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41讲中国地理概况[考纲要求]中国的(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松花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夏 汛) 少(森林茂密) 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 — 淮河以北 辽河、海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 — 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 汛期长(雨季长) 小(流域内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温 0176。 C 以上) (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 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 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 塔里木河: 7~ 9 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塔里木盆地的坎儿井 : 坎儿井示意图 1.竖井 2.暗渠 3.含水层(水源) 4.明渠 13 附:坎儿井的神奇 中国古代是科技大国,而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新疆、四川一带,其古 老的科技成就更是名不虚传。 坎儿井,《史记河渠书》称为“井渠”。 它是维吾尔等族人民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 坎儿井主要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干旱地区。 其流程样式如图所示: 坎儿井的开凿程序是:从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长度不一,最长可达 20~ 30 公里。 每隔 20~ 30 米有一通地面的竖井,各个竖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渐减小。 暗渠水流近田庄处始经明渠流出地面,灌溉农田。 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发明创造了坎儿井技术后,又通过丝绸之路将它传入中亚和西南亚等国家。 王国维的《西域井渠考》叙述了这一传播的概况。 开凿坎儿井的工程相当浩大,往往耗时好几年。 要使坎儿并经久耐用,还要常年修理保养,要在暗沟清除淤泥,支撑梁柱,甚至还要加掘上游暗沟,以增加水源,工程极为艰巨。 古代中国人民为获得水源,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成就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 3.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 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各湖泊所在省区: 青海湖 —— 青海省 鄱阳湖 —— 江西 洞庭湖 —— 湖南 分布 14 洪泽湖、太湖 —— 江苏 巢湖 —— 安徽 4.主要河流 —— 长江、黄河 长 江 黄 河 源头 青藏高源唐古拉山(正源沱沱河)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源头约古宗列渠 )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流经省区 青藏川渝云鄂湘赣皖苏沪( 11 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甘豫象( 9 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源、横断山区 、云贵高源、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源、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 度 6300 千米 中国第一大河 5500 千米 我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 万平方千米 75 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 10000 亿立方米 480 亿立方米 主要支 流和湖泊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 汾河、渭河 上中下 游分界线 宜昌、湖口 河口、旧孟津 开 发 水 利 水能蕴藏量占全国 1/3,哥开发占全国一半,上游最丰富, 开发利用率低。 已建成葛洲坝等、正在建设三峡工程;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全国 2/3,航运条件好是黄金水道。 与铁路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的优点;流域内资源、农产丰富、人口城市众多;航线与成昆、川黔、焦柳、京广、京九、京沪等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有巨大运输价值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正在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宁夏平原、河套平源等地的引黄灌溉。 15 长 江 黄 河 主 要 危 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 宜昌以上干支流,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 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中游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 ,暴雨冲刷 ,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泥沙在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退田还湖;中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维修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之本(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 注意:长江入海口附近流域变窄与黄河下游流域狭窄、泰山附近流域变大的原因。 5.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 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主干。 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开发后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长度: 1800 千米 概况 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6.京杭运河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上:沟通南北 现 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 7.红水河梯级开发 ( 1)区位优势:亚热带季风区,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流量、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加之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 同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是大规模开发的保障。 ( 2)开发现状: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桥(黔桂交界)、岩滩、作用 16 大化(桂)水电站建成发电。 附:都江堰的魅力 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孕育了古代蜀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 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古代朗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水灾特别严重。 公元前 251 年,秦国蜀太守李冰及其儿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了都江堰的排洪、泄沙、引水工程体系。 都江堰控制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水灾,又灌溉田地,于是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世号陆海”,“都江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李霍芬的赞美之词道出了都 江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碑”的特殊地位。 都江堰的兴建,一去两千余年,她像一座历史的丰碑,傲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南四川盆地之中,随着开发西部宏伟战略的实施,这颗水利工程史上的灿烂明珠,将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魅力无比的都江堰带来了四川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它永久性地灌溉了天府之国,也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能力训练 ] 一、选择题 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广东 ②广西 ③云南 ④台湾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 ) 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 D.文莱、菲律宾、日本 3.下列四组国家中,全部为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 17 A.俄罗斯、泰国 B.缅甸、孟加拉国 C.巴基斯坦、日本 D.越南、印度 4.我国疆域的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①北端 ②南端 ③东端 ④西端 A.①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5.我国沿海的 5000 多个大小岛屿绝大部分分布 在 ( ) A.南海、东海 B.黄海、东海 C.黄海、南海 D.南海、太平洋 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