度为 v2 = m/s。 小车的加速度是 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v2 = m/s a= m/s2 15.为了测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 A和板 B 上贴上待测的纸, B木板水平固定,砂桶通过细线与木块 A相连,调节砂桶中砂的多少,使木块 A匀速向左运动.测出砂桶和砂的总质量 m,以及贴纸木块 A的质量 M,则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 Mm . (1)该同学为什么要把纸贴在木块 A 和木板 B 上,而不直接测量两张纸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 A 做匀速运动较困难,请你对这个实验作一改进来克服这一困难. ①你设计的改进方案是 ; ②根据你的方案,结果动摩擦因数 的表达式是 ; ③根据你的方案要添加的器材有。 答案 : (1)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便于测量; (2)①使木块 A做匀加速运动,测出其加速度 a。 ② aMg mMMm 。 ③打点计时器 、低压电源 16.某同学通过实验对平抛运动进行研究,他在竖直墙上记录了抛物线轨迹的一部分,如图所示. O 点不是抛出点, x 轴沿水平方向,由图中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是 m/s,抛出点的坐标 x= m, y= m (g取 10m/s2) 答案 : 4 m/s; m; 0. 20 m 、摆球(直径约为 2cm左右)等材料研究。20xx年高中物理最新试题精编全套(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A.牛弘的故事可以说是“大智若愚”的最形象的注释。 3 B.牛弘在朝堂宣敕一事中,故意说自己忘了 ,这种官场做作的目的在于取得皇帝的信任。 C.牛弘待人宽和,其弟酗酒杀了他的牛,尽管妻子再三诉说,但他不变脸色,照常读书。 D.在性格方面,牛弘还非常俭朴,宽仁。 第Ⅱ卷(共 73 分) 三、读唐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回答 10— 11 题。 ( 8 分)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⑤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⑥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⑦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报纸: ① 从维新运动时起,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戊戌变法期间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 等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起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②报刊业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宣传教育,开启民智
4 J1093480%J60 1037 56i .Q ………………… ② ( 1 分) 由①、②两式解出 3 k g9 k g2kg401024 10934 3 5 .. .m ( 2 分) 由此判断,“ 3”和“ /min”之间的符号如果代表质量,它的意义应该是“ kg”。 考虑到 1kg 的水的体积是 1L,所以这个符号一 定是字母“ l”(小写的 L)
、松花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夏 汛) 少(森林茂密) 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 — 淮河以北 辽河、海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 — 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 汛期长(雨季长) 小(流域内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温 0176。 C
配送企业 2020 年全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复印件 要 求:( 1)反映出 2020 年全年销售额 ( 2)表上应有当地税务部门公章(不要求红章) ( 3) 加盖 药品经营企业、配送企业 公章 ( 4)外地药品经营企业无需提交 17 文件编号: 第 册 共 册 2020 年驻京军队和武警部队医疗机构 药品集中采购 资格预审材料粘贴册 产品册 (BJJDCG2020) 药品生产企业名称:
................................................................................................... 56 (二)社会和市场认知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